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TCD)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 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眩晕症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与治疗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和眩晕症状评分、TCD参数、血液流变学和ET-1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6%)高于对照组(7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HI评分和眩晕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和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且可降低ET-1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水平、眩晕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I、Hct及P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眩晕障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和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和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药物方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共78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采用倍他司汀治疗43例设为对照组,在倍他司汀基础上联用利多卡因治疗3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DHI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及3周DHI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周SAS和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联合药物方案治疗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眩晕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提高眩晕症状控制效果,并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眩晕残障量(DHI)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及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应用天麻钩藤饮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DHI评分。  相似文献   

6.
马添宏  张俊丽 《当代医学》2014,(13):151-151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洛河市第二中医院108例眩晕的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4)。对照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治疗,高血压者给予相应的降压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9.6%,2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对眩晕症病人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法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样本为本院一年内门诊接收的共80例眩晕症病人,将上述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西医治疗方法,基于病人实际病情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给予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治疗,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可以使用盐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在进行对照组组治疗前提下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方式。两组病人经过5周的治疗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各项病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5%)与对照组(72.5%)相比明显较高,P0.05,表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眩晕症病人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病人头晕、失明、恶心等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2例PP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头晕发作次数、头晕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PPD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平肝熄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单项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生存质量评定表(SF-36表)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降低眩晕发作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DHI、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眩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躯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张莉 《中国医学创新》2023,(33):158-161
目的:探究天麻钩藤饮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俞原配穴法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患者眩晕症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83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患者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照组选择涌泉穴,试验组采用俞原配穴法,选涌泉、肝俞、心俞、太冲、神门穴。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及血压。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中医症候评分、DH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俞原配穴法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为无创伤性操作,无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患者采用强力定眩片、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BA、RVA、LVA平均血流速度,减轻眩晕严重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12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解脱管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SI评分均降低,BB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HI、VS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可提高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DHI、VSI评分,增强平衡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耳石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6.0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V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前庭紊乱和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在手法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经手法复位成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倍他司汀片,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评分及功能、躯体、情感等D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1.37%(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眩晕症状评分、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96、11.5229、4.3727、8.2758、7.1869,均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9、8.0863,均P<0.05)。结论 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盐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眩晕症状,提高近期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6例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昂斯丹琼治疗,观察组采用昂斯丹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程度评分为(28.67±2.51)分,对照组治疗后眩晕程度评分为(35.14±2.84)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昂斯丹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眩晕程度和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共纳入10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西药组50例和中西医组50例。西药组治疗采用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中西医组治疗采用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对比干预前后2组血液黏度差异以及疗效水平情况。结果:干预后中西医组血液黏度明显较低,中西医组疗效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症状好转,在临床可考虑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组、中药组内耳鸣、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8.9±10.2)h、(30.5±11.3)h和(46.8±11.6)h、(50.3±12.6)h,2组两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平衡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及HWBV、PV、E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  相似文献   

19.
朱太卿  张莉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81-2583
目的观察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62例(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V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1例)接受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31例)接受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联合组治疗12周后眩晕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7.14%)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M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眩晕障碍,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眩晕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PCI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PCI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眩晕情况[采用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VSS-SF)、眩晕障碍量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和全血黏度(WBV)、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3%,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VSS-SF评分(10.31±2.73)分、DHI评分(59.71±7.1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评分(44.72±4.21)分,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FIB、PV和WBV分别为(2.34±0.36) g/L、(1.23±0.25) 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