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 随着IMN的日渐流行, IMN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IMN靶抗原的发现揭开了IMN诊治的新篇章。本文主要从IMN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利妥昔单抗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治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相关膜性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尽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缓解率超过60%, 但仍有近40%患者对治疗无反应。现报道本中心应用奥妥珠单抗成功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3例,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我们应用奥妥珠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3例, 经首剂1 000 mg追加或不追加剂量治疗后, 患者抗PLA2R抗体和尿蛋白量明显下降, 不良反应轻微。结果显示, 奥妥珠单抗对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随访观察时间尚短, 只能作为个体案例参考, 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效果明确, 但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本文报道Ⅱ期膜性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1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治疗半年后尿蛋白减少后很快复发, 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泼尼松和环孢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获得部分缓解, HIV载量低于检测下限, 肾功能稳定,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提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合并HIV感染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4.
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已有近20年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RTX治疗IMN的疗效,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和初发的IMN;RTX与保守治疗、环孢素、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治疗IM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RTX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疗效;RTX治疗IMN疗效的影响因素,如RTX剂量、RTX用药间隔、血M型磷脂...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较为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仅表现为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急性肾衰竭病例,经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PLA2R抗体转阴,肾功能好转并摆脱透析。提示利妥昔单抗可显著降低PLA2R抗体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 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的难治性IMN且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病例32例,接受低剂量RTX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探究利妥昔单抗对比一线类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Rituximab、Glomerulonephritis、Membranous、Clinical Tria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利妥昔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次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与常规剂量治疗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肾病科通过肾穿刺病理和检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诊断为IMN且使用RTX治疗的患者25例,在基础支持治疗方案基础上,单次小剂量组15例,使用RTX 200 mg/次;常规剂量组10例,使用RTX 500 mg/次,两组均为1次/周,总剂量2000 mg,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单次小剂量组总缓解率33%,常规剂量组总缓解率60%,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单次小剂量组总缓解率40%,常规剂量组总缓解率70%,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小剂量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3.42±2.59)g、(1.96±3.25)g,血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6.40±9.90)g/L、(40.35±5...  相似文献   

9.
探讨广西多民族聚居地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患者不良预后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的关系。纳入2013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且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小球球性硬化分为球性硬化组(n=129)和无球性硬化组(n=100)。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基线值30%, 或进入终末期肾病, 或全因死亡, 随访截至2021年3月31日。两组患者IMN分期均以Ⅱ~Ⅲ期为主。与无球性硬化组比较, 球性硬化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血白蛋白、血肌酐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比例均较高, eGFR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 球性硬化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球性硬化组(Log-rankχ2=8.975, 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肾小球球性硬化是IMN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 95%CI 1.01~1.05, P=0.008)。提示肾小球球性硬化是I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移植肾膜性肾病(MN)受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活检确诊为MN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受者分为原发病不明组(A组,12例)和复发组(B组,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比例和术后基线肾功能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者术后平均16.4个月后出现复发,明显早于A组。两组移植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或)肾功能不全。B组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染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B组肾组织IgG4亚型染色强度强于A组。A组受者术后5年移植肾存活率为77.8 %,而复发受者为66.7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在移植肾MN复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植肾组织PLA2R染色有助于对原发病的判断,其敏感性高于血清抗PLA2R受体。利妥昔单抗是治疗移植肾膜性肾病的有效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最常见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之一[1],对显著的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均建议积极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等,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近年来,国外报道利妥昔单抗治疗IMN疗效显著,甚至对部分患者推荐为首选方案[2],但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利妥昔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12.
