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风团不同持续时间下(A组<2 h,15例;B组12~24 h,15例)、治疗后患者(C组,15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15例)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结果:A、B、C三组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活化百分率(0.097±0.019,0.072±0.015,0.051±0.012)均高于对照D组(0.007±0.002,P<0.05)。A、B、C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化的嗜碱粒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但与风团的持续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cεRIα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特应性皮炎患者(97例)和正常人(283例)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高温连接酶检测法(PCR-LDR)测定FcεRIα基因远端启动子的序列,检测其SNP位点,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①FcεRIα基因启动子区rs61828219位点存在G>T多态性,rs12135235位点为TT纯合子,rs36233780位点为AA纯合子.②特应性皮炎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间的rs61828219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04%和2.1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人FcεRIα基因rs61828219位点存在G>T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不显著,s12135235位点和rs36233780位点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表达CD63的数量,探讨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为临床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用屋尘螨浸液作划破试验,筛选敏感的荨麻疹患者。用CD63-FITC等抗体标记嗜碱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63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慢性患者活化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3.77~15.75%、11.66~5.25%,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变应原刺激后,急、慢性患者活化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25~18.88%、22.22~7.89%,急、慢性患者活化前、活化后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且急性患者活化程度更高(P<0.05)。结论通过测定嗜碱性粒细胞表达CD63可能有助于过敏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介素-18(IL-18)、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变化规律。方法:将3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IL-18、EOS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前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8,P〈0.05);治疗后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4,P〉0.05)。实验组治疗前EO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P〈0.05);实验组治疗后EO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结论:IL-18、EOS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治疗后在血清中的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总IgE与成人发病型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年龄>18岁的40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性别、年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伴/不伴呼吸道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及核因子-kappa B ( NF-kB)在特应性皮炎( 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22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PAR-γ、NF-kB的水平,与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PPAR-γ、NF-kB 在 AD 患者外周血中过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3.45、4.52,P值均<0.05)。结论:PPAR-γ、NF-kB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其表达上调可能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kappa B(NF-k B)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2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PAR-γ、NF-k B的水平,与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PPAR-γ、NF-k B在AD患者外周血中过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4.52,P值均<0.05)。结论:PPAR-γ、NF-k B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其表达上调可能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VitD)、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评价VitD与AD患者病情相关性及其在AD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集120例AD患儿和60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AD组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AD组EOS比例。结果AD 组患儿血清25(OH)D 水平为(62.99±17.38)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44±18.07)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轻度、中度及重度AD组三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P=0.275)。AD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总IgE水平呈负相关(r=-0.38,P=0.003),但与EOS比例无相关性(r=-0.03,P=0.827)。结论儿童AD患者体内25(OH)D水平较低,VitD不足与高水平tIgE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EOS比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自体全血注射(AWBI)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的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其对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Ⅰ)以及CD6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WBI治疗ASST阳性慢性荨麻疹的机制。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ASST阳性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WBI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氯雷他定和依巴斯汀治疗,AWBI组同时接受AWBI治疗每周1次,共12次。治疗前及12周后评估两组周荨麻疹活动程度评分(UAS7)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AWBI组30例在治疗前及第4、8、12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FcεRⅠ、CD63表达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7.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UAS7和DLQI比较采用t检验,FcεRⅠα表达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时点指标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s配对秩和检验,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AWBI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UAS7分别为27.15 ± 4.53、14.25 ± 7.56,DLQI分别为16.88 ± 6.01、8.48 ± 4.15;对照组UAS7分别为26.90 ± 5.22、19.93 ± 6.32,DLQI分别为17.08 ± 6.79、13.93 ± 5.43。两组治疗前UAS7与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UAS7与DLQ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 0.01),且AWBI组UAS7及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AWBI组患者治疗前和第4、8、12周时嗜碱性粒细胞FcεRⅠα荧光强度中位数(P25,P75)分别为22 532(16 740,29 220)、16 911(10 240,21 816)、13 282(7 600,16 848)与11 466(7 161,14 578),ASST阳性血清诱导的CD63阳性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P25,P75)分别为35.25%(26.75%,49.13%)、25.95%(19.37%,37.54%)、13.57%(7.79%,19.57%)与9.87%(6.43%,16.52%),治疗第4周时嗜碱性粒细胞FcεRⅠα与CD63表达水平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且第8周较第4周亦显著降低(均P < 0.01)。