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对过氧化氢(H_2O_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对照组、H_2O_2(20、40、80和160μmol/L)组、gRb1(10、20和40μmol/L)干预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1活性;硫代巴比妥比色法计算MD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存活率(P0.05),增加细胞凋亡(P0.05),抑制SOD1活性(P0.05),增加MDA含量(P0.05),促进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P0.05)。gRb1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gRb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ICAM-1及VCAM-1蛋白表达减轻HUVECs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内皮细胞自身的影响。方法利用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受损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1)。结论正常和受到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正常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没有影响,而对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说明内皮细胞可通过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自身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功能和24h尿蛋白改变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位、半定量检测VEGF和ICAM—1在DM大鼠肾小球的表达。结果 VEGF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VEGF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脑浆之中,ICAM—1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脑浆中。VEGF、ICAM-1水平与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大鼠肾小球VEGF和ICAM-1的升高可能参与了DN的疾病发展过程,估计是糖尿病肾病发生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4例脑胶质瘤病例,取瘤周组织、肿瘤中心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IHC)、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CAM-1及VCAM-1在3组标本中的表达量。结果瘤周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及正常脑组织比较ICAM-1及VCAM-1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当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1),瘤周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肿瘤中心组织次之,正常脑组织最少,将标本分为LGGs组和HGGs组后进行比较可得出同样结论。结论 ICAM-1和VCAM-1与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热射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是由高温引起的广泛内皮细胞损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是凝血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病变在重度中暑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观察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相关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方法:选取12只普通级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体质量15-2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及热射病组,每组6只。热射病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度中暑猪模型,而常温对照组小猪置于恒温恒湿气候舱中。采集两组实验前、后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取相同部位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两组标本病理损伤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两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常温对照组实验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热射病组实验后红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高于实验前,且高于常温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实验前,且低于常温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常温对照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微血管组织病理结构正常;热射病组腹主动脉内皮细胞轻度水肿,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可见血栓形成、内皮细胞脱落、坏死,数量减少;肺微血管弥漫性出血、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观察到内皮细胞浆膜上有数量较多、呈棕黄色线状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表达;热射病组内皮细胞浆膜上染色数量明显减少,或表达缺如,呈浅黄色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弱阳性表达;热射病组血管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⑤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热射病组冠状动脉组织可见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热射病组肺组织可见少量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⑥提示热射病可导致小型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以微小血管损伤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糖胺对LL-37诱导的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 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分别测定ICAM-1和MC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UVEC蛋白的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饰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磷酸化程度。结果葡萄糖胺抑制LL-37诱导的ICAM-1和MCP-1在HUVEC的表达;葡萄糖胺诱导内皮细胞蛋白的O-GlcNAc修饰;葡萄糖胺抑制LL-37诱导的ERK磷酸化。结论葡萄糖胺通过抑制ERK的活化抑制LL-37诱导的ICAM-1和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它能通过非特异性识别靶基因mRNA,在翻译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功能。目前已发现多种miRNA,其中miR-126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中,与血管的生成、发育、修复功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研究冠心病及其他血管性疾病的良好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sICAM-1和sVCAM-1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问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sVCAM-1、sICAM-1,用PER法定量测定HBV-DNA的含量。结果HBVM阳性者,除HBsAb阳性者外,其血清sVCAM-1、sICAM-1水平较全阴性者均有较明显的升高,但升高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52),与HBA-DNA呈负相关(r=-0.498);sVCAM-1与ALT、HBV-DNA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1、-0.027。结论1、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sVCAM-1、sICAM-1有明显的升高,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sICAM-1的水平可以反应肝脏的损害程度和HBV-DNA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及其与ALT、AST相关性,探讨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4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5例对照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与sICAM-1和sVCAM-1的相关性。结果:①7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3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③13例中度慢性肝炎患者的sICAM-1和sVCAM-1含量显著高于16例轻度慢性肝炎患者;④9例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的sICAM-1和sVCAM-1含量也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⑤sICAM.1水平与血清内ALT、AS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⑥sVCAM-1水平与血清ALT、AST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在以上几组中,急性乙型肝炎组的sICAM-1和sVCAM-1的升高最显著,并依次为慢性肝炎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结论:①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水平可反映肝损害程度;②检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③作为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的重要指标,sICAM-1和sVCAM-1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高糖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模型中,分别或同时给予S1P、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处理后,观察一氧化氮(NO)、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内皮细胞迁移以及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途径的改变。结果: S1P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促进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显著增加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减少S1P生成后上述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得以明显改善,Akt/eNOS信号通路恢复激活。结论: S1P促进高糖培养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形成,可能与其抑制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抑制S1P生成有望成为减轻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体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这一进程,而血管生成是在一系列生长因子调控下实现的。