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e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的影响,以探索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在基于DCs的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免疫磁珠(Miltenyi biotec)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s 4,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HCC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HCC对DCs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相比,与HCC共培养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免疫印迹的结果进一步证实DCs的转录因子NF-K B的确受到了由HCC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抑制.结论:HCC能够抑制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FT-IR的变化与转录因子NF-K B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为FT-IR技术应用于检测DCs的功能状态奠定了基础,对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线粒体功能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factor-α,rh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利用免疫荧光和MTT比色法研究HCCs对DCs的线粒体膜电位、酶活力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与HCCs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从(659.991±17.052)和(473.741±11.676)下降到(482.681±7.935)和(407.189±5.051)(P0.05),imDCs和mDCs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从(427.983±3.358)和(232.587±3.815)增加到(517.308±0.249)和(413.062±2.981)(P0.05,P0.01),MTT比色法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酶活力分别从(0.764±0.089)和(0.708±0.019)下降到(0.291±0.019)和(0.218±0.019)(P0.01)。结论HCCs可能通过抑制DCs的线粒体功能来损伤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产后甲状腺炎(PPT)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及状态的观察,探讨DCs与PPT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经培养后来源于PPT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外周血DCs上CD83、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来源于PPT患者外周血DCs上CD83、CD8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PPT患者组DCs免疫刺激能力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DCs免疫功能及成熟分化的增加与PPT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肿瘤生物学的基本问题是对靶细胞进行识别,靶细胞内存在导致肿瘤的分子损伤。人们认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可以反映原始干细胞转化,所产生的肿瘤干细胞只由一小部分白血病克隆组成,却通过分化产生更多定向祖细胞和分化的原始细胞,产生大量的肿瘤细胞。白血病克隆的维持需要依赖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这种更新能力通过在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PG肿瘤细胞分泌的上清液培养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探讨PG肿瘤细胞分泌物对正常PBMC的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与体外分离的PBMC一起培养,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 PG培养上清能够提高PBMC活性,并使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结论肿瘤上清确实能使PBMC活化,同时激活PBMC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细胞,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出树突状细胞(DCs),采用GM-CSF和IL-4诱导后,以凋亡肿瘤细胞负载未成熟DCs,再分别加入mCD40L-CHO细胞和TNF-α继续培养48h,按常规方法分别制备各发育阶段DCs的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DC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比较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小鼠DCs被CD40L和TNF-α刺激后超微结构的差别。实验结果证实DCs在分化发育成熟中存在异质性;DCs可通过吞噬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抗原;CD40配基化对DCs的分化成熟作用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d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表型;以ELISA法检测DCs单独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用DCs与HBsAg共同孵育,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加入^3H—TDR,收集细胞测定cpm值;同样以HBsAg刺激的D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FN—γ和IL-5的水平。实验中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干扰素治疗4mo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DCs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了2.8倍;DCs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未见显著变化,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治疗前DCs分泌IL—12的水平及DCs的抗原提呈作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前DCs刺激PBMCs分泌IL-5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IFN—γ的分泌水平在干扰素治疗后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肝病人存在外周血DCs功能的缺陷,干扰素治疗能显著改善DCs的功能状态,促进DCs的增殖和成熟,增强DCs的抗原提呈作用,上调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根据成熟状态分为未成熟DCs和成熟DCs。未成熟DCs识别、捕获抗原,成为成熟DCs;成熟DCs呈递抗原到T淋巴细胞,并活化初始T淋巴细胞,与T细胞共同参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信号通路的负向调控因子。SOCS1受DCs、T细胞及其他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控,参与DCs、T细胞的分化、活化,且通过调控DCs、T细胞参与肿瘤、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疾病中SOCS1调控DCs、T细胞的机制可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EC9706细胞肿瘤条件培养基模拟的体外肿瘤微环境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rhGM-CSF和rhIL-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DC.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含rhGM-CSF、rhIL-4的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EC9706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基因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的增殖能力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第8天,与正常成熟DC相比,TADC细胞呈发育迟缓状态,CD86、CD1a及CD11c表达降低(P<0.01),CD1a基因不表达(正常DC较强表达),TADC体外刺激形成的CTL增殖率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率均降低(P<0.01).结论: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所模拟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Auscultation of the heart by machine and by physicia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Ieri  A Taranta  M Spagnuolo  M Greenberg 《JAMA》1967,202(8):703-7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国内外5个厂家的克拉霉素片的含量。方法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8(5μm,4.6mm×150mm);流动相:0.067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60∶4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45℃;结果5个厂家的克拉霉素片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均符合2005版药典的要求,但各药的日均服药费用有很大差异。结论建议临床应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将200例CT诊断为肿瘤的患者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两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0.5%,CT误诊率为9.5%。对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强调在肿瘤诊断中CT与病理诊断互补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治疗本病的方法日臻完善,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气血虚少,脾虚、肝虚、肾虚;"标实"是指风、火、痰、瘀等实邪的存在,通过中药单方、复方、针灸、磁疗等治疗手段予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滋肝、补肾等法,从而达到中医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可以选择性催化S-萘普生甲酯、乙酯和乙氧基乙基酯发生水解,从而对化学合成的混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制备具有高光学纯度的S-对映体。利用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HZ-806作为固定化载体,可在酶分子周围营造一个有利于反应的微环境,有效地提高酶的催化活力及解决酶的回收。在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化酶填充床反应器中,混旋乙氧基乙基萘普生酯可被连续水解拆分,当流量为72mL/h时,酯的水解率为17%,光学纯度为89.1%。  相似文献   

16.
异紫杉脂素的酶法糖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异紫杉脂素为例,探索酶法糖基化的可行性,为其他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可行的生物转化方法。方法 利用半乳糖苷酶转糖基活性对异紫杉脂素进行了糖基化修饰。结果 通过薄层层析,质谱,红外光谱,^1HNMR,^13CNMR数据显示产物即是异紫杉脂素半乳糖苷。结论 E.coli和脆壁酵母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对异紫杉脂素进行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17.
Inhibition of chickenpox lesions by measles and measles rash by chickenpo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Knight 《JAMA》1973,223(10):1154-11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2011-2013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高危人群血清学筛查中初筛假阳性的现状,指导今后布病实验室检测工作。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ne Test,RBPT)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确诊。结果 33份标本为RBPT初筛阳性SAT确认阴性,假阳性比例为40.24%。各年度间和不同人群间的假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年度=0.89,P=0.64;χ2性别=0.46,P=0.50;χ2年龄=0.94,P=0.63;χ2职业=2.52,P=0.47;χ2民族=1.71,P=0.19)。对其中21份低滴度进行回顾性SAT检测,有2份转阳。结论要对RBPT阳性而SAT阴性的标本进行回顾性检测,进一步规范布病实验室检测,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000名婴儿通过辅助生育技术(ART)出生。 一项报告估计,2002年有2190130~246000名ART婴儿出生,相较于2000年的数据(由911000~1025000个周期估算出)增长12%(Human Reproduction 2009 May 27,doi:10.1093/humrep/dep0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咪唑组,各30例。咪唑组予以咪达唑仑0.03 mg/kg(1 mg/mL),对照组予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 s内匀速静脉推注,120 s 2组均后予芬太尼3 μg/kg(50 μg/mL),3 s内匀速静脉推注。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20 s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静脉推注芬太尼时的麻醉/意识深度值及改良OA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咪唑组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呛咳程度显著加重(P<0.01);麻醉/意识深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为浅镇静状态。静脉推注芬太尼时咪唑组的改良OAA/S评分均≥4分。结论:小剂量的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时,静脉推注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发生率增加、呛咳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