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7例, 女性2例, 平均年龄58岁(范围39~74岁)。患者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肿瘤分别发生于胃(6例)、右半结肠(2例)和十二指肠(1例)。5例行手术治疗, 平均最大径6.7 cm(范围5.0~8.7 cm)。镜下观察见片状分布的圆形至上皮样未分化细胞,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易见, 局灶区域瘤细胞呈横纹肌样, 并失黏附性。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 但1例瘤细胞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 1例含有梭形细胞成分。5例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 1例间质伴有黏液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 8例肿瘤完全失表达BRG1(SMARCA4)和BRM(SMARCA2), 1例部分失表达BRG1和BRM。除1例部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外, 其余8例或极少量瘤细胞表达(<5%, 5例)或为阴性(3例)。此外, 4/7例、4/6例和4/5例还分别表达CD34、SOX2和...  相似文献   

2.
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 SMARCA4-DUT)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 以失表达SMARCA4为特征, 常共失表达SMARCA2, 可发生于多部位和多脏器。本例发生于6个月女婴左肾, 就诊时伴有双肺和肝脏转移。镜下肿瘤由成巢或成片的上皮样细胞组成, 部分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CD34, 但保留表达INI1(SMARCB1), 失表达BRG1(SMARCA4)和BRM(SMARCA2)。此外, 瘤细胞过表达SOX2、SALL4和p53。SMARCA4-DUT代表了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患者预后差, 常在诊断后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 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在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为首次诊断依据的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11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 分析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并分析患者相应的原发或转移病灶的组织学标本病理特征, 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54~77岁, 中位年龄64岁, 9例有长期吸烟史。多伴咳嗽、发憋、胸痛症状, 均伴胸腔或心包积液。影像学提示原发部位肺部9例, 纵隔1例, 肺及胸壁均累及1例。其中3例有外院肺肿瘤手术史, 1例有对侧肺腺癌手术史。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大且异型性明显, 核质比增大, 核大圆形, 核仁明显, 部分核形不规则, 胞质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SMARCA4/BRG1均失表达, 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7均阴性, SMARCB1/INI1均阳性;7例CD34阳性, 4例突触素弱阳性, 2例SALL4弱阳性。组织学标本瘤细胞黏附性差, 不规则片状或巢状排列, 横纹肌样, 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例男童年龄分别为7岁(例1)及12岁(例2),病变部位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临床表现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的无痛性占位,肿瘤最大径4.5~7.0 cm。镜检:低倍镜下2例瘤细胞均呈弥漫片状及交织束状排列,瘤细胞疏密不等,呈圆细胞样、上皮样及梭形,肿瘤性间质为黏液性及胶原样基质,均可见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均易见。例1以黏液样间质为主;例2以胶原化背景为主。免疫表型:2例具有肌源性分化,表达desmin和SMA;部分表达CD99;SMARCA2、SMARCA4(BRG1)、SMARCAB1(INI-1)、ARID1A、H3K27ME3表达均无缺失,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60%、20%。2例随访时间8~22个月,例1未见复发及转移,例2复发,出现可疑肺转移。2例均检测到SMARCA4融合,分别为SMARCA4-DOCK6融合及SMARCA4-VEZF1融合。结论 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标本中根治标本6例,穿刺标本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男性11例,女性1例。其中9例有长期吸烟史。眼观:肿瘤最大径1~6.8 cm,均为灰白色肿物,伴有坏死和出血。镜下见肿瘤均由弥漫一致的大圆细胞构成,成片分布,填充肺泡腔式生长,可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及CK7均弥漫阳性,vimentin、TTF-1、NapsinA、CgA、CD34、ALK、ROS1、NUT均阴性,INI-1均阳性,Hep Par1均不同程度阳性。除1例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区域SMARCA4阳性)外,其余11例肿瘤细胞SMARCA4均完全阴性。1例肿瘤细胞CD56、Syn少量阳性,1例SALL4少量阳性,其余肿瘤细胞上述标志物均阴性。3例部分肿瘤细胞p63及p40阳性,余肿瘤细胞均阴性。4例肿瘤细胞SOX2阳性。2例p53为突变型,其余为野生型。7例CK5/6不同程度阳性。9例Ki-67增殖指数>70%,3例增殖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 探讨此类疾病日常诊断要点及分析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病例, 复阅HE切片,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记录临床病理学信息,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计检索出相关病例8例。