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患者对NAT的治疗反应差异较大。预测标志物有助于实施治疗前预测患者对NAT的应答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该文总结了乳腺癌NAT疗效预测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常规临床预测标志物、多基因表达谱和人工智能结合数字病理三个研究领域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当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病理图像中进行疗效及预后预测的研究现状,旨在提高对乳腺癌NAT后疗效及预后预测标志物方面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 ,在过继免疫治疗进展期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着重介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发展过程、体外分离培养、实验研究及在临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目前新辅助治疗后的评估标准尚不统一。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 RCB)由MD Anderson肿瘤中心提出,是一种根据乳腺瘤床肿瘤和区域淋巴结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的残余肿瘤系统。RCB系统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标本取材以及镜下评估要求较为细致,在获得瘤床肿瘤最大二维横截面长径和宽径(mm)、残余肿瘤细胞占瘤床百分比(%)和原位癌所占比例(%)、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mm)等6个参数后,可登录MD Anderson网站在线计算或使用公式计算RCB评分,易于应用,具有可重复性。RCB系统可综合评价瘤床肿瘤及淋巴结情况,并已通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其无法反应新辅助治疗前、后对比差距,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将来会有更加完善的新辅助治疗评估系统,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治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淋巴结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评估260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和原发癌中的TI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原发癌中TSR≥50%(低间质组)148例,TSR<50%(高间质组)112例,低间质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均<0.05);TIL低表达组(TIL<10%)155例,高表达组(TIL≥10%)105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癌中TSR≥50%(低间质组)163例,TSR<50%(高间质组)97例,低间质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同为低间质组时,原发癌低间质组提示预后更好(P<0.05)。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6,P<0.01)。原发癌低间质组中TIL的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间质组中TIL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TIL低表达组(P=0.012)。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无关(P均>0.05)。结论TSR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且在原发癌和转移癌之间呈正相关,但原发癌TSR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联合TSR和TIL分析,可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王桂云,袁冬,张继光,吴燕婉(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八十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osen-berg首先提出免疫治疗肿瘤的方法,即白细胞介素-2刺激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使其获得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这种被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中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 erase activation,TA)变化的情况。方法分离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 IL - 2体外扩增后回输患者 ,同时随访疗效。应用 TRAP- PCR检测 TA。结果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 TA明显高于肿瘤未浸润淋巴细胞 TA(t=2 .819,P<0 .0 5 ) ,体外扩增淋巴细胞的 TA0 .0 82± 0 .0 14明显高于肿瘤未浸润淋巴细胞 TA 0 .0 2 6± 0 .0 0 6 (t=12 .81,P<0 .0 1)。回输 30 d后的淋巴细胞 TA与扩增前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A接近。端粒酶阳性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缓解率 5 6 .2 5 %与有效率 75 .0 0 %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的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缓解率 30 .0 0 %与有效率 5 0 .0 0 %。结论增殖培养可引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选择端粒酶阳性的体外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生物治疗有希望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出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及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肿瘤出芽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X~2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TILs的关系,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高肿瘤出芽组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多、组织性分级高、脉管癌栓更多;肿瘤出芽数较多的患者TILs的水平较低,而肿瘤出芽数较少的患者TILs水平较高;高肿瘤出芽患者比低肿瘤出芽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乳腺癌肿瘤出芽水平与恶性程度高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肿瘤出芽水平与TILs水平呈负相关,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及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规范化的病理评估是患者后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国际乳腺协作组推荐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系统用于新辅助病理评估,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使用.该文现就RCB评估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系统的大标本取材、残余肿瘤大小测量、细胞密度和原位癌比例、区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过继免疫治疗以其特异性及细胞毒性,在进展期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TIL持异的细胞毒作用和介导细胞免疫反应是其主要的抗肿瘤方式;另外,TIL引起肿瘤的供血血管损伤,使其供血减少,也是抗肿瘤作用的另一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液氮冷冻法保存TIL,并检测了TIL在冷冻前及复苏后的免疫学特性。实验证实:液氮冷冻仍能保持TIL的活力、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活性,冷冻前后细胞表型亦无改变。此法对推广TIL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芝糖肽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云芝糖肽(PSP)在体外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功能的影响,发现PSP在37-1200μg/ml浓度同可促进TILs的增殖反应,其促增殖作用与PSP浓度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联合使用PSP和是互2(IL-2)可提高TIL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3.
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28例消化道肿瘤制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单细胞悬液。每克湿重瘤组织细胞得率为20.78±9.82×10~6(6.09~78.40×10~6),淋巴细胞占67.29±11.78%。相同方法自17例肿瘤区域淋巴结中得到的细胞为38.08±17.42×10~6/每克淋巴结,淋巴细胞占82.08±8.48%。在含高浓度rIL-2中培养时、区域淋巴结淋巴细胞(RNL)增殖力最强,PBL的增殖反应发生最早,但扩增时间短。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淋巴细胞CD4比例减少,CD8增加,CD4/CD8显著降低,CD25~+细胞增加。经rIL-2培养后,T细胞(CD2~+,CD3~+)增加,多数样本以CD8生长为主,对照组以CD4生长为主。CD25~+细胞逐渐增加。TIL、RNL、PBL中Tac抗原最高表达率分别达36.8%、44.2%、20.6%。  相似文献   

14.
<正>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是主要针对局部晚期或不可切除的乳腺癌,提高保乳手术机会的治疗方法[1]。目前,除了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NAT还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高效评估药物疗效[2]。因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将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试验的终点,并提供了依据[3]。  相似文献   

15.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相似文献   

16.
1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机理及其抗原受体谱的偏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主要依赖其中的CTL,CTL籍助其表面特异的抗原受体识别由MHC-I类分子递呈的内源性抗原肽。本文讨论了激活CTL的两种主要杀伤机制:颗粒胞吐(包括穿孔素和粒酶的释放)及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重点阐述了CTL抗原受体谱偏移在人体肿瘤防治中的意义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
人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穿孔素,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n Q  Wu M  Qu Z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99-101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穿孔素及Fas配体(Fas-L)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20例病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的TIL中穿孔素及Fas-L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0例肝癌病人中16例,肝癌组织中TIL表达穿孔素及Fas-1,其中1例病人的绝大多数TIL表达穿孔素及Fas-1,该例病人手术后1年6个月仍未复发,除该例以外,其余15例肝癌组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小鼠乳腺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并将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C127-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C127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方法 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C127细胞、MA782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C127-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血清TNF活性、抑瘤作用以及瘤体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①C127-DC-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B16-DC-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分别为(32.21±1.24)%、(30.35±1.72)%和(37.43±1.54)%],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水平为(38.41±1.77)U/m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C127-DC-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组瘤体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其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①C127-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C12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抗小鼠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