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鞘内注射吗啡组(IM组)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组(EM组),每组100例。均行腰硬联合阻滞,I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含吗啡0.1 mg的0.5%罗哌卡因12~15 mg;E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不含吗啡的0.5%罗哌卡因12~15 mg。术毕IM组直接拔出硬膜外导管,EM组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均使用曲马多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48 h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M组与EM组手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是2.92±1.80和3.9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24 h静态评分、手术后12和48 h疼痛评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鞘内与硬膜外吗啡镇痛在安静状态下镇痛效果相似,手术后24 h活动状态时鞘内镇痛效果好于硬膜外镇痛。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是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明胶海绵(GS)微粒介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包括盐酸布桂秦、吗啡等常用止痛药物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法(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腹泻、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5%、10.0%、25.0%、7.5%、12.5%,与对照组的12.5%、7.5%、20.0%、20.0%、1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3、6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7±0.43)、(1.83±0.39)、(2.01±0.67)、(2.39±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0.57)、(4.39±0.57)、(4.75±0.78)、(5.03±0.84)分,BCS评分分别为(2.61±0.13)、(2.41±0.83)、(2.35±0.54)、(2.18±0.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7±0.63)、(1.08±0.63)、(1.07±0.41)、(0.95±0.59)分,Ramsay评分(3.53±0.09)、(2.84±0.90)、(2.93±0.35)、(2.02±0.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64)、(1.38±0.56)、(1.21±0.41)、(1.13±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VAS、BCS、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介入栓塞大肝癌止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吗啡鞘内输注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吗啡方式镇痛,实验组患者采用鞘内输注吗啡方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24 h、72 h、1周,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26±0.25)、(4.56±0.15)、(4.31±0.2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3±0.18)、(5.19±0.24)、(4.82±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37.52±6.46)、(36.69±7.12)、(45.38±7.25)、(43.82±6.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3±6.97)、(14.25±5.38)、(24.26±6.58)、(21.73±5.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鞘内吗啡镇痛致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进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穿刺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所有患者选择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给予1%罗哌卡因2 mL、吗啡0.3 mg。记录给药后24 h内患者瘙痒程度评分,同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寒战、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24 h,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38.3%,20.0%,给药1 h后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1±0.4),(3.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可以有效缓解鞘内吗啡镇痛引发的皮肤瘙痒,且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镇痛泵, 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 观察组使用昂丹司琼+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 比较两组手术完成时、术后30 min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变化,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27±0.50)分、(2.24±0.63)分、(1.71±0.55)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1.52±0.47)分、(3.20±0.58)分、(2.23±0.59)分(t=2.55、7.84、4.51, 均P < 0.05), 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 的Ramsay评分分别为(4.22±0.41)分、(3.22±0.43)分、(3.02±0.3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4.02±0.32)分、(3.01±0.27)分、(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采取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研究组采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产妇产后2 h、12 h、24 h分别采用VAS评分系统分别对其切口疼痛、宫缩痛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切口疼痛:研究组术后2 h VAS评分为(2.15±0.73)分,术后12h VAS评分为(2.01±0.85)分,术后24h VAS评分为(1.75±0.62)分;对照组分别为(2.73±0.52)分,(2.74±0.72)分,(2.03±0.5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宫缩痛:研究组术后2h VAS评分为(1.73±0.58)分,术后12h VAS评分为(2.33±0.79)分,术后24 h VAS评分为(2.51±0.68)分;对照组分别为(1.82±0.63)分,(4.13±0.63)分,(3.17±0.52)分,两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能够更有效地减轻剖宫产术后宫缩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剂量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2 mL+0.6 mL生理盐水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用硬膜外罗哌卡因镇痛.3组生理盐水内含吗啡剂量分别为A组0.12 mg、B组0.08 mg、C组0 mg(对照组).