其中包括根治标本3例, 活检标本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8)岁, 男性6例, 女性2例。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7例仅见未分化癌区域, 1例伴有中分化管状腺癌成分, 8例未分化区域均呈实性弥漫性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中-重度异型, 可见1~2个核仁, 胞质较丰富、上皮样, 细胞边界不清, 部分病例伴有明显横纹肌样细胞分化, 细胞黏附性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8例未分化癌均表现为SMARCA4(BRG1)染色阴性, 7例进行SMARCA2(BRM)及SMARCB1(INI1)染色病例中, 4例BRM表达缺失, 2例呈弱阳性, 1例弥漫阳性, 7例INI1均为弥漫强阳性。少部分患者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呈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SWI/SNF复合体缺失的产甲胎蛋白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胃SWI/SNF复合体缺失的产甲胎蛋白腺癌4例, 复习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二代测序结果及临床治疗经过,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3例, 女性1例, 临床主诉腹痛、嗳气和黑便, 其中3例血清甲胎蛋白显著升高, 内镜均显示溃疡型病变。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片状或巢状生长, 表现为典型肝样腺癌特征;2例部分区域呈腺样生长, 腺样区域胞质透亮, 表现为肠母细胞分化。肿瘤细胞核显著异型, 可见显著大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肝样腺癌标志物甲胎蛋白、GPC3和SALL4均阳性, 广谱细胞角蛋白和E-cadherin均未见缺失表达。SWI/SNF复合体亚基表达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即INI1(SMARCB1)、BRG1(SMARCA4)、BRM(SMARCA2)、ARID1A蛋白, 4例肝样腺癌区域及肠母细胞分化区域均为SMARCA2缺失表达, 其中1例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IC重排肉瘤(C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6例CRS的临床病理资料, 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 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3例, 女性3例, 发病年龄3~58岁(平均年龄32.8岁)。软组织3例, 子宫2例, 肺1例。镜下观察, 肿瘤由弥漫片状的未分化性圆细胞构成, 呈结节状生长;细胞异型明显, 细胞核呈空泡样, 部分细胞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多见;胞质透亮或呈弱嗜酸性;局灶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横纹肌样形态;肿瘤内可见地图样坏死及间质黏液变性。免疫表型:CD99局灶阳性(5/6)、WT-1核阳性(4/6)、Fli-1阳性(4/6)、ERG阳性(3/6)、cyclin D1阳性(6/6);其中1例CIC-NUTM1基因融合肿瘤显示NUT核弥漫阳性。INI1表达未缺失(6/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6例患者均显示CIC基因重排。其中, 二代测序显示存在CIC-NUTM1基因融合的患者, CIC和NUTM1分离探针均显示阳性。术后随访3~21个月, 1例因病死亡, 5例带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TRK重排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及会诊病例5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1例, 福州台江医院病理科1例, 共7例NTRK重排子宫肉瘤, 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女性患者, 年龄16~82岁(平均47岁, 中位50岁)。镜下观察, 均呈梭形细胞肿瘤, 束状、交织状排列, 细胞丰富, 细胞异型不等, 核分裂象(2~15)个/10 HPF(平均5个/10 HPF, 中位3个/10 HPF), 少数有上皮样细胞, 5例(5/7)呈腺肉瘤表现, 可见血管外皮瘤结构;间质可黏液变性、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 瘤细胞呈CD34(7/7)、S-100蛋白(7/7)及pan-TRK(7/7)阳性, CD10(2/7)、cyclin D1(1/7)及平滑肌肌动蛋白(2/7)灶性阳性, SMARCA4、FH、SDHB及H3K27me3蛋白无缺失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7例均见NTRK1基因分离而NTRK3基因无分离;行DNA二代测序检测, 2例为TPR-NTRK1融合亚型, 各有...  相似文献   

10.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和成人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和成人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分析5例MEST和4例囊性肾瘤,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5例MEST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5岁;囊性肾瘤中男性3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血尿.大体观察:MEST界清无包膜,切面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其中3例旱实性,1例呈囊实性,另1例呈多囊性其间为厚的纤维分隔;囊性肾瘤有包膜,切面呈多囊性,囊壁薄,无实区和坏死厌.镜下观察:MEST由不等量增生、囊性扩张的腺上皮与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间质细胞混合组成,两种细胞成分无明显异形,2例局部衬覆子宫内膜样或输卵管样上皮;囊性肾瘤为多房囊腔组织,囊壁薄,内衬单层上皮.