HBV再激活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化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对于HBsAg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化疗前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已达成共识。但对于抗-HBs阳性, HBsAg、抗-HBc阴性患者是否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尚无定论。本文报到1例化疗前HBsAg、抗-HBc、HBeAg阴性, 抗-HBs阳性, HBV DNA阴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包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 并最终导致肝衰竭的病例, 对于临床上治疗类似的病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膜性肾病的病理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接受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的1 479例患者, 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1 323例)、继发性膜性肾病(32例)和不典型膜性肾病(124例)。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40岁, 307例)、中年组(40~65岁, 928例)和老年组(≥65岁, 244例), 比较不同年龄段膜性肾病的特点, 分析膜性肾病的构成比及临床特征。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仍然是膜性肾病的主要类型, 占89.5%。不典型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依次占8.4%和2.2%。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明显升高(χ2=29.1, 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均P<0.01)。与继发性膜性肾病比较, 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仍然是膜性肾病的主要类型, 且有升高的趋势。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近年来, 膜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因此许多模型被建立。本文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实验模型, 为选择及建立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以期发现更科学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作用可以持续1~3年或更长。由于B细胞大量存在于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其远期效应依赖于对这些淋巴组织中CD20+细胞的杀伤。2.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问题:利妥昔单抗最早被引入移植临床时,使用的剂量参照了其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时的剂量(375 mg/m2或更高),而这个剂量对于绝大多数接受维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者而言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3.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使用时的时间点问题:由于其B细胞清除的长效性,当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对于高危受者可能发生AMR的预防性诱导治疗的措施时,一旦有了确定的移植供体,利妥昔单抗建议在移植前1~2周或更早使用,这种提前清除B细胞的治疗可以避免受者在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间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激素(利妥昔单抗组)和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他克莫司组)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总体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9例,其中利妥昔单抗组62例,他克莫司组87例,2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70.97%)与他克莫司组(64.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妥昔单抗组复发率远低于他克莫司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效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P0.01),且2组对24 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变化方面,利妥昔单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肾功能稳定,他克莫司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提示出现肾功能损害。在不良反应方面,利妥昔单抗组主要表现为感染、输注反应,他克莫司组则表现为感染、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胃肠道反应、脱发等,利妥昔单抗组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更少。结论利妥昔单抗与他克莫司均能有效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降低蛋白尿,但与他克莫司比较,利妥昔单抗具有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更经济便利的优点,有望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性沉积亦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病理表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者早期蛋白尿未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6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MN且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NS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尿蛋白量是否 < 3.5 g/24 h且尿蛋白量下降≥基线值的50%分为蛋白尿缓解组和蛋白尿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及病理表现特征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蛋白尿未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肾脏病理诊断为IMN的NS患者入选本研究, 年龄57(43, 65)岁, 男性50例(52.6%), 其中蛋白尿缓解组75例, 蛋白尿未缓解组20例。与蛋白尿缓解组比较, 蛋白尿未缓解组患者基线体重指数[(26.83±4.03)kg/m2比(24.68±3.97)kg/m2, t=-2.149, P=0.034]和超重比例(85.0%比58.7%, χ2=4.765, P=0.029)均较高, 基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联合标准方案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后对照的回顾性研究, 通过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应用贝利尤单抗联合标准方案治疗活动性LN的患者资料, 分析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的肾脏缓解率与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 女性14例(82.35%), 首次用药的年龄为(26.06±2.64)岁, 使用贝利尤单抗前患病中位时间为24.00(8.50, 48.50)个月, 使用贝利尤单抗前复发次数为(1.24±1.03)次。17例患者均行肾活检, 主要本病理类型是Ⅳ型11例(11/17), Ⅲ+Ⅴ型2例(2/17), Ⅳ+Ⅴ型3例(3/17), Ⅴ型1例(1/17)。使用贝利尤单抗前1年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为(22.95±8.30)mg/d。12例LN患者完成24周的贝利尤单抗治疗, 24 h尿蛋白呈下降趋势, 24周时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9(0.15, 2.19)g比2.83(1.14, 4.11)g, Z=-2.100, P=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硬皮病样cGVHD治疗效果较好的受者, 经治疗后患处皮肤软化, 关节活动自如, 对今后此类受者的治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