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法

收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8年心脑血管死亡病例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要素数据。采用以Poisson回归为基础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建立独立效应、双变量二元响应模型以及污染物分层模型,定量评估气温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协同作用。

结果

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关联性曲线呈现“U”型,最适温度在18.9 ℃。PM2.5浓度每上升10 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人群、男性、女性、<75岁和≥7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60%(95%CI:0.30%~0.91%)、0.77%(95%CI:0.34%~1.20%)、0.46%(95%CI:0.05%~0.86%)、0.66%(95%CI:0.03%~1.30%)和0.59%(95%CI:0.26%~0.92%)。随着PM2.5浓度等级的升高,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逐渐增大,PM2.5浓度在>150 µg·m-3时影响最显著,不同季节的敏感性人群存在差异。

结论

PM2.5浓度等级在轻度污染及以上时会加大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环境空气中PM_(2.5)短期暴露与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的关联,为该类人群的空气污染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肺功能检测筛查的未确诊COPD人群作为受试者;于2018年1、3、8和10月4个时间段,对28名受试者进行了重复测量,包括肺功能检测,及每次测量前5 d的环境PM_(2.5)质量浓度监测、问卷调查;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_(2.5)与肺功能的关联性。PM_(2.5)质量浓度对肺功能的影响考虑了滞后效应,按照lag0~lag4滞后日期的浓度代入模型。结果 PM_(2.5)日均质量浓度最高为250.46μg/m~3。单日滞后效应结果显示,FEV_1、MEF_(25)、MEF_(50)和一秒率与PM_(2.5)的质量浓度在lag1有显著的关联性;PM_(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FEV_1下降0.05 L,MEF_(25)下降0.03 L/s,MEF_(50)下降0.10 L/s,一秒率下降1.09%;FVC、MEF_(75)和PEF与PM_(2.5)质量浓度无关联。滑动平均滞后效应结果中,仅MEF_(50)与PM_(2.5)质量浓度在lag01有一定显著关联性(P0.1);PM_(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MEF_(50)下降0.07 L/s。结论环境空气PM_(2.5)可以导致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通气功能指标的下降,应注重此类人群重污染天气的防护。空气污染对小气道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居民住宅区PM2.5污染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每月10—16日在深圳市南山区某教学楼楼顶进行PM2.5采样,同时收集采样当天的气象资料,并对PM2.5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0年共收集到83份有效滤膜,PM2.5平均浓度为0.050 mg/m3,日均浓度范围0.003~0.180 mg/m3;PM2.5浓度呈季节性波动,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浓度分别为0.058、0.027、0.046、0.069 mg/m3,表现为夏秋季节浓度较低,而春冬季节浓度较高;PM2.5浓度受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情况等多种气象条件影响。PM2.5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r=-0.820),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510),与降雨时大气中PM2.5浓度(0.038 mg/m3)相比,不降雨时大气中PM2.5浓度(0.064 mg/m3)较高(P<0.05)。结论南山区居民住宅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参考美国PM2.5卫生标准),气温、气湿和降雨均能影响大气中PM2.5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PM2.5污染和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短期暴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住院风险及超额住院经济负担的影响,为UAP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宜昌市6家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11 334例UAP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以及宜昌市城区5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每日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城区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和PM10暴露浓度每变化10μg/m3时UAP患者住院风险的变化情况和超额经济负担。结果湖北省宜昌市11 334例UAP住院患者的病例天数为11 334 d,匹配的对照天数为38 540 d。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在Lag0、Lag1、Lag01和Lag02时间段,宜昌市PM2.5和PM10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UAP患者住院风险分别增加0.92%和0.89%、0.73%和0.62%、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个体PM_(2.5)暴露与老年人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相关的健康防护政策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社区招募社区老年居民。纳入(60~69)岁、常住本社区2年以上、生活作息规律、活动范围固定、配合度较好者,排除吸烟、酗酒、肥胖、患有心肺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共纳入研究对象76名。调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收入等情况。于2018年9月10日—2019年1月21日,每月使用PM_(2.5)实时监测系统对研究对象开展为期3 d的个体PM_(2.5)暴露监测,在每次个体暴露监测结束后测量调查对象的肺功能,共开展5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控制了季节、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个体特征等协变量后分析PM_(2.5)和肺功能的关系。结果调查期间研究对象个体PM_(2.5)的暴露量的中位数为47.86μg/m~3,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1秒量(FEV_1)的中位数分别为3.14和2.30 L,FEV_1/FVC的中位数为76.93%,2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_(25%))、50%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_(50%))和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_(75%))的中位数分别为4.63、2.58和0.96 L/s。在lag 2 d(肺功能检测前2天)时PM_(2.5)每升高10μg/m~3, FVC下降0.08%(95%CI:-0.28,0.12,P=0.45),FEV下降0.06%(95%CI:-0.3,0.2,P=0.67),在lag 02 d(肺功能检测当天至前2 d的移动平均)时PM_(2.5)每升高10μg/m~3,FEV_1/FVC下降0.05%(95%CI:-0.2,0.2,P=0.99)。