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4,8,12,24 h时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术后8 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1),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8mg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效果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镇痛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依据康复锻炼期接受不同的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给予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毕拔管后,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静息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7 d康复锻炼VAS评分;术后4~7 d的功能锻炼期持续被动运动(CPM)度;关节CPM达到出院目标角度时间、膝关节外科学会(K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拔管后、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静息与运动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7 d康复锻炼VAS评分分别为(2.41±0.62)、(2.78±0.71)、(2.71±0.76)、(2.13±0.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0.94)、(3.89±1.04)、(3.71±0.83)、(3.68±0.81)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7 d的CPM度分别为(81.32±8.81)、(92.09±8.37)、(9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引导斜肋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麻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斜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与静脉镇痛组(B组).A组于术后行腹腔镜引导斜肋下入路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含5 mg·L-1肾上腺素)30 mL同时静脉泵注生理盐水2mL·h-1.B组同样行腹腔镜引导斜肋下入路双侧腹横肌平面穿刺注射30 mL生理盐水而静脉泵注舒芬太尼1 mg·L-1,2mL h-1.当视觉模拟(VAS)评分≥4分或患者需要时单次静注吗啡1 mg作镇痛补救.比较两组术后1、4、8、12和24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首次吗啡使用时间,记录术后24h单次静注吗啡次数、吗啡的总用量、镇痛满意度、观察并记录术后注药完毕、1、4、8、12、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1、4、8、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而24 h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吗啡的使用情况:A组和B组首次注射时间分别为(7.0±0.5)h和(3.0±0.9)h(P<0.01);补充次数分别为(1.6±0.6)次和(3.2±0.7)次(P<0.01);总用量分别为(1.6±0.6) mg和(3.2±0.7) mg(P<0.01).镇痛满意度B组97分高于A组93分;两组生命体征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例,A组则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均无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引导斜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能提供有效的镇痛,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观察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静脉注射吗啡镇痛,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照组患者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h、5h、10h、20h时,用NRS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Ramsay静脉评分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记录患者手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总次数以及有效次数,计算两组患者的吗啡用量.结果 术后1h、5h时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5h、10h、20h时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的PCIA总数、有效次数以及吗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事件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 (SAPB) 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 (P组) 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 (S组) 2组术毕均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PCIA), S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APB, 注射0.375%罗哌卡因 0.4 mL/kg。记录2组患者术后6 h、 12 h、 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及术后30 min、 1 h 、 2 h、 6 h、 12 h、 24 h NRS疼痛评分若NRS疼痛评分大于4分,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 必要时可重复, 并记录镇痛补救比例、 术后RAS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 瘙痒、 呼吸抑制、 心动过缓、 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术后30 min、 1 h 、 2 h、 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 (P<0.01), 2组术后12 h及24 h 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NRS疼痛评分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 (P>0.05); S组术后6、 12、 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 (P<0.0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及组间的RASS镇静评分, 镇痛补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能明显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吗啡消耗量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鞘内吗啡镇痛、皮下自控镇痛以及鞘内吗啡联合皮下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级。随机分为鞘内吗啡镇痛组(A组)、皮下自控镇痛组(B组)和鞘内吗啡联合皮下自控镇痛组(C组),每组100例。A组鞘内吗啡0.6 mg,B组术终前接皮下自控镇痛泵,C组鞘内吗啡0.4 mg+皮下自控镇痛(镇痛泵于术后12 h开启)。记录三组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 h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C组的VAS评分于术后8,12 h明显低于B组,术后24,48 h明显低于A组。结论:鞘内吗啡、皮下自控镇痛均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将鞘内吗啡与皮下镇痛联合应用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各自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75±1.51)、(2.17±0.17)、(0.64±0.35)分,低于对照组(4.55±1.74)、(3.99±0.25)、(2.18±0.55)分,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72 h的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6.45±1.56)、(27.07±1.48)、(28.39±1.41)分,高于对照组的(20.02±1.31)、(26.15±1.22)、(27.26±1.38)分,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观察组TT、PT、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以及72 h的NRS评分分别为(2.01±0.13)、(0.80±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1±0.30)、(1.01±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精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68.42±6.85)、(69.84±6.23)、(69.46±5.82)、(69.65±5.79)、(69.85±5.68)、(69.96±5.71)、(69.78±5.64)、(69.85±5.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01±6.05)、(60.02±6.02)、(59.87±4.61)、(59.89±6.64)、(60.18±6.43)、(61.08±4.69)、(61.01±4.85)、(60.08±4.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72 h后,观察组镇痛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对其应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进行镇痛的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够帮助实现个体化镇痛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葛卫红  连燕舒  骆璇  彭婕  马虹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215-1217
