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细胞蜡块技术在传统的细胞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包括痰液、尿液、灌洗液、浆膜腔积液、脑脊液、妇科(子宫颈或子宫内膜脱落细胞)、穿刺液等标本。文献报道显示细胞蜡块技术利于样本长期保存, 与单纯细胞学涂片、制片相比更能明确诊断肿瘤的组织类型, 提高诊断正确率, 而且可拓展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等检测, 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效率[1]。子宫颈细胞块HE染色形态除具有细胞学特征外, 还表现出一定  相似文献   

2.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26例细胞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细胞学诊断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由细胞学初诊、淋巴结或骨髓活检确诊的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26例,包括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13例,纵隔包块细针穿刺1例,胸腔积液9例,心包积液1例,脑脊液2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查见较多中等偏小的淋巴样肿瘤细胞,其免疫表型为22例(84·6%)表达TdT,22例(84·6%)表达CD99,23例(88·5%)表达CD3ε,3例(11·5%)表达CD20,26例均不表达MPO,Ki-67PI均值为78·6%。结论观察细胞涂片中细胞的形态可以对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进行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与预后改变、细胞学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液基细胞学制片、常规细胞蜡块HE染色,从癌细胞的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也可以为浸润性小叶癌,分子分型以Lu...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细胞学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08年有间皮增生、异形细胞、癌细胞的浆膜腔积液99例,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综合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和不确定率依次为:涂片,68.7%(68/99)、16.2%(16/99)和15.1%(15/99);细胞块切片HE染色,71.7%(71/99)、16.2%(16/99)和12.1%(12/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76.8%(76/99)、20.2%(20/99)和3.0%(3/99);综合诊断,77.8%(77/99)、17.2%(17/99)、5.0%(5/99).涂片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或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不确定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1.0%(1/99).结论 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是诊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及判别瘤细胞组织来源的有效方法;结合涂片、切片之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情况综合分析能提高积液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中转录因子Brn-3a表达及其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病理科有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患者192例,并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将入选病例剩余TCT标本进行Brn-3a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TCT残留标本中Brn-3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且各级细胞学诊断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CT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SCC 96.8%(30/31),HSIL80.5%(33/41),LSIL76.9%(30/39),而TCT联合Brn-3a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SCC 97.1%(30/31),HSIL78.6%(33/42),LSIL76.9%(30/39)。与单纯TCT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TCT联合Brn-3a对HSIL、LSIL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TCT(P<0.05)。结论:TCT联合Brn-3a检测对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流式细胞术(CSF-FCM)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脑脊膜转移(LM)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CSF)病理检查均不典型的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例1诊断为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查体无神经系统症状,CSF细胞学检查阴性,但CSF-FCM检到少量单克隆B淋巴细胞(CD19+B细胞10个,表达kappa,不表达lambda),予R-CHOP-HD-MTX化疗及腰穿鞘内注射治疗,患者停化疗7月复发,脑组织活检证实中枢复发.病例2诊断为小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可能性大),查体有神经系统症状,CSF细胞学检查阴性,CSF-FCM检测到单克隆B细胞占CSF有核细胞65.8%,表达CD19 kappa,不表达lambda,确诊NHL脑脊膜累及.病例3确诊小B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可能),停化疗8月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骨髓检查﹑CSF细胞学检查及脑活检均未明确诊断,CSF-FCM提示脑脊液单克隆B细胞增多,表达CD45dim+CD19+CD20dim+CD5-CD10-CD22dim+CD2部分+FMC7部分+KAPPA-LAMBDA+CD200+CD79b+CD25+CD103-CD11C-CD38部分+,确诊NHL的脑脊膜受累.结论 所有存在CNS受累风险的淋巴瘤患者均应接受腰椎穿刺(LP)检查,CSF的流式细胞术分析有助于隐匿性脑脊膜受累的诊断.CSF样本的全面评估还包括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或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及细胞因子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40例由组织活检证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病例,包括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24例、结外包块细针穿刺6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1例、脑脊液2例、纤支镜刷片2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查见较多中等偏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其免疫表型为40例肿瘤细胞表达CD45(100%),39例肿瘤细胞表达CD20(97.5%),38例表达CD79α (95%),均表现为弥漫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均值为52.1%.其中6例用细胞病理材料所作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有6例表达CD45,5例表达CD20,6例表达CD79α,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 PI 50%~70%.40例病例中有7例(17.5%)细胞病理诊断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40%)诊断为大细胞淋巴瘤,6例(15%)诊断为可疑淋巴瘤,6例(15%)误诊为低分化癌,5例(12.5%)误诊为炎性病变.结论 细胞病理虽然不是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的首选方法,但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仅观察细胞涂片中细胞的形态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辅助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6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6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随访。结果 6例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妇检示宫颈重度糜烂或息肉。镜检示致密的大淋巴细胞与多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分叶核白细胞混合存在,核分裂象活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淋巴组织为多克隆性增生,大淋巴细胞CD30和CD20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 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是一种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需要注意与恶性淋巴瘤鉴别。