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内蒙古3所高校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低、高人际交往困扰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戒断反应得分分别为(1.98±0.71)、(3.23±0.69)分,情绪调节得分分别为(2.60±0.87)、(3.33±0.79)分,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2.33±0.84)、(3.03±0.71)分,耐受性得分分别为(2.18±0.85)、(2.89±0.85)分,使用时间得分分别为(2.10±0.75)、(3.26±0.88)分。5个维度和总分得分高人际交往困扰组明显高于低人际交往困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压力知觉与戒断反应、社会功能、耐受性和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总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交往焦虑、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交往困扰总分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在明显正相关(P均0.05)。压力知觉、交往焦虑和人际交往困扰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P均0.01)。结论大学生高社会交往困扰更易引起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通过降低大学生对社会交往困扰的压力知觉,可以减少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究手机依赖程度和社交焦虑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使用国际通用量表中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IAS)对广西4所医学高校在读的8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或多组MPAI、IAS量表调查得分,用直线回归分析MPAI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IA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MPAI总分平均(39.88±10.77)分,IAS总分平均(42.83±8.88)分,其中手机依赖症者占10.30%。不同性别、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MPAI均分、IAS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MPAI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同性别、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逃避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失控性、低效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戒断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246~0.380,P0.001)。结论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社交焦虑行为关系密切,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社交焦虑行为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学习投入、自我控制的现状,并探讨三者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某高职院校居家线上学习的418名二年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的手机成瘾为(2.65±0.64)分,学习投入为(3.46±1.45)分,自我控制为(3.05±0.57)分。不同性别、专业选择原因、睡眠时间、每日使用手机时长、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状况的护生其手机成瘾、学习投入、自我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r=-0.485)、自我控制(r=-0.624)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投入、自我控制、每日使用手机时长、睡前使用手机时长是手机成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职护生的手机成瘾、学习投入低于中间值、自我控制处于中间值。应加强自我控制,增加学习投入,降低使用手机时间,改善手机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时间管理倾向、压力知觉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1 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低、高时间管理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社会功能受损得分分别为(2.74±0.81)、(2.40±0.76)分,耐受性分别为(2.40±0.67)、(2.01±0.07)分,使用时间分别为(3.22±0.87)、(2.76±0.81)分,3个维度得分低时间管理组明显高于高时间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时间效能感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存在明显负相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量表总分与压力知觉存在明显负相关。(3)压力知觉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763,P0.01),时间效能感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4.347,P0.01)。(4)压力知觉在时间效能感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低时间效能感更易引起手机移动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通过提高大学生时间效能感降低压力知觉,可以减少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孤独量表(UCLA)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海南省5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手机成瘾戒断症状维度和交往焦虑上女大学生得分(17.27±4.52,42.43±7.31)高于男生(16.15±5.06,40.70±7.92)(t值分别为-2.22,-2.15,P值均<0.05),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得分(42.37±7.75)高于城镇大学生(40.60±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在手机成瘾中的突显行为、社交抚慰以及交往焦虑上,大三学生得分(10.19±2.91,7.44±2.45,43.07±7.59)高于大一(9.02±3.05,7.40±2.23,42.89±7.56)、大二(9.04±2.93,6.97±2.46,41.70±7.15)和大四学生(8.68±2.89,6.53±2.43,38.17±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92,2.866,8.000,P值均<0.05).手机成瘾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与交往焦虑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0.30,0.38,0.30,0.09,0.27,0.24,0.18,P值均<0.05),交往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4,P<0.01).交往焦虑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正相关,而交往焦虑是形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陈意    刘诚信  陈晓莉    刘露  叶磊    刘恒志  陈雪峰  姚舜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2933-2938
