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红芪和黄芪药材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二者总多糖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1,2年)对2种药材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在490 nm波长处测定甘肃不同产地红芪和黄芪共28批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16.5~165μ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红芪和黄芪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3%和100.33%,RSD分别为2.1%和2.3%(n=6)。1年生红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11.45%,武都地区5.96%,陇西地区10.97%,甘肃各地区总平均9.35%;黄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3.69%,武都地区1.93%,陇西地区7.06%,甘肃各地区总平均4.02%;2年生红芪样品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6.28%,武都地区5.82%,陇西地区6.69%,甘肃各地区总平均6.23%;黄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7.91%,武都地区8.03%,陇西地区7.12%,甘肃各地区总平均7.73%。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样品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甘肃省5县,1市区红芪和黄芪在品种及年限对比中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从多糖含量分析,红芪不适合替代黄芪使用。各地1年生红芪中总多糖含量均高于黄芪,2年生红芪总多糖含量均低于黄芪。红芪以宕昌产较优,且以1年生为最好;黄芪1年生以陇西、岷县较优,2年生以武都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模型优选胰蛋白酶法提取鱼腥草多糖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多糖得率及其含量为指标,结合正交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考察加酶量、温度、时间对提取工艺条件的影响。 结果: 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工艺为加胰蛋白酶量2.5%,于45 ℃温浸2.4 h;正交试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加胰蛋白酶量2%,于45 ℃温浸时间2.5 h;前者的综合评分略高于后者。 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法优选的提取工艺耗时短、耗能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当归水提取物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超滤-纳滤集成技术用于当归水提取液纯化和浓缩的可行性。方法:以阿魏酸保留率为评价指标,以陶瓷膜孔径、工作压强、滤过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当归水提取液的超滤纯化工艺。以阿魏酸泄露率为评价指标,以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料液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全面试验确定当归水提取液的纳滤浓缩工艺。结果:当归水提液最佳超滤工艺为膜孔径50 nm,滤过压强0.10 MPa,滤过温度50℃;阿魏酸保留率>90%。当归水提液纳滤浓缩工艺为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200 Da,滤过温度45℃;阿魏酸泄漏率0.1%。结论:超滤-纳滤集成技术纯化、浓缩当归水提取物时,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料液受热时间短、能耗低,可提高当归水提物的品质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葛根芩连提取液的超滤工艺参数。方法:以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酸铵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超滤压力、料液温度及溶剂用量对葛根芩连提取液的超滤工艺的影响。结果:截流相对分子质量5 000的中空纤维膜分离效果最好,最佳超滤工艺参数为料液温度40 ℃,超滤压力0.025 MPa,溶剂用量2倍;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酸铵的转移率分别为82.78%(RSD 2.76%),88.63%(RSD 1.43%),89.75%(RSD 2.52%),59.91%(RSD 1.97%)。结论:中空纤维超滤膜可选择性地用于药液的精制,可提高葛根芩连提取液有效成分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中芪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而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桑树中3个主要的芪类成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树药材各部位中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桑树药材各部位间及与主根根皮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结果: 桑树药材各部位间所含3个芪类成分含量大部分显著相关.在与主根根皮的关系中,桑树药材各部位所含氧化白藜芦醇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除了一年生枝条髓,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一年生枝条树皮与侧根所含桑皮苷A含量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之间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桑树药材各部位中的芪类成分含量分布大部分显著相关,在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可以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库拉索芦荟多糖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选取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库拉索芦荟多糖的醇沉工艺。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芦荟多糖含量。结果: 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新鲜库拉索芦荟多糖提取液浓缩比例1:2,醇沉体积分数70%,醇沉时间6 h;芦荟多糖平均得率达0.076%,平均纯度57.37%。结论: 该优选的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用于库拉索芦荟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潘金火  严国俊  卢欢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4):1093-1096
