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河南中医》1997,17(3):142-14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李和山东省无棣县中医院(251900)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牙痛/中医药疗法睡眠过多/中医药疗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本为少阴伤寒而设。笔者用本方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顽固性荨麻疹、牙痛、多寐症,效果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2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6.67%。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具有促进突出的间盘复位,可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扶阳解表之功。可广泛应用于阳虚诸症,应用要点1)脉沉细。2)精神萎靡。3)痰多清稀、小便清长、面色黄暗。附子需先煎久煎。笔者临证用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5.
爨新德 《陕西中医》2011,32(9):1245-1245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主治心肾阳虚,少阴两感症,是火神派使用频率较高的经典名方。现代温阳大家吴派传人吴荣祖教授圆通运用治疗偏头痛,带状疱疹、乳腺炎等十几种疾病。笔者将学习经方及扶阳疗法实践中,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某  相似文献   

6.
观察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把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腰痛宁胶囊。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李永仪 《中医药导报》2006,12(12):39-40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本病的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口服腰痛宁胶囊治疗,疗程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6.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衍全杨豪余正鸿(河南中医学院骨伤系郑州450003)用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结果证实此方对该病有较好的缓解、消除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及改善全身症状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9.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论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主要治疗少阴阳虚兼太阳表热恶寒证。咳嗽一症虽属常见,但病因复杂,如治疗不当,往往迁延难愈。我在临床应用上方加减,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的久咳。观察30余例,屡获效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杨建宇教授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有效的病案进行整理和挖掘,结果显示这首方剂在杨教授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疼痛,除此之外亦还经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男科病和妇科病等症的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解表之功,适用于治疗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异病同治,将本方扩大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肺炎、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火针组、针刺组与理疗组,每组18只。建立褥疮模型,于建模后第2天开始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7、10、15天取材送病理检测,观察不同时间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火针组治疗次数少,愈合快,存活率达到100%。火针组实验后效果优于针刺组和理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是治疗褥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43-144
甘苦合化法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运用甘寒和苦寒两种不同药性的药物合理配伍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 ,其中甘以滋阴生津、苦以清热除烦。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宜滋阴清热。甘苦合化法契合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用以治疗糖尿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曹云  栗锦迁 《天津中医药》2014,31(12):708-710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栗锦迁教授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多采用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升陷汤等方剂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主要介绍栗锦迁教授运用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升陷汤治疗心悸的指征及加减运用等方面。在具体的应用中可根据主诉和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对于舌质偏淡或淡红,舌苔较少,脉细者多可以生脉散加减治疗;对于四肢不温、下肢水肿、后背凉等症状者,多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对于气短、胸闷、呼吸难以接续者,多可用升陷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梳理古代著名医家对疫疠大头瘟辨治的成功经验,大头瘟以治火为先;因疠踞高位,宜用升药,既清兼散,其治应先缓后急。文献资料提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黄芩、石膏、升麻、柴胡等,为中医防治现代传染性疫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名中医、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教授擅长胃肠病诊治,临证擅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女性肾虚型泄泻。认为温经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肾虚寒型的女性腹泻和(或)月经不调,肝脾肾三脏虚寒、寒凝而瘀、虚瘀相因、寒热错杂是温经汤证的病机特点,泄下清谷、脉象沉细或细涩、舌质淡黯有齿痕或瘀点是温经汤的主要应用指证。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将国人体质分为9种类型,提出"辨体论治"的学术思想,强调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医生仍偏重以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来纠正体质偏颇.笔者认为,辨体论治当"食药并举,食养为先",应重视膳食调养在疾病防治当中的前锋作用与重要性;展望未来能够将所有食物按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宜相克加以发掘整理,...  相似文献   

19.
扬刺法是《内经》十二刺法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针灸。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所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统医学认为扬刺法主要治疗浅表之寒痹,而现代医学也常用来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失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而在现代神经科临床中更好将扬刺法发扬开来。  相似文献   

20.
侯士良教授勤求古训,重视临床,善从诸症中辨要点,药物中出重拳,善用玄参治疗多种疾患。玄参味甘、苦、咸,性寒凉,入肺、胃、肾经,既可祛外感之风热,又可去内脏之郁热,寒而能补,滋而不腻。文章介绍其运用玄参既滋肾阴又降胃火,清泄风热以治标,护阴以扶正,治疗牙痛而收效。戒烟综合征辨为心肺阴虚,烟毒蕴结,重用玄参以清热降火利咽而建功。红眼病乃热毒犯肺,肝火上炎所致,治用玄参清肝利胆,宣肺解毒明目而痊愈。侯老博古通今,学以致用,辨证施治,屡获奇效。从下述病案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