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4种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生长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 种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生长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 菌剂,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和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的侵染率不同,接种AM 真菌能显著降低苍术根茎的折干率,而对根茎挥发油中5 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AM 真菌与植物之间具有选择性。不同AM 真菌对苍术地下部分的营养生长存在差异,但对苍术挥发油的品质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炮制对苍术挥发油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敬群  杨小梅 《中成药》1989,11(7):17-18
为探讨苍术炮制原理及炮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本文对苍术的清炒品、麸炒品及复方“苍术丸”中的挥发油与生品作了比较。结果,苍术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折光率、比旋度、比重及化学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油室结构亦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方法:设置低温组(T1)、适宜温度组(T2)、高温组(T3)3 组,各重复8 个,生长6 个月,收苗。采用t 检验比较生物量;GC-MS 分析、鉴定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BIOLOG 微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检测苍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此观察苍术挥发油组分及根际环境的综合变化。结果:淤不同温度下生长的苍术的株高和总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约0.05)。于不同温度下苍术根茎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0.01%的组分相差较大。三者共有组分有7 个。其中T1 处理鉴定出17 个组分,T2 处理鉴定出21个组分,T3 处理鉴定出21个组分;挥发油总含量(mL·g-1)T1(23.0597)相似文献   

4.
四种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4种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挥发油的影响。方法:对苍术生品及4种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及其物理常数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与结论:苍术经麸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最多。苍术生品及4种炮制品中的挥发油仅有量变而无质变。  相似文献   

5.
炮制及贮藏对苍术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正> 茅苍术是燥湿健脾的常用药物。其根茎生长缓慢,但临床用量日增,资源日趋匮乏。茅苍术的根约占地下部分总重的20%,长期以来产地加工时均作为杂质而去除。如果能够开发利用,对缓解苍术紧张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我们以茅苍术挥发油为指标,将其根和根茎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洁  郭兰萍  黄璐琦  张永清  韩小丽 《中草药》2008,39(10):1548-1552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下丛枝菌根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和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刘大会  郭兰萍  金航  杨光  周洁 《中草药》2011,42(2):372-37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及其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真菌,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挥发油的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栽培苍术在自然条件下的AM真菌侵染率,而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无影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与未接种的苍术相比超过4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苍术根茎鲜质量、根茎含水量、根干质量、地下总干质量、挥发油组分数,显著降低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愈创醇与茅术醇的量。结论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苍术根系侵染率、促进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总数和主要组分的量。  相似文献   

