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在食管癌和肺癌治疗中的价值。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食管癌和肺癌切除术,其中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12例,肺癌肺叶切除8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8min,失血量110mL,住院时间11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食管癌和肺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1月至2008年4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37例Ⅰ/Ⅱ期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类型、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生存率。结果全组2例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0例,Ⅱ期5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85.7%。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安全的,更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2年8月22日~2003年12月26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肺癌切除术13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行胸段食管胸中、上段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H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12例,观察、总结其术中、术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食管癌切除能够达到常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在中、上段食管癌外侵不明显,与血管粘连不严重的情况下,采用HVATS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胶体32p在胸壁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Ⅱ期肺癌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在双腔管气管插管常规全麻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术中健侧肺单肺通气,第4或第5肋间8~10cm切口,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清扫淋巴结,对手术中认为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及淋巴结转移区域,局部注射放射性核素胶体32pMBq(5~10mCi)。结果 29例病人在VEMAST下完成肺叶切除,1例因肺动脉肿瘤包裹,术中出血改在常规开胸下完成肺叶切除,另1例因肺动脉无法与肿瘤分离而中转手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放射性核素胶体32p不良反应。结论 胸壁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Ⅱ期肺癌时,对手术中认为切除不满意或淋巴结转移处施行了放射性核素治疗。小切口辅助VATS下肺叶切除、使用放射性核素胶体32p有选择的治疗Ⅱ期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背景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相关经验正在逐渐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一些胸外科医师关注该类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益处和根治性。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实施肺叶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32例,运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及胸腔镜用器械切除肺叶,结合特殊的淋巴结摘除钳完成淋巴结清扫,并与同期40例肺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胸腔镜组32例肺癌手术顺利,出血少,均无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与常规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癌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符合肺癌手术原则,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良性病变及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肺部良、恶性病变分别进行了肺叶切除及肺癌根治切除+淋巴结清扫。结果:54例在胸腔镜辅助6—8cm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其中8例因胸膜粘连或肺部肿瘤较大、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等原因,延长切口至约12cm,部分撑开肋骨完成手术。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比全胸腔镜下手术适应证更宽,费用低,且具备较常规开胸手术切口小、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开胸手术向全胸腔镜手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从清扫淋巴结角度看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径路,其能否完成标准肺癌根治术一直是胸科医师争论的焦点。本研究从清扫淋巴结角度探讨传统切口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5年12月的549例肺癌患者,所选病例均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统计各病例术后胸内清扫淋巴结数,并计算各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平均每例淋巴结清除数等。收集有关系统胸内淋巴结清扫、胸腔镜辅助肺叶或(左或右)全肺切除等资料,进行淋巴结清扫对比研究。结果:549例共清扫淋巴结7360个,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13.41个,与传统切口开胸清扫淋巴结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同质量的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并能规范的完成肺痛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术(VAMTS)行肺叶切除加淋巴廓清在治疗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胸外科行VAMTS的肺癌患者30例,手术选择腋中线7或8肋间2 cm长切口作镜孔,在腋前线或腋后线第4或第5肋间隙作长约8 ~ 10 cm辅助小切口,使用胸腔镜器械或普通的长手术器械进行肺血管和支气管的解剖,纵隔淋巴结廓清(MLNR)在镜下和(或)直视下进行,于镜孔小切口安放闭式引流管1枚。结果 手术时间50 ~ 210 min,平均123 min,术中出血量不多,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胸腔引流带管平均时间3.9 d,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9.9 d。全组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结论 VAMTS行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术野照明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VAMTS行肺叶切除加淋巴廓清可作为肺癌治疗方式的一种补充,比较适用于Ⅰ~Ⅱ期、肿块直径<6 cm、CT或PET-CT检查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或转移的周边型肺癌,尤其是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标准开胸手术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随着3D技术的发展,医学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已经进入3D时代。3D全高清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视觉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该研究旨在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10月使用KARL STORZ 3D胸腔镜系统完成胸腔镜手术96例,包括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3例,肺段切除术2例,肺楔形切除术10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7例,食管肿瘤切除术20例,贲门失弛缓症4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等数据。结果:9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30~237 min,其中肺局部切除术为30~120 min,平均为52 min;肺叶切除术为63~122 min,平均为75 min;纵隔手术为35~125 min,平均为77 min;食管手术为57~237 min,平均为189 min。术中出血量肺部手术为2~85 mL,平均为50 mL;纵隔手术为15~72 mL,平均为47 mL;食管手术为30~186 mL,平均为118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肺部手术为1~5 d,纵隔手术为1~3 d,食管手术为2~6 d。