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37-139
目的 探讨检测尿酸(Uric acid,UA)、脑钠肽(B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在我院住院部治疗的95 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UA、BNP、RDW 水平。结果 观察组UA、BNP、RDW 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Ⅳ级患者UA、BNP、RDW 水平均比NYHAⅢ级、NYHAⅡ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NYHAⅢ级患者UA、BNP、RDW 水平均比NYHAⅡ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UA、BNP、RDW 对慢性心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监测上述指标变化情况有利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设为对照组,均采用FIA 8100型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血浆BNP、PDW、RDW水平,比较两组血浆BNP、PDW、RDW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PDW、RDW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PDW、BNP、R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患者血浆BNP、PDW、RDW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健康人群血浆BNP、PDW、RDW水平呈高表达,Ⅲ~Ⅳ级患者较Ⅰ~Ⅱ级患者血浆BNP、PDW、RDW水平呈高表达,测定血浆BNP、PDW、RDW水平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莉 《吉林医学》2012,33(3):473
目的:探讨脑钠肽联合肌红蛋白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的脑钠肽及肌红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脑钠肽、肌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这些血清因子的水平随着NA分级而逐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及肌红蛋白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联合检测BNP和肌红蛋白的浓度,可以更好的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总胆红素(TBIL)、尿酸(UA)、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但心功能正常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Ⅳ级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最高,其次为NYHA Ⅲ级、NYHA Ⅱ级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TBIL、UA、NT-proBNP、RDW可有效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且其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BNP(脑钠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心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检测结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和血浆BNP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BNP、LVEF、LVEDD、LVESD水平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准确反映心功能状态,是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BNP与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妍 《中外医疗》2009,28(5):154-154
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慢性心衰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减慢了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向明显心力衰竭进展。脑钠肽(BNP)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实用方法。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心室功能异常或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喻飒  张孝钦  曹立名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0-147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08例COPD患者血清RDW、脑钠肽(BNP)和血气分析,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RDW、BNP.根据BNP水平将COPD患者分成合并心力衰竭组(38例)及无心力衰竭组(70例).结果 COPD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明显高于COPD无心力衰竭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1).RDW诊断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界值为14.1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诊断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2.9%.结论 RDW水平检测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廖容  王艳  陈玉  蒋秋阳  马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57-3759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辅助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辅助通气。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BNP、RDW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及RDW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6 min步行试验得分较前提高,且试验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血清BNP及RDW水平,提高6 min步行试验平均得分,改善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BNP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肽(BNP)浓度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均检测BNP,同时收集Ⅲ级、Ⅳ级患者30d内死亡者及存活者例数。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级患者BNP逐渐升高(P〈0.001);且在Ⅲ级、Ⅳ级患者中。30d内死亡者相对于存活者BNP值更低(P〈0.001)。结论BNP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及终末期心衰短期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T—proBNP、BNP、cTnI及CK—MB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序贯入选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94例,根据GFR水平分为2组(A组GFR≥60ml/min/1.73m^2,B组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间的NT—proBNP、BNP、cTnI及CK—MB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评价。结果GFR〈60ml/min/1.73m。组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较于GFR≥60ml/min/1.73m。组患者,NT—proBNP、NT—proBNP/BNP、cTnl水平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GFR相关(r=-0.411,P〈0.001);log(NT—proBNP/BNP)与GFR显著相关(r=-0.776,P〈0.001),BNP及CK—MB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及cTnI数值与GFR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受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是理想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孙梅 《当代医学》2011,17(22):111-112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13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36例健康试验人员的空腹血浆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平均值。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心功能组间血浆BNP水平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性负相关(r=-0.69,P〈0.01),与LVEDD呈显著性正相关(r=+0.70,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加,可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桢  邱芳华 《广州医药》2011,42(1):30-32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Ⅰ、Ⅱ、Ⅲ、Ⅳ四级与血浆NT-proBNP和肌红蛋白(MYO)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118例心衰及32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用罗氏E601进行NT-proBNP及MYO的检测.将患者按2008NYHA心功能分级,且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心衰患者各级Lg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Ⅱ、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联合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75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根据NYHA分级,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其中Ⅰ级26例,Ⅱ级43例,Ⅲ级48例,Ⅳ级29例。结果 对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LT、AS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和CRP,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的BNP进行比较,发现Ⅱ(181.19±48.06)、Ⅲ(279.26±49.45)和Ⅳ级(882.34±388.7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显著高于健康人(54.12±25.87),而且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BNP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患者(77.14±24.32)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HFEI,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EI显著高于健康人(0.78±0.42),而且对比Ⅰ(1.58±0.89)、Ⅱ(2.64±1.07)、Ⅲ(4.47±1.39)和Ⅳ级(6.33±1.61)患者HFEI,发现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HFEI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NP和HFEI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HFEI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BNP联合HFEI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结果表明血浆BNP联合HFEI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血浆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早期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改善及血脑钠肽( 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压积( PCT)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及血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RDW、HCT、PCT的变化。结果:参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治疗后血 BNP、RDW、HC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BNP 及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降低血BNP、RDW、HCT、PCT水平,可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严良烽  谢超  马亮 《当代医学》2021,27(27):137-138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全血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NYHA分级标准不同分为A组(Ⅱ级,n=50)、B组(Ⅲ级,n=40)、C组(Ⅳ级,n=30),3组慢性心衰患者均进行RDW、NT-proBNP、UA检测,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 C组RDW、NT-proB-NP、UA水平均高于B组、A组,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慢性心衰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RDW、NT-proBNP、UA水平也随之升高,因此,RDW、NT-proBNP、UA水平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诊治以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血浆BNP浓度、心脏超声参数,并观察心衰各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各级别心功能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712),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703)。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1);住院期间4例死亡患者临终前24h内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越高,提示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患者近期预后越差。经治疗BNP持续增高的患者可能系高危人群,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NT-PRBNP检测临床价值。方法入院后即采血用ETEST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博卡生物的胶体金法卡)进行检测,治疗组采用常规心衰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I~Ⅳ级)的BN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四级心衰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查BNP显示治疗组患者95例病情好转,BNP水平明显下降,平均为(245±58)ng/L,25例无好转和加重,BNP水平升高,其中19例达5500 ng/L以上,死亡6例。结论BNP水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敏感、特异的指标,在心力衰竭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监控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理想的标志物,这种检测方式值得心衰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后的BNP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志  陈明  吴利华 《重庆医学》2006,35(23):2165-216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后的脑钠肽(BNP)变化。方法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临床试验(CHIME研究)中选择患者共37例,检测其药物治疗后的BNP水平,并分别与患者的超声值对照,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分组的BNP差别。结果大剂量美托洛尔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显著增加,LVEDD、LVESD、LAD显著缩小,HR和DBP下降明显〔(0.481 9±0.105 2)vs(0.376±0.114 8)mm,(58.35±8.34)vs(62.24±7.52)mm,(43.88±9.79)vs(48.09±9.83)mm,(36.20±6.04)vs(38.52±5.74)mm,(73.91±14.74)vs(86.32±13.17)次/min,(71.68±9.29)vs(78.41±9.38)mm Hg〕(P值分别为<0.001、0.007、0.04、0.005、0.001、0.009)。大剂量美托洛尔组BNP水平与标准治疗组〔(149.86±146.51)vs(97.2±92.4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血浆BNP与LVEF呈明显的负相关(r=-0.401;P=0.01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能增加LVEF,缩小心室内径,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浆BNP是否可作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监测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