免疫表型:9例上皮细胞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MEST间质梭形细胞波形蛋白(5/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5)、结蛋白(4/5)、CD10(5/5)、ER(4/5)和PR(4/5)呈阳性表达,HMB45、CD34、CD117和S-100蛋白呈阴性;囊性肾瘤间质成分波形蛋白(4/4)、SMA(4/4)、结蛋白(1/4)阳性,ER(3/4)和PR(1/4)少量细胞阳性,CDIO、HMB45、CD34、CDll7和S-100蛋白呈阴性.结论 (1)MEST和囊性肾瘤均是少见的肾脏肿瘤,大多为良性.(2)MEST间叶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2例有MaUerian管上皮分化特征.(3)MEST和成人囊性肾瘤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有很多相似性,可能为位于同一肿瘤谱系两端的肿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的病例。患者女, 52岁。胆总管肿瘤根治标本, 肿瘤大部分区域呈管状、乳头状、筛状、微囊性结构, 偶见Schiller-Duval小体, 细胞呈柱状、立方状, 细胞质透明, 内含有嗜酸性小体, 部分区域呈滋养层细胞形态, 诊断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18、CK19, 部分表达CK20、CD10、CDX2;p53弥漫强阳性, MSH2、MSH6、MLH1、PMS2均阳性。卵黄囊瘤成分部分表达SALL4、Glypican3, 灶性表达甲胎蛋白。绒毛膜癌成分弥漫表达SALL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二代测序显示TP53、SMARCA4、U2AF1基因的突变, CDKN2A基因拷贝数缺失, 微卫星稳定。术后短期肿瘤进展并伴有肝、肺转移, 血清HCG水平显著增高(>12 000 IU/L), 肝转移肿瘤穿刺结果为绒毛膜癌, 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 化疗7个周期, 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颅底SMARCB1/INI1缺失性差分化脊索瘤(poorly differentiated chordoma, P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整理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诊断的脊索瘤139例, 其中5例诊断为SMARCB1/INI1缺失性的PDC, 收集此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 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NA甲基化测序检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DC均发生在中颅底斜坡, 平均年龄6.4岁(3~16岁);3例女性, 2例男性。形态学上, 缺乏脊索瘤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表现为成片或巢片状分布的上皮样或梭形肿瘤细胞, 核分裂象活跃, 均见坏死, 可见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免疫表型特征上, 表达脊索瘤常见免疫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及brachyury, 同时SMARCB1/INI1核表达缺失。2例S-100蛋白阳性, Ki-67阳性指数高(20%~50%), 均存在p53过表达。需要与儿童颅底发生的SMARCB1/INI1缺失性肿瘤或具有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肿瘤进行鉴别。其中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PHE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复习.结果 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岁(10~70岁).3例原发于骨内,均为多骨性累及,其中1例伴发皮肤结节;另3例分别表现为软组织局部肿块、皮肤和软组织多灶性病变及皮肤黑色斑块.影像学检查:3例骨病变均表现为多骨性骨质破坏,1例皮肤和软组织多灶性病变累及多个组织平面.眼观:送检肿瘤组织呈灰白、灰红或灰褐色,直径0.5 ~4 cm,平均2 cm.镜检:病变边界不清,可累及真皮、皮下、肌肉或骨组织.肿瘤主要由疏松条束状、结节状或片状分布的胖梭形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内瘤细胞呈上皮样,间质内可见散在的中性粒细胞.高倍镜下见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形态上类似横纹肌母细胞.除1例局部区域外,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为1~2个/10 HPF.部分区域内可见炎性或液化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K(AE1/AE3),不同程度表达CD31和FLI1,INI-1标记显示无缺失,Ki-67平均增殖指数约5%.本组6例中2例复发,其中1例在短期内发生双肺转移.结论 PHE是一种局部易复发偶有转移的中间性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嗅癌(olfactory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初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或不能确定诊断的鼻腔鼻窦肿瘤共21例, 其中3例复诊为嗅癌, 并以其余18例肿瘤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21例病例中3例嗅癌患者, 男性2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7岁。镜下见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或分叶状生长方式为主, 周围常见丰富的纤维血管性间质。肿瘤内可见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 局部见明显的神经纤维性基质成分。部分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主要呈短梭形或椭圆形, 界限不清, 胞质少至中等, 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腻, 1个至数个小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3例嗅癌均见呈轻度异型腺体, 部分腺腔内见纤毛。