结论本研究未发现PM_(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的肺功能指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暴露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以内的大气环境对广州市大学生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在PM2.5浓度处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浓度限值内(对照日)和二级浓度限值内(暴露日)各检测1次广州市某大学49名在校学生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并检测血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肺功能及炎症指标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暴露日与对照日之间的男性FVC、女性FVC、男性PEF、女性PEF、女性MVV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男性和女性FEV1水平均为暴露日高于对照日,男性MVV水平为对照日高于暴露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日相比,暴露日血清炎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hs-CRP、IL-1β、IL-6、TNF-α平均浓度分别较对照日增加36.5%,27.9%,13.2%,11.3%。结论研究对象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可能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其影响可能与大气污染物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利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空气中粒径≤ 2.5 μm的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与我国居民全因死亡和急诊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8年3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收集相关文献,提取相对危险度(RR)、超额危险度(ER)及其95% CI,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并对其进行亚组分析、Meta回归和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3篇原始文献,分别利用39组死亡数据和4组急诊量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47.7~176.7 μg/m3的浓度范围内,PM2.5每上升10 μg/m3,居民每日全因死亡增加0.49%(95% CI:0.39%~0.59%),全因急诊量增加0.30%(95% CI:0.10%~0.51%)。对死亡数据的亚组分析显示北方地区(ER=0.42%,95% CI:0.30%~0.54%)合并效应值低于南方地区(ER=0.63%,95% CI:0.44%~0.82%),研究期间PM2.5浓度<75 μg/m3地区的合并效应值(ER=0.50%,95% CI:0.37%~0.62%)高于PM2.5浓度≥ 75 μg/m3的地区(ER=0.39%,95% CI:0.26%~0.52%)。结论 在47.7~176.7 μg/m3的浓度范围内,PM2.5短期暴露可能与全因死亡和急诊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环境空气中PM_(2.5)短期暴露与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的关联,为该类人群的空气污染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肺功能检测筛查的未确诊COPD人群作为受试者;于2018年1、3、8和10月4个时间段,对28名受试者进行了重复测量,包括肺功能检测,及每次测量前5 d的环境PM_(2.5)质量浓度监测、问卷调查;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_(2.5)与肺功能的关联性。PM_(2.5)质量浓度对肺功能的影响考虑了滞后效应,按照lag0~lag4滞后日期的浓度代入模型。结果 PM_(2.5)日均质量浓度最高为250.46μg/m~3。单日滞后效应结果显示,FEV_1、MEF_(25)、MEF_(50)和一秒率与PM_(2.5)的质量浓度在lag1有显著的关联性;PM_(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FEV_1下降0.05 L,MEF_(25)下降0.03 L/s,MEF_(50)下降0.10 L/s,一秒率下降1.09%;FVC、MEF_(75)和PEF与PM_(2.5)质量浓度无关联。滑动平均滞后效应结果中,仅MEF_(50)与PM_(2.5)质量浓度在lag01有一定显著关联性(P<0.1);PM_(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MEF_(50)下降0.07 L/s。结论环境空气PM_(2.5)可以导致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通气功能指标的下降,应注重此类人群重污染天气的防护。空气污染对小气道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太原市交通警察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工作环境PM2.5暴露水平,探讨工作环境PM2.5暴露与人群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用外勤交通警察(暴露组)、CDC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检测和时间-活动日记相结合的方法连续采样1周,计算研究对象工作时间内PM2.5暴露剂量和潜在暴露剂量。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于环境PM2.5检测1周结束后检测肺功能。结果交通警察工作交通路口的PM2.5浓度([0.132±0.049)mg/m3]高于CDC办公室内PM2.5浓度([0.100±0.044)mg/m3],交通警察8 h工作时间内的暴露剂量、潜在暴露剂量分别为(1.060±0.23)mg和(1.690±0.37)mg,均高于CDC人员[均为(0.798±0.19)mg];男性交通警察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分别为(4.70±0.28)L/s和0.82±0.03,低于男性CDC人员[PEF和FEV1.0/FVC分别为(6.53±0.41)L/s和0.92±0.0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警察的PM2.5暴露剂量和潜在暴露剂量均高于CDC人员,男性交通警察的肺功能下降可能与长期暴露于机动车尾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分析珠海西区PM2.5污染水平。方法选择城乡固定监测点,以中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的PM2.5,重量法测定,每个点采样3 d以上。结果珠海市西区PM2.5平均浓度为0.092 mg/m3;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0.10 mg/m3,乡村平均浓度为0.078 mg/m3,(P>0.05);在交通繁忙路段(车流量>200辆/5 min)PM2.5平均浓度为0.13 mg/m3,非繁忙路段(车流量<200辆/5 min)平均浓度为0.084 mg/m3,(P<0.01);风速>0.5 m/s时,PM2.5平均浓度为0.054 mg/m3,风速<0.5 m/s时,PM2.5平均浓度为0.11 mg/m3,(P<0.01)。结论珠海市西区PM2.5污染水平较国内其他大城市低,但超过了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限值;城乡污染无显著性差异;交通繁忙路段明显高于非繁忙路段;风速提高时,污染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成都市青羊区和高新区为监测点,2014 - 2016年,每年在环保监测子站点周围3 km范围内各选1所小学,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10岁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10月、12月各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同时通过市环保局收集监测点肺功能检测当天及前29 d(计1个月)大气中PM2.5日监测浓度。结果 2014 - 2016年,同监测点相比,第二次检测前1个月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均高于同年第一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二次检测前1个月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均超过了国家GB3095 -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按性别分层,男、女学生第二次FVC、FEV1.0指标均低于第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3年未出现一致性变化,根据检测年份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且女生FVC、FEV1.0、PEF、V75指标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差值(即下降值)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性别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身高、体重的影响后,男生FVC、FEV1.0、PEF、V25、V75 5项指标与PM2.5暴露均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 0.146、 - 0.138、 - 0.325、 - 0.098、 - 0.324。