病变特有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P16免疫细胞染色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5月至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TCT)对脱落细胞进行宫颈癌筛查;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区进行多点病理活组织取样,进行病理学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联合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报告结果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的患者226例,将其剩余保存液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行二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标志物鉴别浆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来源及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细胞学筛选恶性浆膜腔积液105例,分别采用常规细胞学涂片、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常规细胞学涂片以及细胞蜡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对105例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来源及类型进行鉴别:胸水60例中腺癌58例,分别来源:肺42例、乳腺10例、卵巢4例及胃肠道2例;鳞癌1例;恶性间皮瘤1例。心包积液9例,均为腺癌,分别来源:肺6例,乳腺3例。腹水36例,其中腺癌35例,22例来源于卵巢,胃肠道12例,肺来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常规细胞学涂片以及细胞蜡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P0.05)。细胞蜡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能准确鉴别浆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的来源及分类。结论常规细胞学涂片、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常规细胞学涂片以及细胞蜡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在疑难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及分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恶性胸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胸水细胞蜡块在肺腺癌分子病理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恶性胸水的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细胞形态抗体的表达情况对恶性胸水进行肿瘤分类。采用ARMS-PCR法对其中40例经免疫组化En Vision染色确诊为肺腺癌的胸水细胞蜡块,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42例胸水细胞蜡块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肺腺癌99例,肺小细胞癌4例,肺鳞状细胞癌3例,乳腺癌13例,卵巢癌9例,胃癌2例,甲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间皮瘤5例,淋巴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滑膜肉瘤1例。40例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20例,其中19del突变9例,L858R突变11例。结论 恶性胸水细胞蜡块行免疫组化检测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明确诊断,更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分类并判断肿瘤原发部位及帮助判断预后。利用胸水细胞蜡块可以对肺腺癌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为肺腺癌的基因检测提供新型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Adriamycin+vincristine+prednisone,CHOP)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D3+、CD4+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以探究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DHA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细胞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CD3+、CD4+水平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CHOP化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CD3+、CD4+、NK细胞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 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 胞质丰富, 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 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 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 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 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 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HTT的临床、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进行观察, 其中1例制备细胞蜡块, 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5例患者中女性4例, 男性1例, 发病年龄25~48岁。细针穿刺细胞涂片中可见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梁状或巢状结构, 肿瘤细胞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混杂。部分细胞胞质呈丝状, 偶见黄色小体, 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 可见多量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1例细胞蜡块显示肿瘤细胞呈梁状结构, 与玻璃样物质混合, 细胞特征与涂片类似。Ki-67(MI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的膜质着色。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均未发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 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 细胞形态与其他甲状腺肿瘤有重叠, 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中非常容易被误诊。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肿瘤的细胞病理形态的认识, 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B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6例散发性BL病例进行了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再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6例散发性BL中,男性5例,女性1例;其中青少年占4例。4例表现为颌下包块,2例表现为颈部包块。光镜下BL瘤细胞呈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常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示CD20 和(或)CD79α ,Ki-67卅,bcl-2、TdT和MPO均一;原位杂交显示EBER (1/3例)。结论 散发性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镜下瘤细胞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染色质粗,可见少量胞质,核分裂及核碎片多见;常伴“星空现象”;免疫组化示B细胞性,Ki-67接近100%。BL主要应与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髓性白血病及非淋巴造血系统小细胞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联合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例FNA活检诊断为甲状腺DL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的细胞病理学诊断线索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LBL/ALL的浆膜腔积液标本45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特征,其中22例标本被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行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分析。结果45例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3.5∶1.0,中位年龄15岁。39例(86.7%)患者有纵隔肿块,34例(75.6%)患者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显微镜下,细胞量较为丰富,弥漫散在分布;细胞成分相对单一,小至中等大小;细胞核形不规则或曲核,可见核裂或乳头状突起,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或无,背景均可见到核碎裂及凋亡小体。22例细胞块免疫表型为19例(86.4%)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20例(90.9%)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65%~95%。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的3例标本均显示TdT、CD2、CD3和CD7高表达的异常T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的5例标本中,4例呈TCR单克隆重排,1例同时发现TCR和Igκ单克隆重排。结论结合临床特征(青少年男性伴有纵隔肿块)和细胞形态特点(大量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中小淋巴细胞,明显的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可以对浆膜腔积液LBL/ALL进行初步诊断,辅以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LBL/ALL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