目的:考察吗啡红细胞载体对胸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40例胸部手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自体全血制备的吗啡红细胞载体溶液或普通盐酸吗啡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结果:试验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首次使用哌替啶止痛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24 h内血浆中均可检测到吗啡的存在,半衰期为(6.48±1.56)h(n=10),与文献报道吗啡体内半衰期2.5~3 h相比明显延长.结论:吗啡红细胞载体显著延长了吗啡的药效和镇痛时间,是一种长效、安全的术后镇痛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优化吗啡鞘内注射的临床剂量。方法将我院96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组,每组24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ESA)。鞘内注药:A组:0.5%的罗哌卡因15mg;B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0.3mg;C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0.6mg;D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1.2mg。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C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显着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效果上C组与B组镇痛效果满意,C组在各时段均优于B组的镇痛作用。在不良反应上,吗啡用量越少,不良反应亦越少。结论鞘内注射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可减少局麻药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思彦  赵清风 《中国医药》2011,6(11):1378-138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颅骨修补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吗啡组、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20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1 mg/ml、芬太尼10μg/ml、舒芬太尼1μg/ml.比较行自控镇痛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3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均较满意,VAS评分以芬太尼组评分最高[(34.4±21.9)分],与吗啡组及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4.3±18.3)、(27.1±17.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RS评分以芬太尼组评分最低[(1.4±0.6)分],与吗啡组及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1±0.7)、(1.9±0.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芬太尼组24h平均药量与吗啡组、舒芬太尼组[3组分别为(40.3±19.2)、(26.6±12.9)、(28.9±12.9)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吗啡组术后24h平均动脉压与术前相比[分别为(81.22±11.17)、(91.77±7.25)mm 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以吗啡组不良反应较多,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最高,其中恶心8例(40%),瘙痒4例(20%),与舒芬太尼组(恶心、瘙痒各1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常用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法都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其中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而不良反应较少,可望在脑科术后镇痛方面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超前镇痛在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术前1 d,试验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胶囊超前镇痛;对照组患者不予超前镇痛。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2、24、48、72 h静息疼痛评分(VASr),术前、术后48 h、术后72 h活动疼痛评分(VASm),术后72 h内等效吗啡用量,术前及术后24、48、72 h夜间睡眠时间,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2、24、48、72 h,试验组VASr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48、72 h,试验组VASm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72 h内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8、72 h,试验组夜间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18%(6/33),低于对照组的45.45%(15/33)(χ2=5.657,P=0.017)。结论 普瑞巴林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人工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A组)212例和择期首次剖宫产的二胎产妇(B组)208例,术中麻醉方法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产妇术后1、2、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性镇痛治疗情况.结果 A组术后VAS评分8 h(4.51±1.79)分,12 h(4.86±1.92)分;B组8 h(2.86±1.13)分,12 h(2.75±1.03)分.两组8、12 h产妇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明显区别于首次刮宫产者,临床医师应重视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德宏州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后采取布托啡诺镇痛,对照组术后采取芬太尼镇痛。比较2组术后4 h、8 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镇静评分及术后4 h生命体征指标。结果 2组术后4 h、8 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5)。试验组镇静评分为(2.89±0.60)分高于对照组的(2.20±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8,P<0.05)。2组术后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镇痛中采用布托啡诺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获得和芬太尼基本相同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镇静效果更好,呈现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