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刀结合单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及单极电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3月75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前39例单纯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后36例联合应用超声刀与单极电凝(联合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超声刀组相比,联合组术中出血少[(274±122)ml vs.(186±90)ml,t=3.530,P=0.000],手术时间短[(347±38)min vs.(310±23)min,t=5.049,P=0.000],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刀与单极电凝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器械的优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51例,开腹组48例,比较两组资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记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1.0±15.0) mL vs (135.8±13.9) mL,P<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0±0.7) d vs (3.0±0.7) d,P<0.01]、留置导尿时间[(3.5±1.0) d vs (5.9±1.2) d,P<0.01]、进流食时间[(3.0±0.9) d vs (4.3±0.9) d, P<0.01]、住院天数[(8.0±1.3) d vs (10.1±1.8) d, P<0.01]、并发症发生率(7.8% vs 25%,P<0.025),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167.1±26.9) min vs (138.6±17.7) min,P<0.01]及住院费用[(3.3±0.5)万元vs (2.6±0.4)万元,P<0.01],腹腔镜组多于开腹组。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4.1±1.6) vs (14.3±1.9),P=0.586]。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45例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资料,前30例使用传统开腹器械,后15例使用腹腔镜器械。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开腹器械相比,使用腹腔镜器械可缩小切口长度[(13.4±2.2)emVS.(20.2±2.7)cm,t=-8.391,P:0.000],缩短手术时间[(160.7±30.1)min vs.(205.7±31.3)min,t=一4.610,P=0.000],减少术中出血量[(286.7±76.7)mlVS.(403.3±80.9)ml,t=-4.639,P=0.000],缩短住院时间[(10.3±2.2)dVS.(12.1±2.3)d),t:-2.523,P=0.015]。2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器械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施行宫颈癌根治术24例,其中开腹13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11例。2组年龄、术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辅助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24.5±5.5)个vs.(26.1±3.9)个,t=-0.807,P=0.428],术中出血量少[(296.7±42.1)ml vs.(594.4±87.7)ml,t=-10.878,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1.9±0.4)d vs.(2.8±0.6)d,t=-4.386,P=0.000],下床活动时间早[(2.1±0.5)d vs.(3.6±0.7)d,t=-6.1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2±3.3)d vs.(17.6±4.8)d,t=-3.254,P=0.004],但手术时间长[(233.2±23.5)min vs.(215.6±11.9)min,t=2.247,P=0.03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8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行腹腔镜手术,4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160.5±25.4)min vs.(210.3±45.6)min,t=-6.387,P=0.000],术中出血少[(120±21)ml vs.(320±53)ml,t=-27.650,P=0.000],保肛率高[84.4%(38/45)vs.59.1%(26/44),χ~2=7.079,P=0.008],术后肛门排气早[(3.2±1.2)d vs.(6.3±3.6)d,t=-5.477,P=0.000],尿潴留少[4.4%(2/45)vs.20.5%(9/44),χ~2=5.264,P=0.022],总住院时间短[(10.3±2.4)d vs.(15.6±2.7)d,t=-9.793,P=0.000],2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标本切除长度及清扫淋巴结数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67例获得随访1~5年,复发或肿瘤转移9例,其中6例死亡。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经腹腔镜的手术方式,能增加保肛率,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肛门排气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直肠癌经手助腹腔镜(28例)和开腹(32例)行直肠前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80.5±13.3)ml vs.(170.5±35.5)ml,t=-12.650,P=0.000;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5.4±15.8)h vs.(89.5±13.3)h,t=-11.750,P=0.000;术后住院时间(8.2±2.0)d vs.(11.6±2.0)d,t=-6.518,P=0.000]。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微创性,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能获得和开腹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3月8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31.4±9.2)min vs.(30.5±10.5)min,t=0.407,P=0.687],术后进全奶时间[(23.4±6.4)h vs.(22.5±7.1)h,t=0.596,P=0.555],住院总费用[(8970±1430)元vs.(9130±1150)元,t=-0.569,P=0.572],术后呕吐比例[17.6%(6/34)vs.22.0%(11/50),χ2=0.238,P=0.6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8%(3/34)vs.8.0%(4/50),χ2=0.000,P=1.000]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长于腹腔镜组[(6.4±0.9)d vs.(3.5±0.5)d,t=19.330,P=0.000]。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出现2例幽门黏膜破裂,均中转行开腹手术,都发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前15例内。结论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结直肠癌根治术372例临床资料,包括腹腔镜手术163例和开腹手术209例,2组性别、年龄、手术切除范围、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显著性。观察指标包括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感染指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包括肝下、膈下、脾窝、盆腔和肠襻间等),院内获得性肺炎,下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38.8±8.7)ml vs.(70.1±18.1)ml,t=-19.672,P=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短[(7.5±2.3)d vs.(10.7±3.1)d,t=-11.022,P=0.000],导尿管留置时间短[(0.9±0.2)d vs.(1.4±0.5)d,t=-12.035,P=0.000],住ICU时间短[(18.4±2.8)h vs.(27.9±6.1)h,t=-18.423,P=0.000],总住院时间短[(12.7±3.1)d vs.(15.1±4.2)d,t=-6.111,P=0.000],但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95.8±35.2)min vs.(162.1±48.3)min,t=7.490,P=0.000]。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4.9%(8/163)vs.16.7%(35/209),χ2=12.555,P=0.000]。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6.3±12.9)枚,与开腹组(26.8±11.2)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3,P=0.694).(2)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9.1±132.1)ml vs.(296.9±135.6) ml,t=-3.971,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3.6±1.0)d vs.(4.3±0.8)d,t=-7.161,P=0.000],但手术时间长[全胃(215.0±22.6) min vs.