AWBI治疗前至第4周、第4 ~ 8周以及第8 ~ 12周FcεRⅠα的变化值与ASST阳性血清诱导的CD63变化值均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4、0.422、0.455,均P < 0.05。结论 AWBI联合抗组胺药有助于改善ASST阳性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并且可能通过影响嗜碱性粒细胞FcεRⅠ以及CD63表达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后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为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采用SCORAD计分系统对AD临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法对瘙痒程度进行评价,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221.65±43.51)明显低于对照组(294.35±60.21)和治疗前(376.21±11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376.21±119.34和353.32±13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明显提高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显著降低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CP、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水平,采用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中6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8.31%),有45例患者检出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正常对照组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EOS检测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112例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患者及70例健康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以及患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数计数。结果特应性皮炎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42±6.96)ng/mL明显低于健康组(28.68±7.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重度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18.93±7.06)ng/mL低于轻中度患者(21.62±6.7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重度患者总IgE水平(5184.08±7533.82)IU/mL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1075.07±1777.37)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重度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7/50)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与SCORAD评分相关。结论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偏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A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oxp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4、IL-10、IFN-γ水平。结果 A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占CD3+ T细胞及CD4+ 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t′ = 3.775、4.533,P值均 < 0.01);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占CD3+ T细胞比例在AD患者急性期明显低于慢性期(t = 2.217,P < 0.05),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1.558、0.49,P值均 > 0.05)。AD患者PBMC中Foxp3 mRNA的水平低于正常人对照组(z = -2.368,P < 0.05);其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与血清中IL-2和IL-10成正相关(r = 0.512、0.494,P值均 < 0.05),与IL-4和IFN-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 = -0.110、-0.237,P值均 > 0.05)。结论 在AD患者中,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水平均下降,从而可能减少对Th2细胞增生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使Th2占优势,参与A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LR2、TLR4m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LR2、TLR4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检测3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LR2、TLR4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周期正常对照。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价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LR2、TLR4mRNA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火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TLR2皮损组织巾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EASI评分正相关(r=0.769,P〈0.01),而TLR4tuRNA未检出表达。结论:研究提示TLR2可能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除有特定的皮炎湿疹表现外,患者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到明显的异位性特征,即: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升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并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后比色的方法检测12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40例、中度44例、重度40例)和134例正常对照者血中H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中Hp含量明显增高(P〈0.001),其中病情中度和重度患者组均显著增高(P〈0.05),轻度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Hp含量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Hp可能通过一种负反馈机制来抑制皮损局部的过度炎症反应,而参与了AD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幼儿湿热型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2例AD患儿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外用院内制剂湿毒洗剂和硼酸氧化锌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金银花口服液,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AD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AD)评分、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SCORAD评分和总IgE、嗜酸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47.83%(χ2=5.47,P=0.02),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结论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幼儿湿热型AD疗效明显,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17的影响.方法: 从11例AD患者和8名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CD28单抗和SEB刺激96 h后,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结果: SEB对AD患者和健康人PBMC产生IL-17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SEB的促进作用强于CD28单抗(P<0.05).IL-17水平与血清总IgE无相关性.结论: IL-17可能在A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D患儿和45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CD25+、CD4+、CD25琳巴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儿童组CD4+CD25+/CD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8,P<0.05),婴幼儿组无明显差异(P=0.15,P>0.05),两组CD4+、CD25+细胞相比、轻中重组两两相比、局限型与泛发型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大于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对病情的判断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和CXCR3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和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D4+T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XCR3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XCR3+CD4+T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可能促进了Th2细胞从血液进入特应性皮炎患者炎症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