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中肥胖型更为严重,容易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尤其危害女性生殖健康.临床治疗该病常采用补肾化痰法,多数医家认为其作用机制为调理脏腑功能.自女性生殖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提出以来,推动了中医妇科学的进步,徐教授基于该理论与临床实践,提...  相似文献   

2.
冲任学说,其源远古,在中医妇科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冲任是影响女性生殖生理的重要经脉。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临床报道较少。梁师认为本病以肾虚冲任失调为主,治疗上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兼以补肾,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谴方用药方面来阐述丁彩飞老师治疗排卵障碍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丁彩飞老师在治疗排卵障碍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方面临床经验丰富,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卵巢功能障碍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疾病,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于卵巢和早期胚胎,并通过促性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由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影响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卵泡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异常,揭示了无排卵性不孕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是引起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卵巢增大等生殖功能障碍及肥胖、座疮、多毛等代谢异常的症状,治疗上主张对症性治疗。中医古籍中并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认为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崩漏"等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综合征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胰腺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其病因尚未阐明。本文主要内容是就中西医阐述PCOS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水出诸肾”理论指导下,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验。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月经失调、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女子“经带胎产”以经为先,种子必先调经,经调乃胎孕育子之基,遵循“经水出诸肾”之论,由肾虚本质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育龄女性内分泌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不孕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使育龄女性的压力日益加重。中医药在PCOS女性不孕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孕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赵俐  程群 《河北医学》2006,12(12):1314-1317
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7.3~8.6%[1]。它涉及两个方面[2],一是卵子发育成熟障碍,二是卵子排出障碍,任何一方均会引起排卵功能障碍而致不孕。临床表现为月经虽然能来潮,但后期量少,尤以量少为主。导致无排卵性不孕的疾病有:功能性月经稀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除外垂体肿瘤),卵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卵巢不敏感综合征,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失调所致的无排卵疾病如甲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排卵障碍为其主要特点,因其造成的不孕困扰着诸多育龄期女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及现代医学对于育龄期PCOS患者排卵障碍的治疗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帮助本病患者恢复排卵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的原因和治疗,以及如何正确地评估排卵率及受孕率,并指导未孕者的后续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不孕症科就诊的326例资料完整的排卵障碍不孕妇女,对其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排卵障碍的病人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约占51.2%,其次是高催乳素血症,约占26.1%。经纠正病因及促排卵治疗后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都有较高的排卵率及受孕率。结论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90.2%有明确的原因,纠正导致排卵障碍的病因是恢复卵巢排卵功能的关健,而对于治疗后未受孕者应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其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紊乱、排卵障碍及卵巢多囊结构为特征的病变。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容易反复且较难根治。在育龄妇女中,PCOS常因排卵障碍而致女性不孕,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研究,国内PCOS治疗策略的制订比较混乱。该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不孕症的相关文献,对PCOS性不孕症的促排卵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针对排卵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西医促排卵治疗已获得较高的排卵率 ,但妊娠率较低。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妊娠率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 1998- 10~ 2 0 0 0 - 12间 ,门诊不孕症中无排卵性患者 88例 ,年龄在 2 3~ 39岁 ,不孕期限 3~ 10年。所有病人均在月经第 2~ 5d抽血 ,化验性腺 6项 ,根据测得的结果将不同原因的无排卵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西药治疗组为43例 ,其中 ,多囊卵巢综合征 35例 ,高雄激素血症 5例 ,高泌乳素血症 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 45例 ,多囊…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可引发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失调、无排卵性不孕的内分泌疾病,该类患者多伴随代谢功能异常[1]。临床报道显示,约46%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且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在23%左右,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2]。目前人们公认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障碍及糖脂代谢异常的病理基础[3]。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mme,PCOS)是引起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该病的病因至今不清楚,一直涉及遗传和非遗传两种理论。  相似文献   

15.
依据"肾主生殖"理论,临床中生殖功能障碍所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多从补养肾精肾气入手调理。补肾药能有效改善女性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卵泡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和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方面有特定的优势,且已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基于目前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中药作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280例女性不孕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28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不孕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因素、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因素。其中,输卵管因素占39.38%,是不孕的第一原因;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泌乳素血症)占30%,是不孕的第二原因。结论不孕症的病因复杂,输卵管因素是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以肾虚癸水不足,卵子未熟,痰湿内蕴,卵巢多囊改变,发为不孕为特征。周惠芳教授在国医大师夏桂成“心(脑)-肾-子宫轴”基础理论指导下,顺应女子月经周期变化,运用经后期滋阴补肾促进卵泡成熟,排卵期活血通络促进卵子排出,经前期温肾助阳的补肾调周法,同时结合减轻体质量、心理疏导等辅助治疗,使患者恢复排卵、顺利受孕。  相似文献   

19.
王秀秀  李威  吴效科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13-15,1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经典临床表现是月经稀发或闭经和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月经紊乱和多毛的主要原因。PCOS的发生与代谢异常有关,与外周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这些代谢异常对于生殖功能和长期的健康有影响。尽管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但PCOS的诊断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相似文献   

20.
杜冠华  李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98-99,107
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效果.方法 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针药联合法,对照组口服氯米芬,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治疗后排卵率、受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LH、LH/FSH、T值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仅T值明显下降;两组排卵率无显著差异;针药组受孕率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结论 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疗效好,优于氯米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