女生FVC、FEV1.0 2项指标与PM2.5暴露也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 0.114、 - 0.104(P值均<0.05)。结论 大气中PM2.5短期暴露可能对小学生肺功能指标产生影响,尤其是FVC和FEV1.0,且女生更为敏感,需加强对小学生等敏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金华市大气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于Poisson 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GAM),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2015-2016年PM2.5浓度和0~14岁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 2015-2016年金华市大气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50.32 μg/m3,PM2.5 浓度与5种气象因素日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PM2.5日均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日门诊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298, P<0.05)。广义相加模型结果分析,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第1 d最强,PM2.5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048 8%(95%CI:0.030 1%~0.059 5%)。结论 金华市大气PM2.5浓度升高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应采取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5.
当前PM2.5暴露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M2.5暴露促进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等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PM2.5的相关研究发现,PM2.5引起DNA发生单链或双链断裂、DNA加合物形成、碱基的缺失或插入等损伤,破坏正常遗传信息的完整性,诱发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的遗传毒性,增加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以及畸胎的发病率。因此,深入开展PM2.5与健康危害关系的科学研究成为了一项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7—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某区大气中PM2.5的污染现状,评价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PM2.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某区2007—2011年间的大气补充监测数据为依据,选择PM2.5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该区PM2.5月均浓度变化接近于U型,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5年间年均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该区PM2.5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污染浓度仍较高,需进一步调整工业布局,加快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步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大气PM2.5污染状况及其重金属含量的特征。方法2015—2016年,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建筑物楼顶采用滤膜称重法采集大气PM2.5,每次连续采样24 h,分析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及其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大气PM2.5质量浓度范围为0.008~0.246 mg/m3,平均值为0.052 mg/m3,超标率为25.0%。PM2.5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2016年低于2015年。大气PM2.5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依次为钾>铁>钙>锌>铝>铅>锰>铜>钒。结论该采样点大气PM2.5污染较严重,超标率较高。重金属浓度变化具有季节规律,冬春季节明显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8.
曹淦翔  陈雨萌  李杏  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3,(6):1003-1008+1014
目的 探讨我国居民大气PM2.5长期暴露与HbA1c升高之间的关系,评估PM2.5暴露引起HbA1c升高的人群归因分值(PAF)。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有完整人口学、血液检测等信息的18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HbA1c>6%的定义为升高。PM2.5数据分为大气PM2.5总质量浓度(PM2.5)和去除海盐与尘土PM2.5浓度(PM2.5RE),根据受访者居住地估算2005—2009年PM2.5的平均浓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居民PM2.5和PM2.5RE长期暴露与HbA1c的关系,计算PM2.5暴露引起HbA1c升高的PAF。结果 共纳入5 923人,平均随访15.6年,共随访92 547人年,HbA1c升高有1 037人(17.51%)。PM2.5和PM2.5RE每增加10μg/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PM2.5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14-2016年气象、污染物及河北省儿童医院内科门诊呼吸系统门诊量数据,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根据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进行分段危险度评估。结果 石家庄市2014-2016年PM2.5年均值为104.93 μg/m3,该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均值为690例。PM2.5与日门诊量的暴露-反应关系为非线性,且在低剂量范围时影响较大,在滞后1 d时效应最强,日均浓度每升高10 μg/m3,其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26%(95%CI:0.14%~0.38%)。分析PM2.5累积滞后效应时发现,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日门诊量有累积滞后效应,在累积滞后7 d时效应最强。多污染物分析显示:PM2.5在只引入SO2时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效应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引入其他污染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石家庄市空气PM2.5会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孙凤霞  先兆娟  韦丽  张艺  葛明  熊丽林 《现代预防医学》2023,(11):1970-1974+2002
目的 评估南京市大气PM2.5污染控制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收益。方法 收集2013―2020年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大气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根据整合风险模型评估归因于南京市大气PM2.5暴露导致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结果 2013―2020年,南京市大气PM2.5年均浓度从77.05μg/m3降低到31.65μg/m3,下降幅度达58.92%;空气质量优良比例由54.25%升高到85.25%;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30%(95%CI:0.04%~0.56%);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44%(95%CI:0.07%~0.81%);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30%(95%CI:0.00%~0.59%);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