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31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工具性自理生活能力评分与躯体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以出血、缺血、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上,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VD是指由各种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其分类包括缺血性痴呆,失血性痴呆,皮质血管性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等。VD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局部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痴呆症状。目前V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药物繁多,按药理机制大致可分为非胆碱能药物及胆碱能药物,按治疗机制又可分为一级防治(即各种脑卒中及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二级防治(包括脑卒中的急性与康复期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等)和症状治疗(对各种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的治疗等)。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差异较大,可能与各临床研究的病例数、随机性不同及目前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评分量表不统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合格病例103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及尼莫地平、石杉碱甲口服;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MoCA、ADL评分及ERPs测量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高压氧及药物综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减轻痴呆程度,疗效较单用药物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5.
薛兆久  钱继伟  邢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37-1237
疼痛是多数患者最常见的第一主诉,但疼痛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各种诊断技术告诉我们,疼痛是生理变应或病理损伤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知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发现心理功能的改变在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上,用适度和婉转语言行心理干预,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张春平  安翠霞  杜义敏 《河北医药》2009,31(9):1043-1044
目的了解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58名痴呆患者照料者,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评定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8名照料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6个月,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干预前后的SAS、SDS。结果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SAS平均分(36±7)分,SDS平均分(37±8)分。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SAS减轻至(33±4)分(P〈0.05),SDS减轻至(36±4)分(P〈0.05)。对照组照料者的SDS、SAS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照料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选出血管性痴呆(Va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奥拉西坦胶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口服脑复康和维脑路通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结果MMSE评分: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ADL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ADL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确能够改善患者的智力,减轻痴呆程度,疗效较脑复康、维脑路通联合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WHD)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WHD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中抑郁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1]。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WH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对WHD伴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使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尿毒症已近30年,患者透析后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已有报道,但对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症状实施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具体措施的临床疗效尚未见报道。为了解针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引起抑郁症状后.采取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措施的疗效,回顾总结近10年来收治的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8例中出现明显精神症状者62例,总结了其中具有抑郁症状的49例实施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后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PSD)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4例PS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研究组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减分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HAMD和S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效果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心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降压幅度以及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各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1年后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治疗组的疗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综合治疗高血压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心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降压幅度以及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各自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治疗1年后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治疗组的疗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采用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伴发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及支持疗,实验组在此基础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有明显的下降,且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鸿 《河北医药》2004,26(1):45-4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临床综合症,属于中医的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发病率为3.9%,VD占68.5%而居首位。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V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VD的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中西医结合对VD的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报道较少,现将近十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VD的临床研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卓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11-11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和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70.8%)、有效6例(25.0%)、无效1例(4.2%),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45.8%)、有效7例(29.2%)、无效6例(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 VaD的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神经生长因子、脑血循环促进剂等。  相似文献   

19.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7,18(23):1821-182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Va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在欧洲及美国,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最常见痴呆,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VaD则较AD型痴呆常见。脑卒中是引起VaD的主要因素,另年龄、文化素质、遗传以及其他导致全脑缺血、缺氧等因素也可引起VaD。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