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CD+3、CD+4、CD+25)、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25)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AA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儿童35例对照.病例组分为免疫正常组和免疫异常组,均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CD+8、CD+25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CD+4T细胞(P<0.05)、CD-3、CD+16、CD+56细胞(P<0.01)、CD+4/CD+8比值(P<0.05)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型患儿的免疫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大多数AA患儿存在CD+4/CD+8比值失调,CD+25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了发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发病机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观察39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Eb1),重型再障(SAA)11例,慢性再障(CAA)17例。作者将Eb1(+)AA与Eb1(-)AA病人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Eb1(+)SAA较Eb1(-)SAA有更低的Hb值。腔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Eb1(+)CAA较Eb1(-)CAA有更高的网织红计数(Ret),骨髓多为增生活跃,红系比例偏高,治愈率亦高。并对Eb1在AA中出现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年,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再障与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我们对成人再障患者做了IgG、IgA和IgM的测定,现将测定结果与再障之间关系做一分析。 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25例再障患者诊断标准按1989年《全国再障专题座谈会修订的再障诊断和分型标准》。男17例、女8例,年龄14岁~38岁,均为原发性再障。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以牙龈、鼻、皮肤粘膜出血及阴道流血为主,感染,倦怠;气短22例,25例均无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100~150)×10~(12)/L15例,(150—200)×10~(12)/L10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39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Ebl),重型再障(SAA)11例,慢性再障(CAA)17例。作者将Ebl(+)AA与Ebl(-)AA病人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Ebl(+)SAA较Ebl(-)SAA有更低的Hb值。腔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Ebl(+)CAA较Ebl(-)CAA有更高的网织红计数(Ret),骨髓多为增生活跃,红系比例偏高,治愈  相似文献   

6.
贾农  秦南华 《云南医药》1998,19(3):179-18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鉴别探讨贾农秦南华赵丽芝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临床上均可表现全血细胞减少及相似的症状,有时鉴别较困难,本文对2组疾病的鉴别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CAA组32例,女1...  相似文献   

7.
8.
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搜索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近10年间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许多药物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不同,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结论:药物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且病死率高,几乎是发病率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通过各个阶段综合治疗及预后的情况。方法对永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原再障科)收治的1299例CAA患者进行评价,总结出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结果经过各个阶段的临床治疗分析,1299例中基本治愈缓解725例,占55.8%;明显进步382例,占29.4%;无效192例,占14.8%。结论通过对各种药物的疗效分析,得出CAA造血功能恢复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古维新,邹恒勤(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指临床上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症。随着临床使用药物不断增多,药源性再障病例亦不断增加,1/3至2/3的再障病例与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后再障,HAAA)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重症疾病,治疗方法有限,死亡率高达84.1%。25岁以下患者占肝炎后再障总数的80%,与肝炎的好发年龄有关。欧美地区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2%~5%,亚洲占4%~10%,其中病毒性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障的1%左右[1]。1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肝炎病毒感染骨髓造血细胞后,某些遗传物质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既可导致骨髓造血干/祖…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5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测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的变化,同期选取3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经免疫抑制剂治疗3后,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IL-2、TNF-α水平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对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后,40例患者基本治愈,18例明显缓解,10例有所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12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1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现将心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8例表现为进行性贫血 ,出血及感染 ,血象为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继发性再障101例 ,原发性再障47例 ;女99例 ,男49例 ;年龄5~58岁 ,平均26岁。2心理调查2 1紧张忧郁 :再障病人多为青壮年 ,家庭主要劳力和经济来源者 ;有的正处于恋爱的重要时期 ,突然得知身患此病 ,不知所措。患者初入院时关心病的治疗结果 ,精神处于紧张、焦虑、忧郁 ,食欲差、乏力 ,使病情进一步加重。2 2悲观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