肿瘤至少弥漫性表达1种上皮性标志物, 且同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瘤细胞部分表达p40及p63, 癌巢周围的支持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肿瘤细胞不表达NUT、CD99和结蛋白, SMARCA4(BR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对4例恶性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2~65岁(平均50岁)。肿瘤部位:纵隔1例,阔韧带1例,回肠1例,结肠1例。肿瘤最大径6~18 cm(平均10.75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胞质丰富、空泡状、嗜酸性;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4/4)、Melan-A(3/4)、Cathepsin K(4/4)、α-SMA(4/4)和H-Caldesmon(3/4)阳性;desmin(2/4)和CKpan(1/4)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1%~30%。分子病理检测:例1和例4均未检测到C-Kit及PDGFR-α基因突变信号。结论恶性PEComa诊断依赖于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具有中肾形态特征的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子宫颈中肾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 MA)及2例子宫体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 MLA)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例患者发病年龄47~76岁,平均65岁,以绝经后阴道出血常见。MLA/MA可见弥漫或局部黏液样变伴炎细胞浸润的肿瘤间质背景,组织形态结构多样,表现为单腺管状伴腺腔内嗜酸性分泌物、筛状、乳头状、导管状伴导管内低级别乳头状瘤样生长,少数呈梭形平滑肌瘤样、性索样及鞋钉状透明细胞样。免疫表型:GATA3、DNA错配修复蛋白及SMARA4均阳性,p53野生型,p16阴性或斑驳非钟点状阳性,Napshin A、PR及WT1均阴性;3/4例CR核阳性及CD10腺腔腔缘阳性,Ki-67增殖指数25%~60%。随访3~16个月,均无瘤生存,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LA/MA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上相似,但来源可能不同,MLA来源与苗勒管更为相近。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达,并对其中1例做AB/PAS染色。结果 6例SPT中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瘤体平均直径9.3cm;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轴心黏液变性,囊性区常见出血、坏死;其中1例除上述特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印戒细胞样瘤细胞,这些瘤细胞AB/PAS染色阴性,CEA阴性,S-100蛋白阴性,随访至今已4年余,无复发及转移。2例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6例中3例有随访的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检测:6例Vim阳性(6/6),4例α-AT阳性(4/6),3例Syn阳性(3/6),1例CK弱阳性(1/6)、PR阳性(1/6),ER阴性(o/6),EMA阴性(0/6),CEA阴性(0/6),S-100蛋白阴性(0/6)。结论 SPT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与独特的假乳头状结构,偶见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间质可黏液变性;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即使出现包膜及周围胰腺浸润,预后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9岁(范围36~71岁),且均发生于腮腺(4/4)。肿瘤最大径3~4 cm。镜下组织形态类似于高级别乳腺导管癌,肿瘤呈实性、管状排列,可见导管扩张及粉刺样坏死,瘤细胞较大,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CK(AE1/AE3)、EMA、S-100、GCDFP-15、AR、Ki-67均阳性,SMA、CEA、p63、CD56、CGA、Calponin、PR均阴性,1例ER为1+,按乳腺癌HER-2判读标准,2例HER-2为2+,2例为0~1+。随访2例患者(2/4)于2年内发生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与乳腺导管癌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例SMARCA4缺失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代测序,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岁和69岁。肿瘤位于升结肠和回肠,最大径5 cm和2.5 cm。镜下观察:例1上皮样肿瘤细胞具有黏附性,呈条索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 HNF-1α)的表达及其在卵黄囊瘤与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卵黄囊瘤和51例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HNF-1α的表达;对比分析HNF-1α、AFP、GPC-3在卵黄囊瘤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HNF-1α在卵黄囊瘤的瘤细胞胞核弥漫阳性(60/63);在胚胎性癌(0/11)、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0/18)和绒毛膜癌(0/7)中均阴性;仅在畸胎瘤(肠型腺体4/15)中呈小灶阳性。卵黄囊瘤中HNF-1α、AFP、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5.71%、84.13%,特异性分别为92.16%、94.12%、90.20%。结论 HNF-1α在卵黄囊瘤瘤细胞胞核表达广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鉴别卵黄囊瘤和其它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