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关系。方法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8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 mm 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 mm 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 mm Hg);根据其Hb A1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 A1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 A1c=6.5%~7.5%),血糖未控制组(Hb A1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_1,β=0.027,P=0.010)、体重指数(BMI)(X_2,β=0.048,P=0.000)、收缩压(X_3,β=0.018,P=0.008)、Hb A1c(X_4,β=0.002,P=0.004)、总胆固醇(X_5,β=0.284,P=0.007)、甘油三酯(X_6,β=0.465,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_7,β=0.373,P=0.000)均与脂肪肝(Y)呈正相关,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压、血糖水平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脂紊乱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220例,行动态血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生化等检查,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及HbA1c水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n=104)、B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HbA1c7.0%,n=63)、C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HbA1c≥7.0%,n=53),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因素。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14.5±4.0)比(12.9±3.3)、(12.7±2.9)mm Hg]、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10.5±2.8)%比(9.7±2.4)%、(9.4±2.4)%]、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WSD)[(13.6±3.4)比(12.6±2.9)、(12.3±2.6)mm Hg]较高,夜间血压下降更低[(4.3±8.8)、(4.0±6.7)比(0.9±8.9)mm Hg](均P0.05)。反杓型组颈动脉IMT、颈动脉硬化检出率高于非杓型组,非杓型组又高于杓型组[(1.20±0.27)、(1.09±0.23)比(0.91±0.20)mm;95.3%、80.9%比62.7%;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β=0.345)、老年(β=0.324)、HbA1c升高(β=0.190)、dSBPCV增加(β=0.140)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患者BPV升高,血压节律异常增加,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轻中度慢性高血压患者孕期血压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接受产检并分娩的慢性高血压孕妇216例,依据孕期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数据,分为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130例和血压非严格控制组(血压≥130/80 mm Hg)8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蔽性高血压(MH)与清晨血压波动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诊室血压140/90 mm Hg的非高血压受试者320例,年龄40~79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平均收缩压≥130和(或)24 h平均舒张压≥80 mm Hg与否分为正常血压组(n=194)和MH组(n=126),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随访终止时间为2018年6月,随访终点事件为新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源性死亡。结果 MH组体质量指数、吸烟及糖尿病比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均P0.05)。M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14.9±9.3)比(11.2±9.2) mm Hg/h]高于正常血压组(均P0.01),MH组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各参数水平也高于正常血压组(均P0.05)。MH组MAC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7.14%比2.0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H患者发生MACCE风险明显增加(P=0.009),糖尿病患者MACCE发生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2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MH组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HR=1.589,95%CI 1.161~2.175,P=0.004)、白天收缩压平台水平(HR=1.155,95%CI 1.005~1.327,P=0.042)是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MH患者白天收缩压平台水平升高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MAC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限分为达标组(n=97)及未达标组(n=72),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影响。结果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为(143±15)mm Hg,舒张压为(78±8)mm 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1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51±15)mm Hg vs.(137±12)mm Hg,P0.05)、舒张压[(80±9)mm Hg vs.(77±7)mm Hg,P0.05]均高于达标组,且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与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平均动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r=0.303,P0.01)。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多而收缩压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 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影响;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数字疗法用于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估。方法 纳入2021年5月1日—12月31日使用数字疗法进行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收缩压(SBP)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血压组(SBP<130 mm Hg)、正常高值血压组(SBP 130~139 mm Hg)、1级高血压组(SBP 140~159 mm Hg)和2级高血压组(SBP 160~179 mm Hg),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血压管理效果。结果 队列共纳入1 131例,最终数据可用于分析者514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是51岁(42~60岁)。正常血压组共237例(46.1%),正常高值血压组共118例(23.0%),1级高血压组共96例(18.6%),2级高血压组共63例(12.3%),各组受试者在26周时SBP降幅(均数标准误)分别为2.9(0.9)、14.2(1.5)、25.9(2.1)、35.3(3.2) mm Hg。基线SBP>140 mm Hg者共159例(30.9%),在26周时血压控制率为87.4%。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围、吸烟、焦虑、高脂血症、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选择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各组又分别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亚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瘦素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关系(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但合并高血压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会导致血清瘦素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S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836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SBP水平分为7组:1组29例,S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2组71例,SBP 110~11 9 mm Hg;3组224例,SBP 120~1 29 mm Hg,4组290例,SBP 1 30~1 39 mm Hg,5组150例,SBP 140~149 mm Hg,6组45例,SBP 150~1 59 mm Hg,7组27例,SBP≥1 60 mm Hg;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SBP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6组和7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23%和251%(P0.01);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6组和7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18%、75%和148%(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SBP水平呈"J型曲线"现象。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SBP在130~139 mm Hg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合适的目标血压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收缩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50例,按不同收缩压水平,以1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限分为6组:1组收缩压<120mm Hg;2组收缩压120129mm Hg;3组收缩压130129mm Hg;3组收缩压130139mm Hg;4组收缩压140139mm Hg;4组收缩压140149mm Hg;5组收缩压150149mm Hg;5组收缩压150159mm Hg;6组收缩压≥160mm Hg。统计终点事件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观察不同收缩压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明显增加(P<0.01);校正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明显增加(RR值分别为1.83、1.97、3.06 vs 1.0,P<0.05,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过高或过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明显增加,收缩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将21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HbA1c水平分为2组,HbA1c<6.5%组108例、HbA1c≥6.5%组111例.分别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以及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者占49.32%;(2)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49、0.20,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呈负相关(r=-0.16,P<0.05);(3)营养素摄入量与HbA1c的关系表现为: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总脂肪是影响HbA1c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4)与≥6.5%组相比,HbA1c<6.5%组摄入较多水果.≥6.5%组纯能量类食物摄入过多,且蛋白质、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于HbA1c<6.5%组(P<0.05);(5)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摄入较多粗粮杂豆、水果分别使HbA1c均值降低0.36%(P<0.10)、0.46%(P<0.01);适量减少畜肉、油脂摄入量平均使HbA1c降低0.42%(P<0.05)、0.37%(P<0.10).结论 目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者比例不高,HbA1c<6.5%者与HbA1c>≥6.5%者的营养状况差异明显,饮食对HbA1c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尽早实现糖尿病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1.
