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内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用TVCDS观察病灶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供特点,判断病灶与肌层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TVCDS检查的26例内膜癌患者有无肌层浸润的总准确率为85.7%,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7.5%,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4.6%,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92.3%。结论TVCDS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边缘、内部回声,其与肌层的关系及病灶的血供特点,对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丽霞  戴珂珂  胡元平  陈顺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43-1744,I000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在定位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28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判断宫体肌壁浸润总符合率为78.6%(22/28);表浅浸润(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与深肌层浸润鉴别诊断符合率达96.0%;无肌层浸润敏感度71.4%、特异度85.7%、符合率为62.5%;浅肌层浸润敏感度性73.7%、特异度77.8%、符合率为87.5%;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100.0%、特异度96.0%、符合率为75.0%。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超声造影检查能较准确的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制定科学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68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二维图像特征、阻力指数、病灶内部及肌层的血流特点,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进行判断,再对比手术病理结果,算出准确率。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有肌层浸润判断的总准确率为91.17%(62/68),超声对无肌层浸润的判断准确率为93.75%(30/32),对浅肌层浸润的判断准确率为90%(27/30),对深肌层浸润的判断准确率为83.3%(5/6)。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程度相当准确,子宫体的大小、血流的变化和内膜的变化得到具体客观的体现,是手术前被广泛应用的影像检查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判断的方法。为临床手术制定科学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萍  程芳玲  廖园园  叶军  游宇光  陈卫华 《江西医药》2021,56(6):788-789,79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联合经腹彩超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声像表现及浸润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腹及经阴道彩超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的患者170例,将其声像图表现及浸润深度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Ⅰ期子宫内膜癌主要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血流增多紊乱并阻力指数降低,肌层浸润明显;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及联合诊断法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6.5%、91.1%、95.1%,特异度分别为53.6%、68.2%、37.8%,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及联合诊断法对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75.29%、86.47%、91.76%.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并且手术治疗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结果术前MRl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6.1%(31/36),MRI在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诊断准确度为91.7%(33/36),敏感度为93.3%(14/15),特异度为90.5%(19/20);在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问质浸润时诊断准确度为94.4%(34/36),敏感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96.0%(24/2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判断及宫颈受累程度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16-118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患者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61%,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符合率为94.44%;诊断肿瘤分级符合率:G1期为95.65%,G2期为95.00%,G3期为100.00%;肌层浸润分级符合率:Ⅰ级为88.24%,Ⅱ级为97.92%,Ⅲ级为100.00%。结论:子宫内膜癌采用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能快速反映肿瘤分级与肌层浸润情况,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B超、CT及CA125诊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分期,同时行阴道B超、CT检查及测CA125,其中51例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行术后病理分期,并对手术前后诊断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9.1%,Ⅱ期64.3%;以血CA125检测是否宫外扩散符合率64.3%;临床Ⅰ期淋巴结转移率6.1%,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6.1%,深肌层浸润者63.6%;Ⅱ期淋巴结转移率64.3%,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50.0%,均有肌层浸润。结论子宫内膜癌临床Ⅰ期、高分化、B超检查病变局限内膜及浅肌层、CT无淋巴结异常显示的患者术前与术后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缩小手术范围:术前CA125测定对检测宫外扩散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淑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198-119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7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TVCD所测得的子宫动脉和病灶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子宫内膜癌在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动脉PSV为(22.1±3.4)、Rt为(0.77±0.07)。癌灶内显示条状、点状血流信号,PSVen(13.3±3.6),Rlen(0.36±0.07)。在临床分期中,IA期为40%,IB期为49%,IC期为11%。结论TVCD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政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25-142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死亡12例,存活时间15—55个月;随手术病理分期增加,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超检查肌层浸润≥1/2的病例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59例中有14例(23.7%)盆腔转移,分化程度:G1、G2、G3分别为12例、33例、14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9例(27.3%)、5例(35.7),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别为:无7例、〈1/2者32例、≥1/2者20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2例(5.9%)、12例(60.O%),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检查对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确切,子宫内膜癌盆腔转移及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淑敏  程建新  刘鹿宁 《河北医药》2009,31(17):2217-221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VEGF和β-catenin在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三者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0、0.663、27.104,P〈0.01)。在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中,Survivin与组织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有关(X^2值分别为8.075、9.323,P〈0.01);VEGF与子宫肌层浸润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X^2值分别为11.617,10.597,P〈0.01);在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中Survivin与VEGF具有相关性(r=6.282。P〈0.05)。结论Survivin、VEGF和β-cateni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侵袭相关;三者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罗琴音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20-121,1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1,P〈0.01,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Ii%,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46~50Gy/23f~25f。分析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内膜样腺癌57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7.3%。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59例(93.7%)出现早期急性放射反应,8例(12.7%)出现晚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术后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受损,降低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doppler sonography,TVCDS)征象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应用TVCDS记录肿瘤大小、肌壁浸润深度、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MVD,与TVCDS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TVCDS图像上内膜厚度与MVD呈正相关(r=0.513,P=0.003);肌层浸润深度分组、血流分级之间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00)。结论TVCDS征象与MVD相关,可间接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B超、螺旋CT(SCT)、MRI等检查及术中标本目测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术前采用B超、SCT、MRI等检查及术中标本目测判断82例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B超、SCT、MRI及标本目测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42.7%、68.4%、78.1%、76.8%,B超的符合率明显降低(P<0.05),余3组间无差异(P>0.05)6上述4种方法判断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73.2%、63.2%、90.6%、91.5%,MRI、标本目测的符合率分别高于前两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MRI及术中标本目测能较准确地估计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6.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药》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表达情况,分析HE4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HE4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CMIA)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E4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血清HE4范围为(27.7~84.0) pmol/L,均值为(40.3±16.2) pmol/L;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血清HE4范围为(41~83) pmol/L,均值为(54.7±18.5) pmol/L;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范围为(33.9~1040.9)pmol/L,均值为(120.2±195.6)pmol/L。子宫内膜癌组HE4水平明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高(Z=-3.444,P=0.01<0.05);血清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Z=-1.671,P=0.095>0.05;Z=-1.569,P=0.117>0.05;Z=-1.155,P=0.248>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子宫内膜癌的期别越晚,血清HE4水平越高,Ⅰ-Ⅱ期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 Z=-2.583,P=0.010<0.05);深肌层浸润的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的患者( Z=-2.500,P=0.012<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Z=-3.088,P=0.002<0.05)。结论血清HE4 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逐渐升高,因此HE4 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孔翠花  徐韶杰 《河北医药》2010,32(17):2320-2322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8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手术切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分析其在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中的表达结果 :G1级的阳性率为86.9%,G2级的阳性表达率为80.6%,G3级的阳性表达率为42.3%,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病例的阳性率为56.5%,肌层浸润≥1/2者阳性率为8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阳性率为59.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为8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的阳性率为63.6%,Ⅱ期的阳性率为77.3%;Ⅲ期的阳性率为80.0%,Ⅰ期与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与Ⅲ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组织分级、子宫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例特征,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 A组, n =52);绝经组(B组, n =128),比较2组在年龄,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的区别,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组患病率显著高于A组( P <0 U.05),A组合并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增生高于B组( P <0.05),而B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明显高于A组( P <0.05)。2组在临床病理类型上基本相似,但在细胞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率A组好于B组( 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年龄,月经生育史有相关性,A组(绝经前组)分期较早,肌层浸润率低,愈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既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一病理分期的重要指标,义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正确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情况,对于确定手术范围、判断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