9.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米泔水浸炒和麸炒对苍术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Koidz等的干燥根茎,功效燥湿、健脾、祛风、解郁。现代药理证实,其临床功效主要与挥发油含量有关。已有实验报道:苍术挥发油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光强处理对苍术光合荧光参数以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探索温度和光照共同作用对苍术生长和挥发油积累产生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苍术栽培环境提供借鉴。方法:设置32、22℃2个温度处理和全光照、遮阴2个光照处理,测定苍术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荧光参数,并测定苍术4种挥发油含量。结果:高温强光下苍术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温弱光和适温强光,适温弱光下苍术光能利用力最高,而强光下苍术对弱光的利用率显著降低;适温较高温下苍术光合速率易受光强变化和CO2浓度变化的影响,弱光下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等显著高于强光;高温下光反应效率高于适温;高温弱光处理的挥发油总量最高,达到4.582%,高温弱光较高温强光显著增加茅苍术醇和β-桉叶醇含量,分别增加近91.7%和35.7%,而适温强光较高温强光显著增加茅苍术醇含量,增加近87.5%,适温弱光处理的β-桉叶醇含量较高温弱光处理显著降低。结论:苍术生长受到温度和光照的交叉互作,挥发油积累所需光温条件与其生长发育适宜光温条件不一致,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麸炒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阐述将道地药材标准用于苍术炮制品质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在过去对道地药材苍术(产地江苏茅山)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取10株非道地产区苍术(产地湖北英山)根茎分单株进行炮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成分,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t检验分析显示,麸炒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显著降低(P<0.05),其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明显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前后分离出共有成分18种,其中2种成分麸炒后含量显著低于麸炒前(P<0.05);9种成分麸炒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7种成分麸炒后显著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后新增加的成分7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麸炒前后苍术挥发油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炮制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降低,尤其是β-桉叶醇、茅术醇含量低,挥发油组分数目显著增多,较生品更为接近道地药材,用道地药材标准来探讨苍术炮制品质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及其苷类、烯炔类、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降血糖、抗菌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该文对苍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苍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苍术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术是主要的药用植物之一。该研究根据目前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结合实地考察,对苍术栽培上,包括为害严重的根部病害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新病害菌核病在内的11种常见病害的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综合阐述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为苍术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菌核病及叶斑病均为苍术种植上的新病害,在植物检疫上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茅苍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1-脱氧木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的DXS基因片段,克隆出全长c DNA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以tublin为内参基因,检测DX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克隆得到的DXS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2 151 bp,编码716个氨基酸,并在Gen Bank注册(登录号KY659208)。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甜叶菊等菊科植物DXS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发现茅苍术DXS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花,而在根茎和根中表达很低。结论:获得了茅苍术DXS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对其进行了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其组织差异性表达特征,为进一步阐述该基因在茅苍术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苍术根腐病是苍术种植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木霉菌是有效防治植物根腐病且对环境污染小的生防菌。该研究旨在从苍术根际中分离和研究具有根腐病防治功能的木霉菌,用于解决苍术种植生产过程面临的病害防治问题。方法 稀释涂布法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分离并鉴定木霉T2204;对峙培养实验和对扣培养实验验证T2204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两株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盆栽实验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探究T2204对苍术根腐病的生防潜力及对苍术根茎4种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积累的影响;通过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碳氮源条件培养探究T2204适宜培养条件。结果 分离得到对2株强致病力苍术根腐病病原真菌具有直接抑制能力的一株木霉T2204,鉴定为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对峙培养实验显示T2204对2株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7.90%和76.80%;对扣培养实验显示抑菌率分别达57.11%和81.11%。盆栽实验证明,T2204不同处理后苍术幼苗受根腐病侵染后成活率达到100%,而不接种T2204的实验组仅为50%;生长150 d后,接种T2204的苍术植株根茎干重比无处理对照(CK)组提升32%(P<0.05),同时根茎所含的苍术素浓度比CK组提升11%;适宜培养条件筛选结果:T2204适宜生长条件为培养基(PDA和PSA)、光照(24 h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12 h/12 h)、温度(25~30 ℃)、pH 5~6、碳源(葡萄糖、D-果糖、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氮源(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铵);适宜产孢条件为培养基(PSA和CMA)、光照(光暗交替12 h/12 h)、温度(20~30 ℃)、pH 8、碳源(蔗糖)、氮源(硝酸钠)。结论 T2204可以提升对苍术根腐病的抵御力,并促进苍术的生长及有效成分的积累,为了后续开展大规模的应用和产业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土壤环境变化。方法:通过含5个重复的盆栽对照实验,比较施加AM真菌Glomus m osseae(GM)后,苍术生物量、挥发油成分及根际区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苍术对AM依赖性达到245%。t检验表明,VA组苍术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M组与CK组苍术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相对较大的主要组分基本没有差别;③土壤养分检测表明,AM组根际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CK组;④GC-MS分析发现,AM组和CK组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完全相同,表现为AM组的组分5,6比CK组高,而CK组的组分9~11比AM组高;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B iolog检测发现,AM组的AWCD值在整个温育过程中始终高于CK组,在反应192 h后,AM和CK 2组土壤的AWCD值分别达到0.66和0.46。t检验表明,72 h和168 h时AM组和CK组的微生物shannon及M cIntosh s均匀度基本一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M cIntosh s多样性指数在72 h差异不明显,而168 h AM组均高于CK组(P<0.05)。结论:接种AM真菌,能促进了苍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影响苍术根际区有机质组成,从而显著促进苍术的营养生长,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根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选择性降解转化茅苍术挥发油的菌株,实现内生真菌对茅苍术挥发油主要成分的转化作用.方法:利用微生物体外转化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追踪挥发油变化,筛选出能选择性利用挥发油的内生真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转速、装液量、初始pH和植物组织添加对内生真菌降解的影响,并选取对降解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筛选到的内生真菌ALG-13可以选择性利用挥发油,改变了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对百分比.总体表现为苍术酮和苍术素增加,β-桉叶醇和茅术醇含量减少.经过真菌选择性降解后,挥发油组分更加接近道地茅苍术的挥发油组成.ALG-13基于形态特征、ITS序列系统学分析,确定为生赤壳属真菌Bionectria ochroleuca.最优降解条件为200 r·min-1,pH4.5,250 mL装液量为50 mL、蔗糖为碳源.结论:内生真菌ALG-13可以选择性降解挥发油,使挥发油组分接近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9.
阳湖荣  袁洁  戴传超 《中草药》2018,49(3):754-760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邵婧  谷巍  巢建国  耿超  孙红梅  李孟洋 《中草药》2015,46(8):1209-1215
目的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及其近缘种药材.方法 提取不同产地29份茅苍术、北苍术A. chinesis及白术A. macrocephala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从GenBank下载茅苍术及其菊科近缘种10种45条ITS2序列;对提交与下载的73条序列,应用MEGA 5.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进行鉴定分析,并构建Neighber-jioning(NJ)系统进化树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 茅苍术药材ITS2序列长度均为229 bp,是1个单倍型;与菊科近缘种苍术属药材距离较近,与菊科其他属近缘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茅苍术及其近缘种药材均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也可以直观地将茅苍术与菊科近缘种药材区分.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茅苍术药材,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