目的 评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是否有小孩、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等,使用Connor - Davidson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 -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 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和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的程度,以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结果 共纳入253位医务人员,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68.25±15.25)分,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3.979,P = 0.020)、力量维度得分(F = 3.781,P = 0.024)、坚韧维度得分(F = 4.130,P = 0.017)与职称相关,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2.791,P = 0.041)、力量维度得分(F = 2.693,P = 0.047)、坚韧维度得分(F = 2.824,P = 0.039)与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程度相关,力量维度得分与工作年限相关(F = 3.419,P = 0.034),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的医护人员坚韧维度得分高于未接受过的医护人员(t = 1.969,P = 0.0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总分(41.25±8.55)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3.392,P = 0.019)、客观支持得分(F = 2.921,P = 0.035)、主观支持得分(F = 3.341,P = 0.020)与年龄相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9.045,P<0.001)、客观支持得分(F = 10.996,P<0.001)、主观支持得分(F = 7.227,P = 0.001)与婚姻状况相关,社会支持总分(F = 3.544,P = 0.030)、主观支持分(F = 4.193,P = 0.016)与工作年限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与职称、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程度有关;社会支持度与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关。受研究设计限制,上述结论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0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国防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分为(3.74±0.43),所有因子的总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幸福感总分平均为(76.15±11.08)。不同年级国防生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稳定、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城镇出生的国防生幸福感得分为(77.68±11.69),农村为(75.2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年级国防生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P〈0.01)。国防生心理韧性的所有因子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家人支持等因子是预测国防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年级和城乡出生地国防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国防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夫妇的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了解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为这些夫妇进行心理和生活质量干预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患者夫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生育压力量表(FPI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FertiQoL量表)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5—9月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129对准备接受AID助孕的夫妇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夫妇双方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接受AID的女性患者FPI总分为(159.00±17.52)分,FertiQoL总分为(62.27±9.26)分;男性配偶FPI总得分为(153.91±19.96)分,男性配偶FertiQoL总分为(65.12±11.62)分。女性FPI总分高于男性(t=2.436,P=0.016),女性无子女压力维度得分高于男性(t=3.145,P=0.002)。男性FertiQol总分高于女性(t=-2.881,P=0.005),女性情感反应维度得分高于男性(t=3.681,P=0.000),男性身心关系维度得分高于女性(t=-11.401,P=0.000)。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ID助孕的女性FPI总分及性压力、夫妻关系、父母角色需求压力三个维度与其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接受AID男性配偶FPI总分和社会压力、性压力、夫妻关系维度、父母角色需求压力这4个维度与其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生育压力、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影响接受AID助孕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F=3.485,R2=0.168,P<0.05),生育压力、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影响接受AID助孕男性配偶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F=4.390,R2=0.203,P<0.01)。结论:接受AID女性患者生育压力高于男性配偶,生活质量低于男性配偶;生育压力是影响AID夫妇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夫妇双方生育压力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双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19年4—5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的1 135名学生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每6个月随访1次,于2021年4—5月进行最后一次问卷随访,匹配后获得有效人数999人。运用自评问卷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和手机功能使用情况,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和抑郁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基线和2年后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使用行为与抑郁症状评分之间的线性关联;采用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双向关联。结果 基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4.3%和42.4%。基线和2年后随访中大学生平均手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84±0.90)(2.02±1.05)h/d];手机依赖平均得分分别为[(23.30±9.00)(23.29±10.45)分];手机功能使用平均得分分别为[(30.12±6.66)(29.12±7.27)分];抑郁症状平均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武汉市综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排尿行为及情绪劳动现状,并探讨排尿行为对情绪劳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武汉市综合医院247名女性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排尿行为量表、情绪劳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综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排尿行为量表总分为45.72±7.09,各条目平均得分为2.69±0.42,其中以憋尿维度得分最高;情绪劳动量表总分为40.70±6.85,各条目平均得分为2.91±0.49,以深层表现维度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健身习惯以及子女情况下女性医护人员情绪劳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武汉市综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排尿行为各维度及总分均与情绪劳动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武汉市综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排尿行为量表以及情绪劳动量表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女性医护人员排尿行为越健康,其情绪劳动表达更能够达到组织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我接纳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新乡3所院校随机抽取的9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和攻击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7,4.21,2.05,3.63,