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HAMD、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FMA[(65.37±5.28)分]、BI[(69.22±7.05)分]优于对照组FMA[(47.16±4.92)分]、BI[(55.67±6.21)分](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15.72±9.86)分]比较,治疗组HAMD[(9.25±3.76)分]评分显著较低(P<0.05)。 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ADL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及低频电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及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PABLO型上肢功能评估系统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37.56±8.66)分]、MBI评分[(48.49±8.92)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11.62±3.54)°]均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在训练4周后才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8.63±9.57)分]、MBI评分[(75.76±9.28)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21.22±4.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干预(包括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穴位按摩等)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患肢肌肉、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屈腕肌、踝跖屈肌MAS评分、上肢及下肢FMA评分、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0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屈腕肌、踝跖屈肌MAS评分[分别为(1.5±0.5)分、(1.8±0.4)分]、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51.3±2.1)分、(26.4±4.1)分]、MBI评分[(62.7±20.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患肢肌肉、穴位按摩治疗,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9.4~70.4±16.2)、MBI(43.7±13.0~66.2±14.7)及HAMD得分(12.3±4.2~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评分[(56.63±11.57)分]、MBI评分[(75.6±12.2)分]及SF-36评分[(83.5±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42.32±10.43)分]、MBI评分[(65.1±11.8)分]及SF-36评分[(68.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ADL能力(r=0.882,P<0.01)和生存质量(r=0.715,P<0.05)改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其ADL能力和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运动技巧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化运动技巧训练。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6周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均大幅度提高(P<0.05)。训练6周后,训练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1.41±15.05)分]、MBI[(83.46±15.65)分]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7.48±1.55)分]较对照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30.05±12.98)分]、MBI[(71.59±15.28)分]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4.19±1.52)分]高(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部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园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与精神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纳入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用药治疗及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用药治疗及康复运动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安排进行园内植物护理、作物生产、盆栽组合、花艺训练、景观设计训练、种植香草植物等园艺操作活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行为抑制系统量表(BIS)或行为激活系统量表(BAS)评分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的变化。 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MA(上肢)、FMA(下肢)及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上肢)、FMA(下肢)及MBI评分分别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A(上肢)、FMA(下肢)及MBI评分分别为(44.67±3.17)、(21.85±1.39)和(79.26±3.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9.14±3.05)、(18.41±1.96)和(64.47±3.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BDI、BIS、BAS及CD-RIS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DI及BIS评分分别为(8.12±3.27)和(12.14±2.47)分,对照组BDI及BIS评分为(11.24±3.78)和(15.01±2.24)分,2组BDI及B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DI及B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2组BAS及CD-RISC评分升高,治疗组BAS和CD-RISC评分分别升高至(41.32±3.75)和(89.19±5.29)分,对照组BAS及CD-RISC评分升高至(37.14±4.15)和(80.24±4.28)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BAS和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园艺疗法使脑卒中患者在参与活动中提高肢体肌肉运动能力及协调性,促进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组作业治疗对伴有情绪障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7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小组作业治疗组(研究组)和常规作业治疗组(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测焦虑及抑郁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测认知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HAMD、MoCA、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HAMA (10.80±2.39)分、HAMD (15.34±3.96)分、MoCA (24.61±4.72)分、FMA(74.16±8.12)分、MBI (75.6±12.1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HAMA (14.79±3.42)分、HAMD (20.77±3.85)分、MoCA(20.83±4.90)分、FMA(62.34±7.91)分、MBI(64.14±10.71)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组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加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步行能力(FAC)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健 《中国康复》2016,31(2):128-130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2组增加头皮针治疗,观察1组增加背景音乐下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LOTCA、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1组LOTCA总分、子项目中除注意力外各项以及FMA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2组的LOTCA总分、视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以及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1组的思维操作及LOTCA总分较观察2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结论: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全面改善,优于单纯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结合头皮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华 《中国康复》2016,31(1):42-44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对USN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器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空间忽略情况评价、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USN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MBI及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侧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加早期康复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周后,2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患者功能康复及心理变化。方法 :随机将共40例吉兰-巴雷综合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强化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分别评定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EV1,FVC,FEV1/FVC,FM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吉兰-巴雷综合症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36 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共1 个月。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Wolf 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WMFT、MBI 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WMF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偏瘫体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体操组,均接受常规PT、OT训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共8周。体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偏瘫体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体操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偏瘫体操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