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情稳定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共12周的有氧运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6 min步行测试(6MWT)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疲乏量表(FS-14)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疲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6MWT距离和FS-14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6MWT距离和FS-14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对照组6MWT距离和FS-14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2.
疲乏是长期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发生率可达70%,而抑郁症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本研究通过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与抑郁状况,对两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可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35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纳入122例患者,并根据患者感染SARS-CoV-2行前后对照,比较感染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凝组和非高凝组。结果:SARS-CoV-2感染后,MHD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而C反应蛋白、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存在高凝倾向。与非高凝组相比,高凝组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升高,血尿素氮和血白蛋白水平降低。结论: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MH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出现高凝倾向,且可能与白蛋白水平降低相关,应密切监测SARS-CoV-2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动态调整透析处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07-110
目的 探讨绳带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营养神经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绳带疗法。两组均干预8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态参数(步长、步宽和步速)、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平均步长、步宽和步速较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FMA-L评分和改良MBI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绳带疗法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步态,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音乐疗法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功能、负性情绪及疲劳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运动-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负性情绪及疲...  相似文献   

6.
黄爱玲  张索珍  宋芬 《吉林医学》2012,33(6):1149-115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运动,试验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有氧运动处方进行规律运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疲乏量表的测定。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疲乏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缓解腹膜透析患者的疲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老年患者通过太极拳运动结合肌肉锻炼,其关节功能及肌力的变化.方法: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社区中选取100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运动疗法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持续4周.分别于干预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时应用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210例,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及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LMWH)肝素抗凝治疗,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n=70)、止血带组(n=70)和干预组(止血带联合术后LMWH组,n=70)。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显著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血带组患者PT、aPTT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3天,3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血带组患者D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止血带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干预组,7.1%和4.3%(P0.05)。结论术中使用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术后采用LMWH抗凝,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止血带下肢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下肢手术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应用下肢气囊止血带(压力480 mmHg,持续60 ~ 90 min).缺血预处理:A组未作处理;B组患者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交替循环3次,再灌注10 min;C组患者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A组不做缺血予处理.分别检测用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 PT、TT、APTT、FIB数值;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 果与T0比较,A、B、C组患者T1时MAP、HR显著降低,PT、APTT明显升高,TT显著降低(P<0.05),与T1时点比较,A、B、C组患者T2、T3时MAP、HR明显升高(P<0.05),FIB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时间点MAP、HR明显升高,B、C组患者T2时间点,B组患者T3时间点FIB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1时间点MAP、HR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种缺血预处理都可以有效减轻止血带所致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6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恢复期均采取下列康复治疗:(1)床上训练;(2)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3)从坐到站起训练;(4)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5)步行训练;(6)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主动、被动运动训练。结果脑卒中住院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FMA评分及康复训练前后下肢肌力,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脑梗死患者80例(Brunnstrom Ⅰ~Ⅲ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后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BBS平衡功能量表、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mR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RS)、平衡功能评分(B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 min/次,1次/日).两组均经过3个阶段:1 ~3周为第一阶段,4~5周为第二阶段(治疗间歇期,即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5~8周为第三阶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中运动功能部分的转移和行走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个阶段治疗后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第二阶段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阶段实验组FMA和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76例不完全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下肢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 C)、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加用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平衡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且综合治疗优于对照组(P〈0.01); 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min所需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杜秋 《四川医学》2014,(6):666-66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对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对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6h(T1)、术后24h(T2),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Fbg)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 DVT)发生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T0相比,在T1、T2时间点,两组PT、TT时间明显延长,而观察组APTT时间明显延长,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纳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0例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对患者进行登记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和疲乏水平.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和疲乏总分...  相似文献   

19.
梁蕊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46-1248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步行、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步行、运...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症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液透析患者54例,于透析前后测定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对其透析前后结果进行分析,以68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FⅦ:C、FⅧ:C、FⅩ:C、FⅪ:C与对照组比均明显增高,PLT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PT、FIB、DD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后FⅦ:C、FⅧ:C、FⅩ:C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DD、FIB透析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透析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紊乱,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存在高凝状态;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的紊乱,可能进一步加剧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