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P<0.05);受过处分的大学生间接攻击得分高于未受过处分的大学生(t=2.60,P<0.0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间接攻击、敌意和攻击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9,4.61,3.37,P值均<0.01);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大学生身体攻击、愤怒和攻击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0,3.94,3.37,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攻击行为总分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与实际家庭亲密度及实际家庭适应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09,-0.07,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接纳、性别、是否受过处分、留守经历和期望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总分有一定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自我接纳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相关.学校应针对性开展关于自我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保持合理的自我接纳水平,同时家庭成员应培养良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达到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妇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对2020年5—8月到昌邑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446名孕妇的生活满意度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6份。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的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功能情况良好,得分分别为(27.214±5.408)和(8.978±1.831)分。生活满意度在年龄(t = 2.028,P = 0.043)、夫妻关系(F = 9.613,P<0.001)、婆媳关系(F = 15.923,P<0.001)、居住环境满意度(F = 29.145,P<0.001)、体育锻炼(F = 4.246,P = 0.015)、睡眠质量(F = 7.590,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在家庭人数(F = 4.519,P = 0.012)、夫妻关系(F = 11.540,P = 0.001)、婆媳关系(F = 14.093,P<0.001)、居住环境满意度(F = 12.290,P<0.001)、文化程度(F = 12.957,P<0.001)、职业(F = 5.524,P = 0.001)、月收入(t = 1.979,P = 0.049)、睡眠质量(F = 4.665,P = 0.007)和饮食规律性(F = 7.840,P = 0.004)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总分及各项目分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 = 0.279 ~ 0.375,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家庭功能能够有效预测孕妇的生活满意度(β = 0.841,P<0.001)。结论 家庭功能能够影响孕妇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的1 06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有194人,占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人数的18.23%;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文科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应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提升感恩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量表和青少年手机使用问卷,对河南、湖北两省9所高校的1 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占93.6%(1 445/1 543).大学生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因子以及感恩量表的总得分分别为(18.52±3.28),(16.10±2.24),(15.03±2.75),(17.56±2.14),(10.00±2.02),(12.48±2.06),(89.68±9.77),均高于各自的量表中点值.大学生感恩量表得分在不同手机使用频率、喜欢程度、依赖程度及使用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58,3.175,13.452,4.396,P值均<0.05).结论 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高校教育部门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感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贵州省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分化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在面临负性生活事件时能形成健康的心理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贵州省3 427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中文版自我分化量表(DSI - R)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测量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分化水平和NSSI行为。结果 贵州省大学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为9.80%;大学生自我分化得分与NSSI行为总分、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呈负相关(r = - 0.166、 - 0.299,P均<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NSSI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 = 0.052,P<0.01);自我分化在负性生活事件对NSSI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遮掩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3.6%。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既可直接影响贵州省大学生NSSI行为发生,同时又可通过自我分化的遮掩效应作用于NSSI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效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月以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线上收集问卷938份,采用手机依赖问卷和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938名学生,自我肯定平均得分为6.09±2.48、忧虑平均得分为0.99±1.53、焦虑平均得分为1.23±1.68、心理健康状况总平均得分为5.14±4.57和手机依赖总平均得分为60.09±12.64。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和手机依赖性与自我肯定成负相关,与忧虑、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分成正相关(均P0.01)。结论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手机依赖现象有待改善,手机依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可通过降低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132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119.76±19.32)分,日常生活管理行为得分为(23.13±3.51)分,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为(62.88±10.27)分,社会心理管理行为得分为(33.75±5.54)分。年龄11~14岁、病程>4年、监护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儿的日常生活、疾病医学、社会心理得分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年龄7~10岁、病程<2年或2~4年与监护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患儿(日常生活:t=4.838,F=8.928、8.764;疾病医学:t=3.507,F=9.205、6.514;社会心理:t=3.901,F=12.028、9.635;自我管理行为总分:t=3.865,F=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