 目的 通过研究,以期建立金荞麦药材和饮片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对11批金荞麦药材和12批饮片中的表儿茶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11批药材除1批逸出值外,其余10批的平均含量(以干品计)为0.050 4%;12批饮片的平均含量(以干品计)为0.030 6%。结论 所建方法稳定可靠,简单易行。建议以总平均含量的60%,即0.030%作为金荞麦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最低限量纳入质量标准(草案)正文含量测定项下;以总平均含量的70%,即0.020%作为金荞麦饮片中表儿茶素的最低限量纳入质量标准(草案)含量测定项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初步构象和抗补体活性的研究。方法: 红芪经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e法脱蛋白、H2O2脱色素、Sephadex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的红芪多糖HPS1-D。以GC、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HPLC-GPC)、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法(GPC-MALLS)、元素分析、苯酚硫酸法、Bradford法、硫酸咔唑法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甲基化、部分酸水解、以及NMR研究其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状况;以GPC-MALLS、对其构象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细胞溶血法对其抗补体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HPS1-D主要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链骨架由1,4和1,4,6-α-D-Glcp,侧链分支位于葡萄糖6位;侧链分支主要由1,5和1,3,5-α-L-Araf 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2×105,在0.9% NaCl溶液中为无规则线团;抗补体实验表明HPS1-D有一定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HPS1-D为1种新的中性红芪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9.
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叶风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岩白菜素和百两金皂苷A含量。结果:上述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0.8%,总灰分平均为2.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6%,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8%,岩白菜素含量平均为0.14%,百两金皂苷A含量平均为0.28%。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竹叶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建立的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竹叶风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红芪药材中红芪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红芪药材中红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结果:红芪多糖I、Ⅱ、Ⅲ、Ⅳ组成均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34%、24.23%、15.08%、17.24%。结论:用HPLC法可以测定红芪药材中红芪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红芪药材的质量。方法:收集甘肃红芪药材主产区武都区、宕昌县、岷县、武山县等地的红芪样品31批,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红芪中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芪多糖含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红芪质量评价模型。结果:31批红芪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与药材红芪的道地产区相符合,武都区为红芪的主产区,其中"米仓红芪"的质量最佳,武都区个别红芪样品质量稍差,武山县、岷县、陇西县、宕昌县红芪样品质量较次;其中宕昌县兴化、庞家、车拉、官亭镇的样品质量排名靠后,药材头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朽斑痕。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本文所建立的红芪质量评价模型可用于红芪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年限葛根多糖含量的动态积累.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以苯酚-硫酸法,在486 nm处测定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年限葛根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20~0.142 mg·L-1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99.34%,RSD 1.82%.葛根中多糖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每年以8,9月份葛根多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28%和11.35%.多年生葛根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前3年,为14.28%.结论:该文结果可为野葛规范化种植及药材采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量元素的野生与栽培红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红芪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探讨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最优尺度度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野生与栽培红芪中Cu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e,Ca,K,Zn,Ni,Na,Mg,Mn,Cr,Li,Co含量均具显著性差异性;Mg,K,Fe,Ca,Cu,Ni含量野生品高于栽培品,Zn,Na,Mn,Cr,Li,Co含量栽培品高于野生品;红芪样品生长类型与Fe,Ca,K,Ni,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Zn元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Na,Mn,Cr,Li,Co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8批红芪样品分为野生品与栽培品两类;Fe,Li,Co与野生、栽培生长类型存在Fisher线性关系。结论:红芪野生与栽培生长类型与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何首乌、白芷、三七、三七粉4种根茎类中药材在2种贮藏条件下外观及化学成分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这4种中药材分别置于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27或33个月。日光下观察药材的色泽。