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细胞毒性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物的应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可能。随着肿瘤发生机制的逐步揭示,细胞与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这些靶向抗肿瘤药物中,化学合成类药物占多数。对化学合成类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比传统治疗药物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而且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肺癌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但也带来了新毒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通过阻断血供和改变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重组抗体和抗体片段等新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抗体携带同位素、毒素和其它细胞毒性剂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得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进入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兼具抗体的高特异性和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的高毒性,代表了新一代抗体技术的发展方向。ADC由“弹头”药物(细胞毒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偶联链3部分组成。ADC利用抗体作为载体将 “弹头”药物送至靶部位,并通过细胞内吞效应进入溶酶体,释放出细胞毒性药物,从而达到专一性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ADC研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ADC研发过程中的几个可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俊 《中外医疗》2016,(24):43-45
目的:探讨和分析肿瘤靶向物载体的细胞靶向性。方法选择293T细胞和H460细胞作为实验标本,实验地点选择该院实验室,时间为2016年2—3月,选择合成的SP5-52、阿霉素、第4代聚酰胺—胺、超滤离心管、荧光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等,并总结和探讨肿瘤靶向性药物所具有的细胞靶向性。结果在常规药物制剂的条件下对抗肿瘤药物新型靶向载体系统进行发展,并且改善药物在载体内部的代谢动力学相关特征,能够让药物向富集到肿瘤药部位、肿瘤细胞内部聚集,保证疗效得到提升,毒副作用逐渐减小,检测浓度范围之内细胞存活率超过80%,其中G4-Ac毒性为90%、G4-Ac-FITC为87%、而G4-Ac-FITC-SP5-52细胞毒性为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抗癌药物剂型的研究工作开始朝着靶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理想药物剂型具有控释、缓释、靶向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值得在;临床运用上进行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20余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在肿瘤靶向治  相似文献   

12.
Src家族激酶是一组细胞内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及血管形成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运动、增殖、侵袭及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Src激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整合素作为细胞表面受体,通过与配体结合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进一步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生长、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等。整合素与肿瘤、血栓性疾病、炎症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可作为有效靶向治疗药物的靶点。在纤维化疾病中,整合素水平表达异常,并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结合激活不同的促纤维化信号通路,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整合素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研发预防甚至逆转纤维化疾病的药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叶酸受体可以与叶酸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通过介导细胞内化将其摄入细胞胞浆。利用叶酸受体在肿瘤和关节炎细胞的过度表达,使药物与叶酸结合,以叶酸受体为作用靶点,即可将药物主动靶向肿瘤和关节炎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关节炎的组织分布,达到靶向诊断、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叶酸受体及其组织分布,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和关节炎的靶向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一直是医学工作的研究重点。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多肽类化合物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多肽类化合物具有分子量小、靶向性强、活性高、毒性低、易于跨膜吸收等优点,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发挥调控作用。多肽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6.
免疫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潜 《医学综述》2011,17(6):852-854
脂质体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被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以顺利地到达靶向部位。目前,脂质体药物应用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免疫脂质体的应用过程需要提高脂质体包封率和靶向性,同时要降低其他因素对脂质体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59-163
外泌体是一类由自体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参与细胞及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运输细胞内的核酸、蛋白和脂类等物质,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肿瘤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近来,与乳腺癌相关的外泌体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刺激分泌某些特定类型的外泌体,并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新型生物学标志。外泌体传递的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和治疗耐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也可以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出乳腺癌细胞导致耐药。但外泌体作为肿瘤药物载体时,表现出极低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毒性,将为今后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细胞毒性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的化疗,这些药物对癌细胞和人体健康细胞的非特异性,使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产生全身严重的毒副作用。脂质体、毫微粒、微球和脂质微球等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改变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的分布,使体内蓄积毒性降低,但仍不能避免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纳米  相似文献   

19.
多肽作为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性高、低免疫原性、毒性低、易于装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靶向给药系统可将药物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中,将小分子多肽修饰于靶向给药系统表面,能在降低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治疗指数。本文介绍了包括表皮生长因子专一肽,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肽以及细胞穿膜肽等修饰的靶向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表明多肽修饰药物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药物治疗是宫颈癌综合治疗中除手术和放疗外的另一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主要包括传统细胞毒性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近年来关于同步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等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及其合理的剂量强度、密度均得到研究和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发展,靶向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已经在宫颈癌的治疗中显示出效果,这也为宫颈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