术后住院日肺部手术为2~10 d,平均为6.3 d;纵隔手术为3~6 d,平均为4.2 d;食管手术为4~19 d,平均为13.3 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或复发转移征象。结论:3D胸腔镜系统既保留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微创特点,又兼有高清立体视野下精细操作的优势,手术安全性增高;由于该系统恢复了类似开放手术的自然视觉优势,操作更容易,学习曲线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手术前不同量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放疗及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非放疗组)、B组(术前放疗加手术组)和C组(根治量放疗后复发再手术组);于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以C组降低最为明显,且恢复延迟(P<0.05).术后并发症显示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以心肺部较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能表示放射性损伤的程度;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手术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肺放射性损伤重及根治量放疗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0.9%,并发症发生率11.2%,手术死亡率1.5%.T分期高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术前放疗可减低T分期;术前CT、MRI、纤支镜检查可降低手术探查率,选择正确的手术径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手术适宜切除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方法 将 70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 ,于显微镜下观察壁内浸润、多中心起源、跳跃式转移等情况。根据等比回缩法将镜下长度推算为术中实际长度。结果 本组 70例中 ,发现食管癌壁内浸润 5 1例 (72 .9% ) ,其中单纯近端浸润 15例 ,单纯远端浸润 12例 ,两端均有浸润 2 4例。食管癌近端壁内浸润长度均数为 0 .9± 0 .8cm ,最大值为 4 .0cm ;食管癌远端壁内浸润长度均数为 0 .5± 0 .3cm ,最大值为 2 .0cm。发现多中心起源 11例(15 .7% ) ,其中单纯近端 3例 ,单纯远端 6例 ,两端均有 2例。近端多中心起源病灶与主瘤距离加多中心起源病灶长度均数为 3.2± 1.5cm ,最大值为 4 .7cm ;远端多中心起源病灶与主瘤距离加多中心起源病灶长度均数为 3.6± 2 .4cm ,最大值为 9.1cm。9例 (12 .9% )患者发现有跳跃式转移灶 ,其中单纯近端转移 5例 ,单纯远端转移 2例 ,两端均有转移 2例。近端跳跃式转移灶与主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灶的长度均数为 1.9± 0 .6cm ,最大值为 2 .9cm ;远端跳跃式转移灶与主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灶的长度均数为 1.4± 1.0cm ,最大值为 2 .7cm。 70例患者中无残端癌发生。结论 对于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 ,近端切缘距离肿瘤上缘应不少于 5cm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综合治疗与单一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Ⅱ、Ⅲ期食管癌术前化疗的价值。方法对50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并与同期内50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提高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32.0%,术前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4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化疗复发率及转移率低,术前化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6.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 14 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内窥镜资料及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吞咽不顺 (6 4 .5 % )及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2 0 .6 % ) ,平均病史 15 .7个月。 1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纵隔或腹膜后肿瘤。 1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其中 2例肿瘤巨大 ,3例术中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 ,8例并存食管癌或贲门癌。 12 8例行肿瘤摘除术 ,13例术中黏膜破裂并予以修补。肿瘤单发 130例 ,多发 11例。瘤体呈类圆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 ,包绕食管周经 <1/ 2者 75例 ,>1/ 2者 5 9例 ,累及全周者 7例。肿瘤呈息肉状管腔内生长 1例 ,管壁外生长 2例 ,其余均管壁内生长。本组无手术死亡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6 %。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易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或纵隔肿瘤 ,应注意鉴别诊断。术式选择应尽可能行肿瘤摘除术。食管镜检查疑为平滑肌瘤时应避免活检。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癌发病率较高 ,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Liu JF  Li A  Liu Q  Zhou JS  Sun JB  Li D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51-253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至200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75例。结果1958年至1976年的12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6.6%(21/79)、86.2%(25/29)、38.5%(5/13)和57.1%(4/7);1977年至1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6.7%(16/60)、66.7%(4/6)、100%(1/1)和66.7%(2/3);1988年至1998年的14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2%(22/109)、75.0%(12/16)、50.0%(2/4)和66.7%(12/18);1999年至2003年的1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4%(20/98)、100(4/4)、75.0%(12/16)和83.3%(10/12)。1958年至200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999年至200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由于新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技术的进步,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但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仍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术前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及术后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6例为观察组,统计其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于术前1d和术后7d、30 d、90 d、180 d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53抗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p53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53抗体水平和阳性率越低(均P<0.05).观察组血清p53抗体在术后30 d时下降,与术前1d及术后7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0 d和180 d时该指标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检测血清p53抗体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分化程度.食管癌根治术可降低血清p53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侵犯气管或食管的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 10年间收治的 2 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 8种手术方法。结果 :3例患者术后 2年内发生转移死亡 ;5例术后颈部肿块复发 ,4例拒绝再次手术而仅行放疗 ,现 2例仍带瘤生存 ;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没有广泛转移的甲状腺癌 ,尽管侵犯气管或食管 ,仍应行受累气管或食管的切除 ,以减少出血、梗阻、窒息等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