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李孔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孔定教授的门诊病历,提取其中治疗COPD且记录完整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频数、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76首,涉及中药146味,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芩、甘草、南沙参、赤芍、黄精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和三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5方。结论李孔定教授治疗COPD用药具有治肺活血、温清并施、培土生金、扶正与祛邪兼顾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筛选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31味,总用药频次3606次。COPD证型以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壅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阻肺证等为主。症状以咳嗽、喘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发热、乏力等为主。高频药物有茯苓、苦杏仁、甘草、法半夏等。药物四气以温热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肺、肝、脾、胃经。以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规则有20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4个新处方,因子分析可提取公因子9个。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以化痰止咳、补虚、利水、理气、活血等为基本治则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王孟英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从《重订王孟英医案》温热案中筛选出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药,将所得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王氏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从医案中筛选出处方116个,用药总频次1444次,涉及178味中药,频率 ≥ 10%(频次 ≥ 12次)的高频药物共41味,其中排名前5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竹茹(52次,44.83%)、栀子(47次,40.52%)、黄连(45次,38.79%)、知母(43次,37.07%)、玄参(40次,34.48%);高频药物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59条药物组合,其中2味、3味、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1、36、12条;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方。结论 王孟英治疗温热病尤为注重温病传变规律,擅用经方,食药相合,以清热类方药为主,结合祛痰理气、滋阴凉血生津之法,同时兼顾肺胃,豁痰理气、斡旋气机以调其愆滞,使气顺、痰消、热去而诸症自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 2016软件对《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治疗消渴的相关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图。结果 收集处方148条、中药176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共有18味,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对药5组,角药22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5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太平圣惠方》重视火热邪气与气阴两虚在消渴病病机中的重要性,治疗以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为主,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内服中药治疗丹毒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药内治法治疗丹毒提供相关用药思路。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的建库以来关于中药内服治疗丹毒且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学术论文,筛选后运用软件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对药物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涉及67个处方,单个中药使用频率≥15的共17味。核心药物包括金银花、牡丹皮、紫花地丁等。以寒性、苦、甘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肝、心、肺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种不同功用的药物组合,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活血散瘀、益气托毒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前二的药物组合为金银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牛膝。结论 在中药内服治疗丹毒时,应以苦甘性药物为主。予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理气活血、益气托毒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发表的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对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其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67首,中药77种,使用频数≥10的中药共16种,其中茵陈的使用频数最高。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多属肝经,药物功效以清热、利水渗湿为主。药物关联规则中高频药对以茵陈-栀子、茵陈-大黄、栀子-大黄为主。药物聚类分析得到了5个聚类。结论:临床上以湿热郁蒸型胎黄多见,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多以清热利湿退黄的治法为主,方中药物以苦、寒药物居多,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后天脾胃。  相似文献   

7.
陈霞  白妍  王顺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4):572-575+60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王顺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并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搜集王顺教授在2018年1月—2021年8月门诊治疗失眠的医案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软件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IBM 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89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07味,累积次数3 358次,方中出现频次≥45的中药为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当归、地黄等30味,大多数为安神药,药性多平、温、微寒,药味多甘、苦、辛,归经多属肝、心、肾经。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35条。经系统聚类分析归为5类。结论:王顺教授治疗失眠主要以安神定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宗旨,根据具体证型选用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春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教授临床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有效处方,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38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高频药物21味,功效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多归肝、肺、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药物。结论:刘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要治法,兼顾活血、化痰,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悸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悸的处方,应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情况进行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药物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太平圣惠方》治疗心悸的方剂180首,包含中药212味,中药涉及药性总频次1 909次,其中人参、甘草、茯神等药物出现频次较高;从药物功效分析,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及平肝息风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物多归心经、脾经、肺经。通过关联分析获取二项、三项、四项、五项关联规则共103条,对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获取药物常用组合聚类群3组。[结论]《太平圣惠方》中心悸的治疗用药具有温补安神、清泻心火、肺脾同治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处方,建立数据文件。