国产比索洛尔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血压的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糖耐量和血压等的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比索洛尔组47例,卡托普利组45例。治疗前和经12周治疗后两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 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分为9组,舒张压按每增加5 mm Hg分为8组,根据血压水平分为4种类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差异。结果当收缩压≥120 mm Hg或舒张压≥80 mm Hg时,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当收缩压≥16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时,脑血流速度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组间的流速差异主要表现为左侧Vmin和右侧Vmax,各组的流速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从脑供血角度,理想的血压水平应<120/80 mm Hg,当血压水平≥160/100 mm Hg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其中血压控制组35例(血压<140/90mmHg),血压未控制组30例(血压≥140/90mmHg),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IMT,观察两组患者IMT情况。结果血压未控制组IMT(1.0±0.4)mm,较血压控制组(0.8±0.2)mm明显增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逆转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SVD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病变(WML)。根据WML级别分为低级别WML组52例和高级别WML组54例。根据LI数目分为非LI组22例,单发LI组22例,多发LI组62例。根据血压类型分为杓型血压组10例,非杓型血压组96例。结果与低级别WML组比较,高级别WML组夜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发LI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较非LI组和单发LI组明显升高[(135.5±13.5)mm Hg vs(125.6±9.0)mm Hg,(129.1±19.6)mm Hg,(67.0±8.7)mm Hg vs(61.8±5.8)mm Hg,(59.9±7.9)mm Hg,1mm Hg=0.133kPa,P0.05],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非LI组和单发LI组明显减小[(-3.8±6.9)%vs(3.1±6.5)%,(1.7±8.2)%,P0.01]。非杓型血压组多发LI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62.5%vs 20.0%,P=0.024)。结论中国男性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是SVD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能否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255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压控制组(n=130)和远程血压监测组(n=125),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血压治疗干预,包括监测血压水平、指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比较2组血压控制达标方面的差别。结果:在4周的干预过程中远程血压监测患者接收远程信息指导达9.86次/例,平均每周2.47次/例;常规血压控制组有34.8%的患者主动电话回访,远程血压监测组有49.6%的患者电话回访(P=0.016);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组收缩压达标率(55.2%)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40.0%),且收缩压下降幅度[(11.8±6.8)%]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9.9±0.8)%](P=0.03)。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通过远程信息指导提高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度及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脉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230例高血压 患者根据病因分组,将高血压伴2型糖尿痛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10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 压组(130例).测量血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并行单因素相关分 析.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67±0.08)mm.脉压为(61.93±14.55)mm Hg(1 mm Hg=0.133kPa),均较高血压组明显升高[(0.50±0.03)mm,(55.76±12.98)mm Hg,P<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胰 岛素敏感指数(ISI,-3.68±0.82)较高血压组(-2.96±0.95)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脉压呈 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 脉压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了更新,现简要阐述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冠心病)风险管理如下。1高血压及血压控制1.1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血压升高者应择日复查以确诊是否为高血压。1.2目标(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控制在90 mm Hg;(2)在不增加治疗负担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如年轻患者)或应将血压控制到更低水平,如收缩压130 mm Hg、舒张80 mm Hg。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北京市利康医院门诊就诊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8例,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人群320例作为对照。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6%,176例) 和HbA1c升高组(HbA1c≥6%,14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的关系。结果 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体质指数、TG、TCHO、HDL-C、LDL-C、BUN、Scr、UA及FPG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升高组与HbA1c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Cys-C和血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UAlb与HbA1c、血糖(FPG)及Cys-C呈正相关。 HbA1c、FPG及Cys-C水平是UAlb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及Cys-C水平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非糖尿病人群血压测值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标(QUICKI)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对上海浦东上钢和塘桥社区居民743名(除外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继发性高血压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进行研究检测.以标准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根据不同血压测值分为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包括(1)理想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0 mm Hg;(2)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130 mm Hg,舒张压80~<85 mm Hg;(3)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30~<140 mm Hg,舒张压85~<90 mm Hg.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并计算HOMA-IR及QUICKI.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743名非糖尿病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与理想血压组之间HOMA-IR及QUICK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压值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WHR、空腹胰岛素、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HOMA-IR呈正相关,与QUICKI呈负相关.在控制年龄及性别之后,HOMA-IR及QUICKI和血压之间仍明显相关(P<0.001).结论 HOMA-IR和QUICKI指数均是预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子.治疗早期高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Betaloc ZOK,简称倍他洛克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倍他洛克缓释片47.5~95 mg/d 8周。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3.70±17.70)mm Hg和(11.03±9.85)mm Hg(P均<0.001),26/30例患者血压<140/90 mm Hg,降压达标率为86.7%。心率、肝功能和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显著下降[(0.92±0.2)mg/dlvs.(0.79±0.20)mg/dl,P<0.001]。结论倍他洛克缓释片能有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