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改变有关,但尚未发现与食管癌有高度相关的基因.我们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对正常人上皮和中国河南省林县高癌家族的食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的比较,找出了4个差异条带.经RT-PCR鉴定其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而肿瘤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我们进一步用5’-RCAE方法钓取其中一个基因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食管癌相关基因-1(esophageal cancer relat-ed gene-1,ECRG-1).该序列经Goldkey软件分析,具有一包含1176 bp的完整阅读框架,编码蛋白包括39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5kD.我们选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以获得ECRG-1基因编码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2.
食管的癌前病变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癌前状态)不同,因前者不一定是独立的疾病,但具有较多的组织病理改变。但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之间有一定联系。食管癌组织发生学的形态分期至今了解甚少。要证实癌前病变,首先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进行随访,在一定时期内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发展为癌。(这类研究在子宫颈于50年代已有报道,70年代初期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作了类似研究。)其次需直接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中进行对比调查予以证实。第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系我国高发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已充分表明,人体癌症的发生是由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或丢失之故。从而提出癌症的发生是一种基因异常变化的疾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已成为肿瘤遗传学和分于遗传学的热点,目前已发现100多种癌基因和数十种抑癌基因。科学工作者对食管癌中的癌基因、抑癌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研究较多的基因予以综述。癌基因ras基因是大鼠肉瘤中分离出来的癌基因。该基因簇由3个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即H-_,K-_和N一,每个均编码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化学致癌物导致DNA损伤,尤其是化学致癌物与DNA碱基的共价结合所形成的DNA加成物是癌肿始发的重要分子基础,癌肿常发生于该种加成物累加的细胞。因此,特异的DNA加成物的测定是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和研究人类肿瘤病因以及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用放射免疫方法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的检测结果表明,高发区食管癌癌旁上皮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核苷(O~6-medG)的含量比欧洲人食管上皮组织内高,为研究人类食管癌亚硝胺病因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目前常用的测定加成物的方法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Min 《中国肿瘤》1998,7(3):8-8
1974年—1976年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地居民中有“癌户”的称谓,即在相似的环境条件和饮食习惯下食管癌往往集中发生于某些家族。70年代末组织丁家桓等首次在我国开展了恶性肿瘤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林县的食管癌存在遗传易感性(中华医学杂志1983,63:213等)。基于我们在林县的调查结果和李光恒在山西阳城(另一食管癌高发区)对全县8万多户的食管癌死亡回顾性调查的结果,于1983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中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的遗传易感性和通过检出易感人群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中国遗传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病因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防治研究》1978,6(3):12-18
 我们曾报告,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的主要食物中,有含量较高的亚硝胺前体,即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二级胺,还可能含有致癌物亚硝胺。为进一步明确林县的食管癌病因,我们继续分析研究食物和环境中的致癌物亚硝胺及其前体,微量元素钼的作用,亚硝胺化合物在体内的合成,以及霉菌污染食物与亚硝胺的产生等问题,本文报告这些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食管鳞癌10q23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十分重要。食管癌在癌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有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近年主要集中于研究癌基因c-myc、c—erbB-2、cyclin D1及抑癌基因Rb、p53、p16、APC/MCC等,但尚未发现与食管癌高度相关的特征性基因。据文献报道,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我省西北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经过对该地区食管癌病因调查发现当地人民与河南林县人民一样有较普遍喜食酸菜的习惯,川西北地区的酸菜也有不少为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 Link)所污染。由于白地霉的营养价值并不差,可供食用及做饲料。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白地霉是否与食管癌发病有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和21例移植到重度完全性免疫缺陷(severe:comlbined immunocleficient,SCID)小鼠并用或不用N-戊基-N-甲基亚硝基胺(N-amyrl-N-methylnitrosamine,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研究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其中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18个突变,癌旁组织标本中有10个(10/17,58.8%)突变,主要的突变为G-A转换。在14例用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中出现6个(42.9%)突变;其中密码子283的突变为G-A转换。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境因素或内源性AMN可能是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和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华川  陆士新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3):172-176,T007