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01首方剂,涉及中药223味,黄连、甘草、海螵蛸、吴茱萸等使用频数最多;常用药物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寒居多,药味以苦、辛居多,归经以脾、胃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12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结论 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多以调和脾胃、理气降逆为主,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痰止咳平喘、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研究,提取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0篇,涉及有效处方61首,涵盖中药173种。高频药物包括当归、黄芪、川芎、甘草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多为甘、苦、辛味,归经以肝、脾、肺经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2条二项关联;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组方侧重益气补血及活血化瘀法的使用,重视通补兼施,祛邪的同时强调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吴鞠通治疗小儿痘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吴鞠通医案》小儿痘证相关条文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收集到处方214首、中药130味、总使用频次2307次。其中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共有15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队,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8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吴鞠通治疗小儿痘证注重辨证,灵活应用凉泻或温补之法,重点在于解毒,需彻底清除痘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含桑枝处方用药规律,为桑枝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的《新安医家痹病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摘录含桑枝的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及关联网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5首处方中共涉及184味中药,出现频数位于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桑枝、当归、桂枝、秦艽、姜黄;药性主要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则以归肝、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和发散风寒药;依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出了半夏-苍术、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等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药对有28个;根据药物关联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桑枝、防己、杏仁、独活、陈皮、杜仲、续断、狗脊、天麻、生姜。[结论]新安医家运用桑枝配伍方剂治疗痹证,组方规律明确,核心药物组合对痹证的中医治疗及桑枝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曹志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67例曹志群治疗UC的门诊病案,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运用IBM SPSS 23.0、IBM SPSS Modeler 14.1对出现频率>2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67首临床处方共涉及中药107味,高频药物有黄芪、薏苡仁、败酱草、乌梅、仙鹤草、当归、木香、黄连等,功效以补虚、清热、止血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要,归经以肝、脾、胃为最;关联规则主要为薏苡仁、黄芪、败酱草、当归、乌梅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因子分析共得到8个公因子。结论:曹志群根据UC脾虚湿蕴-湿热瘀阻-奇经虚损的病机演变过程,以健脾祛湿作为基本治则,辅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益气养血、祛瘀导滞等治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发现庄礼兴教授腰痛病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病例223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次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1及Gephi 0.92分别进行关联法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23张,涉及中药116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鸡血藤、甘草、白芍、当归、牛膝;使用频次>7的药物,以温、平和甘、苦、辛味为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居多。对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形成4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药对规则3条。复杂网络分析形成了以鸡血藤、牛膝、当归、白芍、桂枝、桑寄生、细辛、牛大力、千斤拔、甘草为主的核心网络。结论: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时注重活血温经、补肾祛湿,在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临床上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至2021年10月1日的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腧穴处方和药物处方,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SPSS24.0软件,统计腧穴和药物使用频次,进行腧穴、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 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45首,共涉及33个腧穴和111味药物。腧穴的总使用频次为457次,得到腧穴核心处方:关元、气海、神阙、三阴交、子宫;药物的总使用频次为957次,得到核心药物处方:延胡索、当归、肉桂、细辛、川芎;共涉及9条经脉,常用经脉为任脉、脾经、膀胱经;腧穴关联分析结果以关元—气海为主;药物关联分析结果以莪术—三棱、肉桂—丁香为主。对高频腧穴及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高频腧穴及高频药物分别聚成5类。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以选取腹部任脉腧穴为主,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之意;补血活血,温经散寒,理气调经止...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枫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黄枫教授门诊治疗腰痛的有效病例 的病案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纳入的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布的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IBM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239首处方,涉及75味中药。使用频次≥20次的高 频中药有23味,居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醋延胡索、狗脊、白术、两面针、盐牛膝、生地黄、续断、薏苡仁、丹参。药性 分布以温性药物占比最高,药味分布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的支持度居前 20位的药物组合中,醋延胡索、狗脊、白术、两面针为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合。【结论】黄枫教授治疗腰痛以 三因制宜、治病求本为原则,多采用活血行气止痛、滋补肝肾药物,兼顾益气健脾,其辨治腰痛的思路可为临床腰痛的治 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复方防治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运用中医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文献,从中筛选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服用中药复方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的文献,提取有效方药,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Gephi0.9.2分别对方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113首,涉及中药108味,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3味,药物功效以理气药、补虚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厚朴-大黄-莱菔子”“厚朴-木香”“厚朴-枳壳”为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配伍;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4个聚类;复杂网络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整理好的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该病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IBM SPSS Modeler 18统计临床用药频数频率、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处方76首,涉及中药117味,药性以平、微温为主,药味以甘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其中菟丝子的使用频次最高;菟丝子20g的剂量使用频次最高;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23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6种。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常与药性平、微温,药味苦、甘,归脾、肝、肾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对中医临床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