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生 《新中医》2015,47(7):246-24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则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症状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恶心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0%,对照组分别为30.0%、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的缓解作用。方法:将110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55例,脱落2例)和假TEAS组(55例,脱落4例)。TEAS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术后1~4 d接受TEAS治疗,穴取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合谷、列缺、太溪,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假TEAS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无电刺激。均每次30min,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1)、术后第3天(T2)、术后第5天(T3)、术后1个月(T4)、术后3个月(T5)咳嗽发生率、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T4、T5莱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检测术前(T0)、T1、T2、T3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3.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直困扰着麻醉医生的问题,不仅影响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还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甚至带来严重后果。目前,我们大多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也仅是部分有效,同时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对全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诱导前电刺激组、全程电刺激组及对照组。诱导前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持续30 min。全程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同穴位只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及48 h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电刺激组术后6 h及12 h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术后各时间点呕吐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可有效预防全麻下行膝关节手术患者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基于超声评估胃排空速度来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手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下肢手术患者75例,均为下午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假经皮穴位电刺激组(Sham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每组患者均在手术当日8点给予半流质试验餐。TEAS组进食后5 min开始于双侧足三里与内关穴行电刺激,刺激频率为5 Hz,刺激时间为30 min,强度为患者能忍受阈值减1 m A;Sham组在相同的穴位给予感觉阈减1 m A的电流强度;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在空腹时(T0)、进食即刻(T1)、进食后每隔半小时(T2~T6)进行超声测量,分别测定半卧位与右侧卧位胃内容物及胃排空时间。结果:在进食后,3组患者在T3、T4、T5、T6时间点胃内容物明显少于T1时的胃内容物(均P0.05);在T4、T5、T6时间点,TAES组半卧位胃内容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及Sham组(均P0.05);在T5、T6时间点,TEAS组右侧卧位胃内容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及Sham组(均P0.05)。TEAS组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Sham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胃部超声可以评估胃排空速度,REAS可以提高手术患者进食后的胃排空速度,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分娩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即刻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将一次性防磁扣皮肤电极贴于足三里及小腿内侧对应部位,采用疏密波(30 Hz/60 Hz),电流15~20 mA,每次治疗30 min,每8小时1次,直至排便后停止。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胀、腹痛、恶心等)、术后住院时间及排便后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2/55),低于对照组的16.4%(9/55,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效果满意率为89.1%(49/55),优于对照组的72.7%(40/55,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可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产妇营养摄入和泌乳,产妇的舒适度、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术后恢复期普遍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睡眠时间紊乱,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与思维缺乏主动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和躯体疼痛、失眠、情绪抑郁和免疫功能异常等[1]。目前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mbulato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LC)作为相对成熟的术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国内日间病房逐步推广应用[2]。ALC患者通常存在出现POF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胸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选取足三里穴、合谷穴、肺俞穴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30 min,对照组在相同穴位处贴放电极片,但不输出电流,比较两组患者PaO2/FiO2(氧合指数)、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结果:T1、T2、T3时刻,两组患者PaO2/FiO2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P<0.05),A-aDO2较T0时刻明显增高(P<0.05),但观察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组患者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选取内关、足三里2个穴位对进行电刺激并持续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相比,E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足三里穴可降低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N组患者20例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20例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组有较低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能会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观察针刺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外科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外科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对照组89例。治疗组男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激素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29例和假TEAS组29例。TEAS组患者刺激双侧合谷与内关(6~8mA)、足三里与三阴交(12~18mA);假TEAS组电流强度1m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排便时间;采集患者术前2d和术后4d的24h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饥饿素、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TEAS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假TEAS组(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饥饿素低于本组术前2d及TEAS组术后4d(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术前2d(P0.05),而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较术前2d显著上升(P0.05),术后4d时TEAS组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假TEAS组(P0.05);两组术后4d血浆胃泌素浓度均低于同组术前2d(P0.05)。假TEAS组术后4d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术前2d(P0.05);术后4d,TEAS组HF和rMSSD均明显高于假TEAS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缩短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和首次排便出现时间,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与其激发术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术后血浆饥饿素、胃动素浓度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于双侧合谷与内关、足三里与其外侧2寸的非穴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介于8~12 mA),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相应的穴位上贴刺激电极,不进行相应的电刺激。统计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地佐辛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术前1 d(T_0),术后4 h(T_1)、8 h(T_2)、24 h(T_3)、48 h(T_4)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简易智能状态(MMSE)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记录T_1~T_4时点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及地佐辛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时H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T_0比较,T_1、T_2、T_3时,两组患者QoR-40量表总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总评分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总评分(均P0.05);观察组在T_1时、对照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较T_0时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降低;T_1、T_2、T_3时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MMSE评分(均P0.05)。T_1、T_2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0%(11/50)、12.0%(6/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24.0%(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_3、T_4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0%(3/50)、2.0%(1/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4/50)、4.0%(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减少术中麻醉药和术后镇痛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Ⅰ组)手术切皮前30 min行TEAS至手术结束,术中镇痛组(Ⅱ组)手术开始时TEAS至手术结束,Ⅲ组为对照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躁动情况,术后2、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VAS和Ramsay评分2 h、6 h低于Ⅲ组(P0.05),Ⅰ组12 h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Ⅰ组术后镇痛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减少,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有节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陆旦旦 《新中医》2020,52(9):135-137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术后均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2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切口疼痛情况,与术后48 h腹胀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60.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能帮助减轻切口疼痛和腹胀,促使产妇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贾彬  赵悦  凌琼  丁丁  李向宇 《新中医》2022,54(7):176-18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15例: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电刺激神庭穴和大椎穴,模式为2/10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酸胀感为度,在5~20 mA之间。对照组1选取神庭穴和大椎穴向左旁开2 cm处,方法同观察组。对照组2为在神庭穴和大椎穴贴上电极,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但不给予刺激。评估患者术后1 d、2 d和3 d发生谵妄的情况。记录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总出入量和麻醉药用量;记录术后带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量;术后1 d和3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各有1例患者POD持续了2 d;对照组2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3 d时出现谵妄。观察组无论是术后1~3 d的谵妄发生率还是总的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组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TPNPA)术后疼痛、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LTPNPA术后疼痛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TEAS双侧肩井、颈百劳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和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角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AS作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LTPNPA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僵硬,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4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和假TEAS组,每组47例.TEAS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刺激双侧内关和郄门直至术毕;假TEAS组程序和持续时间与TEAS组相同,但未给予电刺激.记录...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通过对穴位施以一定频率电刺激,引起内源性阿片肽及中枢神经系统多种介质释放,起到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于合谷、内关穴行TAES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