应用核酸杂交、PCR扩增、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林县原发性食管癌和贲门癌及其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P53人子结构改变。用Southem杂交法分析的35例食管鳞癌和27例组织中,有1例P53基因缺失,1例重排结构性改变,占7.4%。上述食管鳞癌标本,用PCR直接测序,发现50%915/30)的食管鳞癌有P53基因的的5-9外显子和相应内含突变。45%(5/11)食管癌旁组织中有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饮用水“三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维权  李文杰 《中国肿瘤》2000,9(5):227-227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食管瘤的发病可能是以环境因素为主,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中亚硝胺病因学说已被广泛接受为食管癌可能的重要病因之一。我们于1995年3~4月和1996年3月对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原林县)和低发区禹州市进行了膳食营养和饮用水调查,为验证食管癌的病因学说,开展和促进食管癌高发区饮用水改良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水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 1994年食管癌标化死亡率 69. 25/10万)随机采集深井水样10份,浅井水11份,泉水10份和河渠水8份;低发区禹州市(1…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细胞普遍存在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DNA甲基化异常包括原癌基因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高甲基化。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同样存在相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表达的紊乱。其中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和去甲基化酶的活性改变导致的抑癌基因CpG岛超甲基化的研究,已成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综述DNA甲基化的特点及其抑制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DNA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食管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谱构成了食管癌独特的表遗传学标志;目前常用的甲基化检测手段及各方法的优缺点;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研究的展望及所需要解决的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将1例人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移植于NIH裸小鼠皮下,建立了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Eca910709),已传25代,历时2年余传代移植成功率100%。该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的结构与原人体肿瘤的形态相似.电镜形态属鳞状细胞癌。用地高辛标记的Alu探针及DNA-DNA原位杂交方法,证实移植癌中有Alu序列存在,表明移植瘤来源于人类组织。该移植瘤的建立将有助于食管癌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表达紊乱已成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食管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周血DNA甲基化谱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随访的检测指标,有望将抑癌基因去甲基化作为食管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类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已经在肿瘤的分类、发病机理、恶性程度、监测、转移和预后等方面与肿瘤临床结合起来。作者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鼻咽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981年Weinberg等[1]首先报道人癌基因分离成功,肿瘤研究开始进入了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尤以华北太行山地区较为严重,其河南省每年平均死亡25000多人,居全国食管癌死亡率的第一位。195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全国恶性肿瘤防治规划,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在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建立了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试点基地。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河南省肿瘤研究所的医疗科研人员,先后深入高发区林县,与当地医疗卫生人员协作,开展了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调查研究,建立肿瘤防治专业机构和全县居民食管癌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有计划地收集研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动态资料,为各单位、多学科大协作开展食管癌病因学预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 (carcinamaofendometrium)是老年妇女常见肿瘤之一 ,近年发病有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日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是揭示子宫内膜癌及其它妇科恶性肿瘤致癌机理 ,寻找新基因疗法和制备新的抗癌药物的必由之路。现将近年来陆续报道的有关抑癌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资料做一综述。1 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抑癌基因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的研究刚起步 ,文献报道较少 ,且研究结果因研究方法和病例选择的不同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林州食管癌高发现场的防治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文献 《中国肿瘤》1999,8(9):390-391
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是全国著名食管癌高发区,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保持在100/10万以上,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1959年中国医科院吴英他教授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河南医学院首先组织医疗科研人员到林县进行调查研究,建立防治研究试点。l%5年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组织医疗人员到林县参加临床研究。1969年中国医科院、中医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派出各学科组成的医疗科研队到林县参加合作研究。河南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了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组成了各个单位参加的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队,林县高发现场形…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国的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就深入高发区林县,开展现场防治研究工作。1975年,曾对林县城关乡1,9万多人进行食管癌拉网细胞学普查,1980年春河南省肿瘤研究所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合作,对677人进行了长达15年一20年的随访,研究食管癌发病有关因素。一、资料和方法观察对象为林县城关乡1刃5年经过食管拉网细胞学普查的7op人,该人群并于1980年接受食管内窥镜及活体组织学等项检查。按照1980年的检查,有32人诊断为癌症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其余677人进行了15年一20年的监…  相似文献   

20.
食管吞网细胞诊断学的建立与食管癌现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琼 《中国肿瘤》2000,9(5):215-217
我国太行山区林县、鹤壁一带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率高居世界之最,每死亡5人中就有一人为食管癌。1959年起大批专家技术人员进驻该地,建成了我国多学科大协作的食管瘤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基地、当时食管癌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为X线造影,只能发现中晚期病变。食管镜检查,病人痛苦很大、并有导致出血、穿孔危险,对早期癌也不敏感。因而,首要的关键就是必须找到一个准确、安全、实用的诊断方法。1 双腔塑胶管网囊食管细胞采取器的研制 我们从脱落细胞学诊断宫颈早期癌的成功,联想用食管脱落细胞诊断早期食管癌。1949年Imbri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