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停跳和不停跳行心脏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同种健康山羊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冷晶体间断灌注组(Ⅰ组),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Ⅱ组),不停跳组(Ⅲ组)3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静脉血心钠素(ANP)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Ⅰ组MDA和ANP在CPB期间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Ⅱ组、Ⅲ组MDA和ANP虽也有所升高,但较Ⅰ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心肌超微结构也显示Ⅰ组改变明显,而Ⅱ组、Ⅲ组则基本不变。结论: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 在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 (Ⅰ组 )和冷晶体灌注 (Ⅱ组 ) :每组各12例 ,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4 :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 ,以后每隔20min用冷血停跳液灌注一次 ,保持心肌低温 ,在心脏复跳前再用温血灌注。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肌停跳液灌注 ,每隔20min灌注1次。结果 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 (P<0.01) ,术后低心排征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 ,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 (P<0.05)。在停机时和停机6h ,Ⅰ组心肌肌钙蛋白明显低于Ⅱ组 (P<0.05) ,24h后心肌磷酸激酶CK,I组明显低于Ⅱ组 (P<0.05)。结论 温血心肌停跳液较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I组 ,温血组 ,给予 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 ;II组 ,冷晶组 ,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 12h、术后 2 4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 ;温血组GOT、LDH、CK和CK 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应用 3 0℃氧合温血间断灌注与传统冷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各 40例 ,分别对术后心脏复苏情况、心肌酶谱变化、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术后低心排出量 ,并参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3 0℃氧合血间断灌注组与间断冷晶体组心脏复跳率分别为 90 %和 3 5 % (P <0 .0 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心肌酶谱变化 ,冷停组均较 3 0℃氧合血组多或明显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示心肌内线粒体损伤以冷停组为重。结论  3 0℃氧合血间断灌注在心肌保护方面较冷晶体灌注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9~16.78,P&;lt;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血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停跳剂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兔子离体心,分别用冷晶体液、冷血及亚低温(25~27℃)以血1ml/(kg/min)的速度连续灌注作心肌保护.120min后测定心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心肌含水量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冷晶体液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冷血与亚低温血相比,两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超微结构的变化前者较后者明显.结论亚低温血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e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背景:保持供心离体跳动,可以减少供心的缺血时间,延长供心的离体保存时间.目的:建立稳定简便的猪不停跳心脏离体模型.方法:12只健康家猪随机等分为不停跳组和冷晶体灌注组.不停跳组经升主动脉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经右心房进右心室建立静脉引流,经左心耳放置软管入左心室引流,建立猪的不停跳心脏离体模型.冷晶体灌注组按常规心脏移植实行心脏离体保护.结果与结论:不停跳组共施行6例猪心脏离体手术,术后2,4 h离体心脏不停跳成功率为100%(6/6),6 h离体心脏不停跳成功率为83%(5/6).与对照组相比,不停跳组丙二醛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 < 0.05),心肌超微结构保持良好.说明猪的不停跳心脏离体模型成功率高,是研究离体不停跳心脏仪器的稳定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前列地尔(PGE1)作为心肌保护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术中于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中一次性加入PGE1 0μg,对照组则单纯应用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两组其他条件相同。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30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min,1,2、6、24h取血标本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录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cTnⅠ、LDH复灌后1h到24h;CK复灌后5min到24h;CK-MB复灌后6、24h,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治疗组复灌后1、2、6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多巴胺用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前列地尔作为心脏停跳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可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度低温含氧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对20例各种先天性及风湿性心脏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与低温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方法相比较,此方法临床上表现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脱机顺利,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表明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体视学定量法对比分析两种二尖瓣置换术(MVR)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20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MVR(不停跳组),20例在中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行MVR(停跳组)。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切取少许心肌组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心肌超微结构的体视学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线粒体各参数在转流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停跳组在转流中、后线粒体平均直径(-↑Dmit)、平均截面积(-↑Amit)较转流前增大,但体密度(Vmit)、面数密度(Namit)、比表面(δmit)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在转流前、转流中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转流后停跳组肌原纤维Vvmyo、比表面(δmyo)均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损伤情况。方法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fect,ASD)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搏液停跳、中度低温(28~30℃)体外循环下手术。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日数;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小时采集两组动脉血标本,检测血清中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MB,CK 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测量线粒体横截面积。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住院日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T、CK MB活性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SOD活性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降低较实验组明显(P<0.05)。实验组心内操作完毕时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线粒体横截面积明显较对照组为小。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常温体外循环含钾混血持续灌注下辩膜互换43例术后在住院期间升压药的用量和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出入平衡时间、尿量、补钾量、技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引流量,并与同期行低温下并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血组患者补钾量明显低于长温组,引流量也明显减少;温血组患者中无心律失常者远多于低温组,且较少出现两种以上的复杂心律失常。提示常温含钾温血持续灌注是比冷晶体液间断准注更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与心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工作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心脏不停跳组,B组:间断灌注冷晶心脏停搏液组,C组:连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组。对比观察3组不同心肌保护方法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血液心肌肌钙蛋白T(cTnT)、术后心输出量(CO),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心律失常和使用临时起搏器等情况。结果 cTnT在转机后即升高4.77-8.80ng/ml,且持续到术后2周,但A组的升高值(6.51ng/ml)较B组(7.43ng/ml)和C组(7.79ng/ml)低(P<0.01),A组术后心输出量(CO,5.14L/min)较术前(4.14L/min)明显改善,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低,血管活性药用量少,患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短。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较心脏停跳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稳定,并发症少,明显地减少了药品使用和护理工作量,是一种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转流前后的变化,以便对各种心肌保护方法做进一步评价。方法:按照术中将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分三组:包括含钾晶体冷停博液灌注组;冷血停博液灌注组;常温不阻断主动脉组。各组均于转流前后取静脉血,进行(cTnI)检测。结果:所有病例转流前cTnI均为阴性,转流后均为阳性。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无论采取何种心脏保护方法,心肌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cTnI因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有向心脏正常生理状态改进的趋势,以期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改善供心的保存质量。理论上供心常温不停跳灌注保存是一种最接近生理状态的保存方法,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目的:观察连续灌注不停跳供心常温长时间保存心肌超微结构和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和冷保存组,每组各6对。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在顺行连续灌注跳动状态下切取,应用氧合血37℃、保存8h后移植。冷保存组供心应用UW停搏液灌停后,0-4℃UW液保存8h后移植。移植主动脉开放3h观察供心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记录移植后心律变化,需要除颤例数,以及主动脉开放3h后能否脱离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3h后取供心左心室前外侧壁心肌组织,观察线粒体及肌膜改变。结果与结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移植后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优于冷保存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均可保持窦性心律,冷保存组仅1例自主恢复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后3h不停跳连续灌注组5例可顺利脱机,冷保存组1例可以脱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提示供心常温灌注不停跳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适于供心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克服低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我们采用冷停跳液与温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治疗52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手术及复跳经过顺利,现总结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52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