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股静脉穿刺用于新生儿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新生儿316例,分实验组股静脉40°左右斜角穿刺186例,对照组股静脉垂直穿刺130例,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的成功率及对患儿组织器官的损伤。结果:沿腹股沟40°斜角进针比沿腹股沟垂直进针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对组织器官损伤小。结论:通过对316例新生儿的股静脉穿刺实践,体会到小儿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血标本采集的最佳部位,而40°斜角穿刺法易于操作,风险性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新生儿股静脉采血采用斜刺法,观察成功率、采血标本的质量、所用时间及局部并发症。结果:斜刺法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采血法,所用时间及局部瘀斑显著低于传统采血法。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具有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傅莹  傅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9-180
目的:与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比较,评价负压真空采血法在手足口病患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与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4月以来,我院对手足口病患儿采血共200例,按照住院号的不同,设单号为试验组,共100例,双号为对照组,共10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采血针连接负压采血管斜角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组护士操作时采血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不同。结果:试验组采血量与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真空采血斜角进针法在手足口病患儿股静脉穿刺中可减少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血液污染,较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新生儿采血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有横刺法、斜刺法和直刺法3种。方法:选择390例0~28天的新生儿取股静脉穿刺采血,其中130例采用横刺法、130例采用斜刺法、130例采用直刺法,分析结果表明横刺法比斜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斜刺法比直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徐春梅  吴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70-170
目的:将356例次行股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直视采血法(212例次)及常规采血法(144例次)进行比较.方法:常规法采用常规股静脉采血;直视法采用直视新生儿腹股沟中部隆起处(由脐轮向腹股沟作垂线其交点处),中心部位垂直或倾斜60~70°角进针1~2cm后,边提针边回抽,见回血停止提针并固定,抽取所需血量.结果:直视法平均采血时间3.1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4%;常规法采血时间8.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77.8%,二者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提示直视采血法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血标本容易发生的溶血原因进行探讨,从而减少静脉的穿刺次数。方法: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随机选择80例新生儿股静脉或者是外周静脉采血标本作为观察组,而将80例年长儿股静脉或者是外周静脉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年长儿的血标本溶血现象要比新生儿的高很多(P〈0.05)。结论:该原因主要和新生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以及采血所出现的操作不当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2001年采用直视法行新生儿股静脉斜刺采血90例,发现此方法较简便,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达94.4%,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进足跟血的采集方法,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血采集的一次性成功率和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新生儿1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600例。A组采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集血样,B组采用传统的直刺采血法和双手挤压法采集血样。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A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99%(594/600),B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87.5%(525/600)。A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值0.01);A组血标本合格率高于B组(P值0.01)。结论;应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速度快、血标本合格率高、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次性注射器与真空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400例需采血的新生儿作比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实验组用真空采血针采血。比较一次性注射器与真空采血针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找出较好的采血法。结果: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6%,标本合格率为90.5%,真空采血针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3.5%,标本合格率为97%。结论真空采血针采血法是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将600例1岁以下的患儿及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采血。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83.6%,对照组为71.6%,而且实验组溶血及凝血的机会少。结论:采用新方法采集患儿血标本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且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NICU中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效果。方法对315例新生儿经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一次成功率达60%,二次成功率达40%。结论在NICU中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导致腹部的起伏而掩盖股动脉的搏动,很难触清。为了提高小儿一次性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依据股静脉在人体生理解剖的位置,采用了一种新的斜角穿刺的方法,并与传统直角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新生儿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进行临床生化检查或细菌培养等,以便明确诊断,及时对因治疗。以往临床上普遍采用股静脉、颈外静脉及后囟门穿刺采血法,由于操作难度较大,拔针后针眼易出血,标本易溶血,一般不易连接输液器,且严重心肺疾病禁用颈外静脉穿刺法,有时因操作的反复失败而延误患儿的诊断和抢救,甚至因静脉穿刺时患儿体表的大面积暴露而受凉,发生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硬种症等疾患。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550例新生儿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克服了上述缺点,成功率达98%(539/550)。采血完毕穿刺针头与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30例肝、脾破裂致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经验作以总结。结果:本组30例,一次穿刺成功28例,其余2例2—3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93%。结论: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在肝、牌破裂致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和部位在提高烧伤患者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据,将44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桡静脉或其他周围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回血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及家属乐意接受,增加了病人对护士技术的信任度,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缩短了因抽血难或多次才抽出血而耽误了其他诊疗的时间,减少了一些不可逆的后果。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尤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抢救,我们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老两种采血方法对患儿及家属的影响,以探索一种能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医患纠纷的新生儿、婴幼儿采血技术.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股静脉、颈静脉采血法(传统组),手背静脉采血法(新法组).将两组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局部感染率、血肿发生率、标本溶血率、家属满意度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传统组中一次性穿刺失败41例,占9.8%,局部感染4例,占1%,局部血肿23例,占5.5%,标本溶血32例,占7.6%,家属满意率:76%,对照组中一次性穿刺失败8例,占1.9%,局部感染0例,局部血肿0例,标本溶血6例,占1.4%,家属满意率:97%.新生儿、婴幼儿手背静脉穿刺采血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局部感染率、血肿发生率、标本溶血率低、家属满意,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实行新生儿手背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我们对89例新生儿采取手背静脉采取血液标本,成功率达98%,通过对新生儿采血数量及质量的研究探讨,在实行股静脉及头皮静脉穿刺基础上,对手背静脉进行采血的尝试,临床反馈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患儿痛苦小,更能有效的保护新生儿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和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进行采血,比较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为90.9%,发生局部瘀斑仅3例,发生率4.5%,没有1例发生血肿。传统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仅为74.2%,发生局部瘀斑为23例,发生率为34.8%;发生血肿为2例,发生率为3%。两组比较P〈O.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简单、方便、一针成功率的采血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取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观察其采血的一针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这种改进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标本质量,缩短新生儿哭闹时间,局部血供恢复较快,减少新生儿损伤,提高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度,减少医患冲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体会。方法:对在我院需要采血的150例新生儿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的方法在桡动脉进行穿刺。结果:150例使用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6%,失败5例。其中4例为巨大儿,1例为损伤表现且局部出现血肿。结论:桡动脉采血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