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对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作者特开展此项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 对象 2003年3月至2003年10月,对芜湖市3所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上网情况;上网对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网络成瘾的特征等.共计1 40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调查表1 308份(有效率为93.4%).网络成瘾收入组标准:连续上网一年,且有下列6项指标中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1].①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控;②耐受性增高;③不自主的手指动作或念念不忘网络的内容;④上网的花费增加;⑤每周上网时间≥5d,每次≥4h;⑥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资料的统计处理:用SPSS 10.0软件作χ2检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网络心理变化情况,文对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网络心理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2004、2006年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①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006年广州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2 h,4 h以上者明显增加;②上网地点由以网吧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网吧和学校为主;③上网目的从查资料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聊天和打游戏为主;④2006年广州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患病率男生为14.1%、女生为14.0%,显高于2004年(男生为6.7%,生为5.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的身心特征及意义.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表及自制一般问卷,随机调查4所高校周围网吧正在上网的大学生及在相应大学教室内正在自习的大学生各300例.截取在网吧主要以消遣为目的,且每周上网6h以上但未构成网络成瘾的有效问卷115份作为研究组(其中得分在46~52分的男、女生各24例做了进一步访谈);校园内正在上自习,平时以学习和查阅资料为上网目的,且每周上网<4h的有效问卷169份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引发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的危险性是男生的1.650倍;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症状.结论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容易引发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症状;羞耻感是女生产生焦虑的根源,并促使其成瘾率远远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某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其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抽取某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院、管理学院和生物系专业1 777名大学生,其中,医学专业1 534人,占总数86.3%,非医学专业243人,占总数13.7%,进行网瘾和冲动性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某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为1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8%;非网络成瘾者为1 6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2%.其中医学专业网络成瘾96人,占成瘾总数79.3%,非医学专业25人,占成瘾总数20.7%.在上网内容方面,男生更爱玩游戏,女生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和网上购物,低年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玩游戏的也占多数;在上网时长方面,上网5h以上的仅占3.4%,说明某校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在5h以下,且5h以上的多为男生,非医学专业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在上网地点方面,医学专业多用手机随时上网,而非医学专业多数在学校宿舍;可能由于男生更爱玩游戏的因素,上网地点在学校宿舍和校外网吧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而女生多用手机上网;低年级学生多在学校宿舍上网,高年级学生则用手机上网的较多;在大学生对“医学知识对网瘾防治”的作用认知方面,9.8%的同学认为医学知识对防治网瘾有很大作用,61.5%的同学认为有一般作用,28.6%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并且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低年级和城市户口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族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行为特征及所受影响,为有针对性寻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生采用随机抽样、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8份。样本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9.94%;来自贫困农村家庭占68.02%。结果学生平均网龄约为4年;80.97%极少上网;上网娱乐占66.09%,用于学习仅占4.45%;51.01%表示网络对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83.00%表示对网络有不同程度的依赖。结论大学生的来源构成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其上网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生活娱乐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大,不良上网行为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日趋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教育、引导与监管,通过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某高校高护、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14个班8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746名上网者的上网情况和上网对健康的影响。结果网络成瘾率为8.3%,男女生网络成瘾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网龄、每周上网频率、每周上网时间和健康负效应得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效应方面检出率列第1位的分别是眼睛干涩(72.4%)、上网时心理愉悦(73.3%)和因上网而误餐(38.9%)。结论上网给大学生的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负效应,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家刚  林国桢  林琳 《热带医学杂志》2007,7(8):816-818,790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现况,分析网络成瘾与其它相关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类学校3 800名学生,利用国内专家制定的网络成瘾标准进行判断。结果共获得3 770份有效问卷。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7%,中专学生最高(15.6%),重点初中学生最低(9.5%),男生(14.4%)高于女生(11.1%);各种上网目的中,聊天和多媒体娱乐等娱乐性目的占多数,分别为72.8%和71.6%,其次是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和其它信息等实用性目的。在网瘾学生中娱乐性上网表现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负性心理、自杀、使用毒品、赌博、观看色情出版物、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ORMH均大于2,P〈0.001。结论广州市青少年网瘾发生率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娱乐性上网目的可能是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网瘾对一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情况、健康科普活动的参与现状以及对科普的需求,为大学生未来的健康科普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分析性别、民族、生源地、专业、年级以及科普参与度等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情况、健康教育科普现状和大学生对健康关注度的影响。结果 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晓率为83.44%,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健康科普的参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经常参与健康科普的比率(55.96%)>女生(37.5%);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经常参加健康科普活动的比率>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对健康关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对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46.93%)高于女生(24.21%);医学生对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40.35%)>非医学生(28.93%),非医学生对健康比较关注的比率(49.73%)略高于医学生(42.98%);大一学生对健康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9.
对520名大专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临床诊断问卷,评估上网时间对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显示,1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 h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每天上网时间3 h以内的学生;3长时间(>1 h/d)上网进行"交友聊天"或"影音娱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负面的;4长时间上网进行"阅读浏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的;5长时间上网"玩游戏"、"查找资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及网络依赖度情况。结果:634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在上网目的、上网时间分配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调查对象中网络成瘾的总体发生率为16.72%,男生、女生分别为19.84%、14.59%,大一至大三年级分别为19.47%、14.41%、16.82%,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闲娱乐、游览成人网站的行为可能促进网络成瘾的发生,而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行为则可能起到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结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更多地分配于学习知识技能,减少休闲娱乐等可降低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上网影响大学生健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学生上网是一个普遍现象,利用高科技获取信息与知识或偶尔娱乐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沉速网络已经到了一种心理性成瘾的程度,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现象,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应用与网络成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应用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研究。方法294名大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12名,女生182名,平均年龄21.43岁。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5%。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与非成瘾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成瘾对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687名在校医学生上个学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4.80%,网络依赖率为8.30%。医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学习成绩、是否因上网逃课、上课是否上网、课余时间优先选择的活动以及上网目的等相关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网络对医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于2005年2月到4月,对沈阳三所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本科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883名医学生中有1 642名学生上网,上网率87.2%,199名网络成瘾者,成瘾发生率为12.1%.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性别、生源地、上网目的和对网恋的态度.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医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医学生已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摆脱网瘾,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及心理特征,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合理和积极地利用网络提供依据和建议,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择中央民族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本科生300人,根据背景资料和上网情况进行心理调查和实况问卷调查,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少数民族学生中大一新生比例较高(50%),发现有40.2%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现象,上网目的只一少部分为邮件(8.2%)、信息查询(5.1%)和网上学习(7.1%),越高年级的学生信患查询和学习目的的比例更高.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可以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在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并且大部分被调查学生不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对其影响因素认识较少.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齐玉龙  王岚  马嬿  高恒  赵静  薛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61-1465
目的:建立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大学生网络成瘾(IAD)行为综合干预模式,评价其对大学生IAD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校大学生216名(干预组)、B校大学生2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伴教育及个体化辅导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IAD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IAD倾向的发生率为4.63%,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AD的发生率为3.24%,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每次上网时间2 h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4 h以上的人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制定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大学生IAD及IAD倾向的发生率,改善IAD症状及个体对网络使用的认知,优化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大学生网络成瘾(IAD)行为综合干预模式,评价其对大学生IAD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校大学生216名(干预组)、B校大学生2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伴教育及个体化辅导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IAD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IAD倾向的发生率为4.63%,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AD的发生率为3.24%,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每次上网时间2 h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4 h以上的人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制定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大学生IAD及IAD倾向的发生率,改善IAD症状及个体对网络使用的认知,优化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