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X线钡剂造影、CT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十二指肠肿瘤的普通X线钡剂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钡剂造影十二指肠肿瘤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功能改变等。CT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肠外侵犯和周围脏器改变及壶腹部肿瘤伴随胆道系统、胰管的扩张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早期病变,观察腔内改变和功能变化优于CT。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其周围的浸润和转移,是钡剂造影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X线钡餐造影及CT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例。提高其X线及CT诊断水平。结果 36例均行钡餐造影检查,见胃肠溃疡性钡斑及充盈缺损18例。肠管浸润性改变即肠管狭窄与扩张并存10例黏膜不规则改变3例。其中5例无阳性改变。28例行CT造影检查见胃肠道壁增厚、溃疡及息肉等。8例经内窥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及突起的肿块。结论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大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还需要结合刷检。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小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检查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必要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20-11于本院就诊的96例高度疑似十二指肠腺癌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诊断、X线检查,且CT诊断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显示,CT、X线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CU)X线诊断和CT单项诊断,诊断价值较高。结论:与X线比较,CT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价值更高,两者联合使用能提升病灶检出率,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吴泽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01-10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43例行CT检查,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期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X线检查早期发现率为56.1%,CT检查早期发现率为83.7%,经χ2检验,在早期发现率方面,CT检查与X线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有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于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64-3265
目的:评价X线、CT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早期征象.方法:对45例临床疑诊为ANFH的患者进行X线平片、CT与MRI检查,并做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45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 32例;经CT扫描诊断为ANFH 40例;均经磁共振扫描证实为ANFH 45例,其中10例为早期病变.统计结果表明,ANFH的X线、CT、MRI表现之间敏感性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X线平片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不仅能发现其早期病变,且能反应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三种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萍  方华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6-254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AS患者的骶髂关节69例X线平片、34例CT、16例MRI的表现特点.结果:临床诊断Ⅰ级AS患者12例,均行X线、CT检查,但X线仅检出3例(25%),CT检出8例(66.7%).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检出7例(77.8%).16例Ⅱ级患者,X线检出9例(56.2%),其中11例加行CT检查,3例加行MRI检查,阳性率均为100%.Ⅲ~Ⅳ级AS的X线、CT、MRI均能检出异常征象.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较肯定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而MRI能显示AS某些最早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对食管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诊治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86例,其中食管上段13例、中段49例、下段24例。CT检查发现食管癌90例;软组织肿块5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8例,周围脂肪层清楚9例。2例肺转移及4例肝转移。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联合检查,是一种实用、快捷、有效的检查手段,能早期诊断出食管癌。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彭吉明 《北方药学》2014,(5):125-125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X线与CT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发现阳性率为78.9%,显著高于X线的58.9%(P<0.01)。且CT检查方式对Ⅰ、Ⅱ期病变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CT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阳性率较X线诊断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5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胸部穿刺活检。结果胸膜间皮瘤弥漫增厚型(6例),结节型(5例),肿块型(4例)。结论胸部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础的检查方法,CT检查对胸膜间皮瘤的定性、病变良恶性以及病变的范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54-555
目的通过对76例患者临床X线、CT及MRI表现的研究,探讨X线、CT及MRI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6例怀疑髌骨软化症患者行膝关节正侧位检查及膝关节CT、X线、MRI检查,对比分析X线、CT及MRI检查结果。结果关节镜分级诊断和X线、MRI成像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有一级15例表现为关节软骨软化,CT检查呈阴性,MRI信号强度变化9例;其中二级13例患者表现为疱样肿胀,通过CT检查,其中2例关节间隙扩大,11例患者MRI信号异常;三级21例表现为软骨表面不规则局部变薄,其中4例在CT检查中关节间隙的宽度不一致、3例患者髌骨外移,MRI显示20例局部软骨变薄,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变化;四级17例表现软骨溃疡及骨外露,软骨下骨囊性变的CT检查15例,MRI显示17例病变的骨外露,兼并和关节腔积液。结论髌骨软化症晚期多数利用X射线和CT发现,但对病状早期发现并不明显,而MRI比X线或CT对髌骨软化症的早期发现和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对有修复能力的髌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胆道瘘的认识。方法:分析本科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中遇到的4例十二指肠胆道瘘的造影表现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在缺乏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及无手术病理诊断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提出可能诊断。结果:深入分析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论:十二指肠胆道瘘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易误诊、漏诊,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对临床作出正确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期左心力表竭的X线及CT表现,探讨早期左心力衰竭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X线发现,18例患者肺静脉高压,8例患者具有间质性肺水肿;经CT检查,5例患者有少量胸膜水肿渗液,X线检查下发现,本组病例均有肺部淤血,问质性肺水肿及其上肺静脉扩张等表现.结论 在没有出现肺泡性肺水肿前期,X线是早期左心力衰竭的首选诊断手段,具有重要的价值,而CT检查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联合胸部X线平片在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早期肺部感染患者(2019-02 ~2020-02)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X线平片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ACC)、敏感度(SEN)、特异度(SPE),分析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T检查、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共120例疑似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43例;CT联合X线平片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ACC93.33%、SEN98.70%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联合X线平片诊断早期肺部感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为临床诊治早期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原发恶性肿瘤比较少见,而常见有腺瘤、淋巴肉瘤、平滑肌肉瘤、类癌等。X线检查有时其病变定性比较困难,易于误诊。使用低张双对比十二指肠造影可以较好显示病变的形态,管壁的受侵范围及周围组织的改变。本文收集11例十二指肠原发恶性肿瘤X线资料进行分析,并讨论与十二指肠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陈暐  芦春花  程玉莲 《江西医药》2014,(11):1318-1319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X线和CT造影表现,进行比较并探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小肠插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多发纵行裂隙溃疡、卵石征;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肠管壁增厚并强化、梳征、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和脓肿等肠腔外并发症。结论 X线小肠插管造影易于显示克罗恩病的纵行溃疡和卵石征,在发现早期病灶和小肠功能的显示上有优势,CT小肠造影能显示小肠壁及肠腔外的病变,并能评判病变的活动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克罗恩病的诊断准确率、早期发现并发症并能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应用数字胃肠机行食管造影检查发现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例早期食管癌中上皮癌8例、黏膜癌12例、黏膜下癌15例。癌肿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段短,食管局部边缘不光整,黏膜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可有小的龛影、小的充盈缺损或小钡斑滞留,管壁稍僵硬。结论掌握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应用数字胃肠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就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过程中分别使用X线光与CT影像诊断技术的效果进行对比,以提高诊断十二指肠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2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其中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X线光钡餐造影技术对十二指肠进行诊断;另外10例患者采用CT扫描技术对十二指肠患病情况进行诊断。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平部、十二指肠软组织密度等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10例患者诊断显示有6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占总数的60%,有3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占总数的30%,1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占10%。X线钡餐造影表现:在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同程度狭窄;有2例患者已形成窦道样改变,10例患者均表现出局部充盈缺损或龛影、黏膜变平或破坏、消失;对照组的10例患者表现为:通过平扫后显示有6例患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另外4例患者则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结论 X线与CT影像诊断在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方面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各有特点,两种方法共同采用能够增强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为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乏特氏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占消化道肿瘤的第四位。过去常用钡餐造影,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及B超检查方法对早期病变均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自1988年以来,我们用内窥镜逆行胰胆造影(简称ERCP)检查125人,查出壶腹周围癌27例,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27例壶腹周围癌的ERCP的X线表现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