烘干法测定水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简易库和冷藏库中何首乌的色泽均逐渐加深,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呈波动升高趋势;简易库中何首乌的二苯乙烯苷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结合蒽醌含量呈波动升高趋势;冷藏库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呈波动升高趋势,结合蒽醌含量变化不明显。两库中,白芷的色泽均逐渐加深,欧前胡素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三七和三七粉的色泽,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何首乌经33个月,白芷、三七、三七粉经27个月的贮藏,无论是简易库还是冷藏库,尽管发生了色泽和化学成分含量的轻度变化,但均在合格药材的质量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三个不同品种甘草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甘草多糖含量定量的测定方法,为评估甘草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方法]甘草样品经95%乙醇除去小极性的杂质后,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再通过多步除杂质得精制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甘草多糖与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以此测定不同品种甘草药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三个不同品种间甘草生药中甘草多糖的含量为光果>胀果>乌拉尔.乌拉尔甘草多糖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3%,RSD为1.63%.[结论]此方法简便可行,甘草多糖供试液在4h内显色稳定,重复性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高,可作为甘草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益生菌N-14发酵黄芪总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620 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底物添加量、发酵时间和灭菌时间为自变量,通过响应面试验优选黄芪总多糖发酵工艺。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底物添加量4 g,发酵时间24 h,灭菌时间15 min,p H 7,接种量1%。黄芪总多糖得率6.56%,与预测值6.69%偏差较小,较水提醇沉工艺的4.17%提高了57.31%。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优选益生菌N-14发酵黄芪的工艺条件,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位点特异性PCR的黄芪与红芪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黄芪与红芪药材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30份、红芪28份,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黄芪及红芪药材trnL-trnF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并对位点特异性PCR方法进行条件优化。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发现黄芪可扩增出136 bp 片段,红芪可以扩增出323 bp片段。黄芪中掺入10% 以上红芪可以扩增出红芪特异鉴别条带。通过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实现了黄芪与红芪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考察黔产太子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及其总多糖含量,探讨海拔高度对太子参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规律,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总多糖,运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硫酸-蒽酮法显色,检测波长626 nm。海拔高度采用手持坐标定位仪测定。结果:不同海拔基地太子参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含量(281 mg·g-1)最高为施秉县牛大场上坝小朝老,含量(23 mg·g-1)最低为清镇市王庄乡罗田村。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参总多糖含量与生长区域海拔高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黔产太子参总多糖含量普遍较高,海拔高度对总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应避免在海拔过高区域种植。贵州虽为太子参非道地产区,但可作为太子参的主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9.
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超滤-反渗透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方法:黄芩水提液经离心、超滤及反渗透处理,通过HPLC特征图谱考察处理前后黄芩水提液中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5 min,40%A;35~75 min,60%A),检测波长280 nm。考察反渗透膜的清洗液(碱液、酸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及纯水)。结果:浓缩4 h后,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3.2倍,通量衰减了67.64%;未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1.6倍,通量衰减了85.35%。浓缩后药液中黄芩苷质量浓度由1.03 g·L-1增至8.87 g·L-1。各试液相似度均0.99,说明浓缩前后样品的相似性良好。采用不同清洗液清洗时,反渗透膜的通量恢复率依次为87.73%,81.50%,67.65%,93.35%,选择纯水清洗反渗透膜。结论: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化学成分保留率、浓缩效率高,适用于黄芩水提液的有效浓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多糖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组(MI),当归红芪多糖3 g·kg-1组(LD),当归红芪多糖6 g·kg-1组(MD),当归红芪多糖12 g·kg-1组(HD),每组16只。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当归红芪多糖干预组分别于缺血24 h时用当归红芪多糖3,6,12 g·kg-1ig,各组动物分别于治疗后36 h及14 d时取材。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盐脱氢酶(LDH),乳酸盐脱氢酶同工酶(LDHI)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Hsp3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SH组比较,MI组ST段均抬高(P0.05);与SH组比较,MI组CK,CK-MB,LDH,LDHI含量在36 h时有显著升高,Hsp70,Hsp32,VEGF mRNA表达量增加(P0.05,P0.01);与MI组比较,当归红芪多糖各剂量组CK,CK-MB,LDH,LDHI含量在36 h时明显升高,Hsp70,Hsp32,VEGF mRNA表达增高(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