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静脉输液领域不断发展,但输液前对药物渗透压、pH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尚未成为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见。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渗透压〉450mOsm/L的药物。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注高渗性药物时药液外渗易刺激静脉和皮下组织,造成局部血管损伤、静脉炎和膜间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陈玲  刘宏  丁洁 《全科护理》2016,(19):2047-2048
正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新生儿最常用的一种经外周静脉输注药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新生儿自身血管细薄、弹性不佳,加上其容易哭闹、活动,给输液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药液外渗现象,若处理不好,严重的可致静脉炎、皮下组织坏死等[1],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据报道,不同年龄人群同一时段的输液外渗率为2.3%,新生儿输液外渗率更是高达23%~63%[2]。易引起液体外渗的药物很  相似文献   

3.
马桂瑞 《全科护理》2012,10(15):1363
[目的]为长期大量输液病人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到上腔静脉,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结果]27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无药液外渗发生。[结论]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4.
正静脉输液外渗系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药液在输入过程中渗漏出静脉进入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液是重要的临床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长期输液者,由于血管弹性差、难以固定,是静脉输液外渗的高发人群[1]。输液外渗会造成烧灼、肿胀、局部红肿、中重度疼痛、皮肤暗紫、抽无回血等[2],加之老年人抵抗力差、皮肤敏感,若输液外渗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局部组织严重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静脉穿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输液见效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出现药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当刺激性药物外渗至皮下组织时,对皮下组织的刺激性大,严重时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了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氯化钾药液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1]。我科室于2013年收治了一例因含钾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坏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给药、供给营养、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的重要途径,新生儿因不能自主表达,血管细小能见度低,皮肤及皮下组织薄嫩疏松,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1]。一旦发生若不及时给予恰当处理,极易导致局部严重创伤,影响治疗及抢救工作[2]。我院于2013年6月治疗1例高渗药液渗漏致足背严重创伤的早产儿,经多专科联合会诊,积极救治护理,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1]。在增强CT检查过程中,造影剂一般以1.5~8.0 ml/s的速率经外周静脉注入患者体内,短时间内高压注入高浓度、高黏性造影剂的检查要求,使CT造影剂外渗事件发生[2-3]。有文献显示,在增强CT检查中造影剂外渗率为0.3%~1.3%[4-5]。造影剂外渗可引起疼痛、局部皮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和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1-3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病区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3623人次为对照组(活动前);2012年10-12月在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病区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3772人次为观察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对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的高渗性药物发生输液外渗及静脉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高渗性药物中心静脉使用率由28.82%上升为55%,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发生率由18.41%降为8.85%,静脉炎发生率由6.73%降为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前后通过自制“圈员自我评估表”测评,圈组成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6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进一步规范高渗性药物的输液途径,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9.
董建英  张英娜  吴照凤 《护理研究》2012,26(10):957-958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据Frank等[1]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很高,可达23%~63%.而且由于新生儿生理发育、治疗需求、疾病状态、皮肤解剖结构如皮肤薄、嫩、脂肪少、血管细、脆弱、弹性差、角质层发育不成熟、易受损伤等原因,新生儿液体外渗甚至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2].英国的一项研究报道,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 000个静脉输液外渗中,有38个引起了皮肤坏死[3].易引起液体外渗的药物很多,如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性溶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钙盐、钾盐、放射增强造影剂、化疗药物等.我院1例新生儿在动脉导管(PDA)结扎术后第6天,左手背发生高渗葡萄糖液体外渗,经紧急行皮下组织冲洗处理等措施,11h后患儿肿胀减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伤口痊愈,未发生坏死,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渗漏后溃疡阶段的伤口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可引起全身毒性及局部毒性反应,局部毒性反应是指发生于药物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反应,包括静脉炎、静脉变色、疼痛、红斑和继发于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1]。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2]。据报道[3  相似文献   

11.
康惠尔透明贴在脑外科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钠等)及化疗药物损伤血管;抢救中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输液渗漏,造成患者局部皮肤肿胀、青紫、疼痛,血管变红变硬。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组织有严重影响。有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2]。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脑肿瘤病房选用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解决输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干预策略。方法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原因、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小儿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血管的解剖位置等,此外护理人员的技能、穿刺技术、血管的选择等也非常重要。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与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老年科2012年1—3月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患者3 623例为对照组(活动前);2012年10—12月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患者3 772例为观察组(活动后)。2012年4—9月以"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发生率由18.41%降为8.85%,静脉炎发生率由6.73%降为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高渗性药物的认知显著提高(P0.05)。活动后圈组成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与责任荣誉6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与静脉炎的发生,规范临床高渗性药物的输注,提高输液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主题,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每周9.5件降低为每周5.75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管周围组织~[1]。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高达23%~63%~[2]。而早产儿皮肤更加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早产儿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用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适,如疼痛、活动不便等,刺激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等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水肿甚至组织坏死。液体外渗又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甚至坏死,我科近期出现1例宫颈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发生七叶皂苷钠的外渗事件,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2周后患者的外渗部位皮肤愈合良好,现将相关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 ,故经常出现液体外渗 ,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则引起组织坏死 ,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浅谈如下。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邮  编  2 2 62 4 1  收稿日期  1 999- 0 6 - 2 3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1 药物因素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输液速度过快 ;输入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 ,均可损伤血管壁 ,使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常见的药物有高渗液 ,如 5…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尤其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等,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药物一旦外渗,轻则局部皮肤肿胀疼痛,重则发生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等。外周静脉给药导致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发生率0.5%~6.0%~[1]。尽管采用了保护性穿刺方法,但也有文献报道,药物渗漏与置管部位、输液时间以及药物种类有关~[2]。  相似文献   

19.
外敷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雅卓  张敏  付霞  赵兴民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9-1211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据研究报道,有近8%的输液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轻者造成病人局部肿胀,引起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导致功能障碍[1]。近年来,为防治静脉输液渗出造成  相似文献   

20.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一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1%~6.0%口。,国外报道5%^[3]。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易引起医疗纠纷^[4]。现将儿童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及防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