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于丘腩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部手术等,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肺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2.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是脑血管病,因为病变损害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高热。而高热致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而引发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脑损伤中枢性高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科自2008年将颅脑降温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庆春 《药物与人》2014,(10):34-35
中枢性高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对脑功能造成了严重伤害,死亡率极高,有效的护理干预、快速降温可降低脑组织耗氧,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功能恢复,本文就中枢性高热的病因及护理干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高热是急性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损伤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紊乱,散热过程障碍而引起的体温明显升高所致.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并发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并发中枢性高热的病例,以提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歌 《中国保健》2010,(2):46-46
脑卒中中枢高热可导致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升高,对氧及血液供求需求增加,将会加剧缺血缺氧,从而加重生命脏器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才能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而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仍是最好的降温方法。笔者对6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特殊物理降温法(降温仪降温),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护理的30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是老年人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脑出血所致中枢性高热是临床上治疗的一个难题,往往采用多种方法降温也很难把体温降至正常。我们2001年至2004年对10例脑出血併高热住院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安宫牛黄丸灌肠降温,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于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8例临床资料,以患者死亡与否做为应变量,以患者的并发症包括中枢性高热和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与器官功能性障碍的有无做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症中,中枢性高热、继发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3种并发症的Exp(B)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上消化道出血的P值比较接近显著水准,但是Exp(B)值却远远小于另外三种并发症。在控制患者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以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中枢性高热和继发感染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三种并发症,属于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病发群体多集中在高血压患者身上,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在长时间的高压影响下,患者的脑小动脉和微小动脉会发生机械性的扩张反应,这会明显导致纤维性的血管壁坏死,血管弹性失衡,如果此时患者再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或者剧烈运动,这都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的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此时血液极易进入患者脑实质,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突发病症,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严重者会出现意识模糊以及休克等。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在患者进入深度昏迷,失去意识,此时极易诱发中枢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必需及时到位,防止患者二次出血,保持呼吸顺畅,从而全面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邹金平 《现代养生》2014,(16):177-177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术后常伴有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烂出血等并发症,本文通过对60个病例的统计分析并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一般性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辅导方面分析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脑出血致NPE患者发病与脑出血和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易合并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和中枢性高热。病死率73.3%。结论 NPE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加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水平。方法通过对2006-2008年我科确诊的脑出血患者218例,对其并发症进行全面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阐述其并发症如脑疝、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损害、泌尿系感染、再出血等的护理细节。结果加强护理观察的患者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结论通过做好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可以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主要是由于动脉内膜的撕裂使血液在内膜下聚集形成壁内血肿,或是动脉壁内结缔组织的断裂和滋养血管的破裂导致[1]。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压迫脑组织尤其脑干部位,影响重要生命中枢。病人常出现高热、呼吸衰竭、中枢性尿崩症等,发病快、病情危急,需急行栓塞术。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脑出血引发的颅内压增高,同时可以改善脑部缺血、缺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一般常规护理;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中枢性高热的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出院后的随访指导等。对脑出血患者,只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就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预防其它感染,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痊愈,56例患者好转,8例患者病情加重,2例患者死亡。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高热危象是指体温在40.5℃以上的高热伴有谵妄、抽搐、昏迷、休克、出血而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性。其病因复杂,常见于脑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败血症、休克型麻疹及输液反应,机体产热过多,如癫痫持续状态,或体温调节中枢损害所致的超高热,如脑出血、脑水肿及安眠药等引起。本症如不及时控  相似文献   

17.
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都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是发病48小时内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甚至40℃以上,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我们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25例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降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3~12岁儿童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凤侠  孙动梅  张艳 《中国校医》2007,21(5):581-582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轻微的烧伤和感染也可引起高热反应,而儿童高热,容易发生惊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沈云娟 《药物与人》2014,(10):392-393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而时期常见的急症,起病急,来势猛,表现为体温升高的同时,伴有全身或局部骨骼肌发生不由自主的收缩,常有意识障碍。由于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突然、病情严重,常会反复发作,导致脑细胞受损,进而导致智力低下或发展为癫痫。因此防止患儿的高热惊厥再发作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现将我科58例高热惊厥患儿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一般高热数分钟或数小时即可引起惊厥,常会反复发作,导致脑细胞受损,进而导致智力低下或发展为癫痫,因此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科2007年2月~2008年10月共收治高热患儿27例,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