有资料显示,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生成有关,它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生物学特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脓毒症组.以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用Hoechest染色评价肺VEC凋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肺VEC.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肺ICAM-1 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脓毒症组ICAM-1 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6小时增高,24小时达到高峰;E-选择素表达6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4小时后降至对照组相同水平.脓毒症组肺VEC随着制模时间的延长,坏死和凋亡显著增加(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也得到证实.结论:脓毒症大鼠肺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导致肺VEC的坏死和凋亡以及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32例非孕妇女、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NPY、CGRP含量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浆sVCAM-1和sICAM-1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CGRP水平较非孕妇女组升高显著(P〈0.05);妊娠期高血压病治疗前组CG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均〈0.01);经治疗水平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NPY水平对照组较非孕妇女组升高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组NP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水平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CAM-1水平对照组与非孕妇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经治疗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略高,但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sICAM-1水平显示对照组及非孕妇女组略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组较对照组略高,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GRP含量血浆浓度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812,P〈0.01),而NPY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并随病情的加重而上升,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097,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CGRP及sVCAM-1三项指标的测定对于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及预估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雄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组、治疗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以高脂饲料,治疗组为高脂饲料加用氯沙坦25mg/(kg·d).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开始后第4、8、12周清晨空腹取各组实验动物耳中央静脉血0.5ml,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空腹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影响,探索miR-126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炎症反应,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E2处理不同时间,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VCAM-1的蛋白表达。转染miR-126的抑制物沉默miR-126表达后,观察E2对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可诱导VCAM-1蛋白表达增加(854.0±21.3)%,n:3,P〈0.0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10^-8~10^-6mol/L)预处理后,均能抑制VCAM-1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4.3±4.0)%(n=3,P〈0.05)、(45.14±7.1)%(n=3,P〈0.05)和(65.9±7.2)%(n=3,P〈0.01);E2(10^-8mol/L)分别处理内皮细胞24、48、72h后,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LPS所诱导的VCAM.1的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2.1±4.4)%、(59.54-7.7)%和(64.5+6.5)%(n=3,P〈0.05)。转染miR-126的抑制物可明显抑制miR-126表达[抑制率为(75.8±6.7)%,n=3,P〈0.01],该抑制物可明显抑制17β-雌二醇对VCAM-1蛋白的抑制作用。结论E2通过miR-126下调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4(hIL-4)对经TNF-α活化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IL-4与BAEC共孵育2h后,再与4μg/L的TNF-α共孵育6h或18h。应用细胞ELISA方法,检测BAEC表面的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用MTT比色法测定hIL-4对BAEC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内用hIL-4预处理BAEC后,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活化BAEC上的E选择素与ICAM-1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用MTT比色法测定BAEC活性的实验表明,各实验组BAEC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hIL-4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活化的BAEC表达E选择素与ICAM-1;hIL-4对BAEC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作为判断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程度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 6例肝硬化和 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ICAM 1和TopoⅡ标记。结果 ICAM 1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肝癌 84 3%、6 2 5 % (2 7/32 ,2 0 /32 ) ;癌旁组织为 6 8 7%、4 6 8% (2 2 /32 ,15 /32 ) ;肝硬化为 6 5 3% ,38 4 % (17/2 6 ,10 /2 6 )。 10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及弱表达 ,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 ,肝癌组织中I CAM 1和TopoⅡ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 (P <0 0 1) ,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肝组织中ICAM 1和TopoⅡ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肝癌、肝硬化发展及细胞增殖活性 ,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鸡胚尿囊绒毛膜 (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M)法进行在体血管生成实验。 结果  1 10d鸡胚的尿囊绒毛膜经ICAM 1作用 3d后 ,明胶海绵周围放射状走行的微血管非常明显 ,似车辐 ,显微镜下明胶海绵内有垂直长入的微血管 ,明胶海绵周边CAM间充质内微血管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1)。 2 6d鸡胚的尿囊绒毛膜经Anti ICAM 1作用 3d后 ,明胶海绵周围放射状走行的微血管极不明显 ,显微镜下明胶海绵内几乎没有新生的微血管 ,明胶海绵周边CAM间充质内微血管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结果提示 1 ICAM 1有诱导微血管生成的作用 ;2 ICAM 1参与胚胎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兔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探讨高脂血症及AS与血管内皮功能和ICAM-1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养家兔建立高脂血症和AS动物模型,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两组动物于0、8和16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NO和ICAM-1水平,并观察TC和LDL与NO和ICAM-1的相关性;16周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ICAM-1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饲养8周时,高脂饮食组血清TC和LDL明显增加(P<0.01),NO和ICAM-1无明显变化;饲养16周时,NO水平明显下降(P<0.01),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TC和LDL与NO呈负相关,与ICAM-1呈正相关.结论 高脂血症及AS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NO和ICAM-1的异常表达;NO和ICAM-1参与了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KKAy糖尿病鼠心肌损伤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糖尿病心肌损伤出现的时间,分析其发生机制,探讨葛根素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全自动生化法检测17周、20周、24周和28周龄KKAy糖尿病模型鼠血清生化指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RT-PCR 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bax、bcl-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除血糖增高外,20周、24周和28周龄KKAy糖尿病模型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从28周起KKAy模型鼠心肌细胞开始凋亡;bax mRNA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葛根素能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bax 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bcl-2 mRNA表达水平(P<0.01),抑制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KKAy糖尿病模型鼠第28周存在心肌损伤;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可能参与了损伤过程;葛根素可抑制KKAy糖尿病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