(199.3±15.8)min,t=6.155,P=0.000;远端胃(180.0±21.1)min vs.(156.8±9.9)min,t=6.931,P=0.00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18.8% (30/160) vs.9.4%(17/180),Х^2=6.157,P=0.013].(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8.1% vs.54.9%,log-rank Х^2=1.531,P=0.216).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点.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irSeal智能气腹系统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随机分为AirSeal组和对照组各40例,AirSeal组应用AirSeal智能气腹系统,对照组应用常规气腹机,比较2组术中擦镜次数、盆腔自主神经显示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动脉血气变化、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和并发症。结果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中擦镜次数AirSeal组更少[(8.3±2.5)次vs.(12.8±3.7)次,t=-7.686,P=0.000],盆神经丛显示例数AirSeal组更多(25例vs.14例,χ^2=6.054,P=0.014),低位直肠癌手术时间AirSeal组更短[Dixon:(105.4±17.4)min vs.(136.8±25.6)min,t=-4.536,P=0.000;Miles:(145.2±17.6)min vs.(186.3±31.5)min,t=-2.829,P=0.016],术中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CO2、PaO2、BE和HCO-3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rSeal智能气腹系统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能及时排出术中烟雾,减少术中擦镜次数,保持镜头清晰,缩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以及开放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对于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同一手术小组因肝脏肿瘤接受肝脏切除手术的263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以及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病人基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开放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超声刀组[(285±76)ml比(207±53)ml,P=0.02]。虽然总体比较开放超声刀组和开放钳夹法组两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别[(285±76)ml比(251±58)ml,P=0.27],但是分层分析显示在肝硬化较重的S2~S4级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23±82)ml比(263±63)ml,P=0.03];在脂肪肝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09±81)ml比(259±71)ml,P=0.04]。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下使用较开放手术更能体现其优势,开放手术中肝硬化和脂肪肝较重的病人不推荐使用超声刀。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9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17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组在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功能性神经保护、近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保肛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60-250ml,病人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30h,住院时间平均为10d。病人术后均未应用止痛剂,无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各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组。结论用腹腔镜方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不仅可达到开腹根治术的目的,而且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恢复快、保肛率高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大宗病例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对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造口比率、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切口长度短[(6.8±1.1)cm比(16.0±1.4)cm,P0.01],术中出血少[(58.8±11.6)ml比(120.3±13.9)ml,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7±0.7)d比(3.5±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2±3.1)d比(15.1±2.6)d,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低[2.2%比15.8%,P0.01],但手术时间稍长[(172.0±16.2)min比(141.0±12.1)min,P0.01]。两组在造口比率[19.6%比18.8%]、切除标本长度[(18.7±1.2)cm比(18.1±1.0)cm]、清除的淋巴结数量[(16.0±2.2)枚比(16.3±2.9)枚]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病人肛门功能正常率达94.1%,开腹组为9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5.2%,总生存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辅助组(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41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46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45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三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x珋±s)表示,三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92.4±16.6)min长于其他两组(P=0.039);手辅助组的术中出血量(229.5±44.2)ml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01);手辅助组和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手辅助组术中共清扫淋巴结(17.8±2.1)枚与开腹组相当,但显著的高于腹腔镜组(P=0.03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6,P=0.397)。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具有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可充分发挥手的灵巧性及触觉、术中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在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2例行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10例行右半肝切除,12例行左半肝切除;对照组为2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1例行左半肝切除。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0.5±409.4)ml]少于对照组[(1 250.5±454.9)ml,P=0.001],手术时间[(235.4±21.4)min]短于对照组[(265.5±20.0)min,P=0.000],住院时间[(4.6±2.2)d]短于对照组[(7.2±3.0)d,P=0.003)],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P=0.031)。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术后研究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胆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可成为腹腔镜下肝癌半肝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18例及开腹直肠癌前切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8.06±77.48)min、(180.6±16.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44±46.17)ml、(107.60±79.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11.5±2.75)枚、(11.16±3.02)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0.77)d、(4.28±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根治效果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