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分化好的腺样区域及横纹肌样区域组成,两者相互移行或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部分区域有微乳头结构.横纹肌样成分特征:瘤细胞黏附性差,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偏位,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呈强阳性.结论 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是一种具有较高侵袭性的肿瘤,由于其预后较差,对常规治疗不敏感,认识这些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FOXO1的表达,在组织学水平上初步探讨FOXO1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46例结直肠腺瘤、48例结直肠腺癌及48例癌旁组织中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FOXO1在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中FOXO1表达与肿物大小相关,腺癌组织中FOXO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FOXO1在人类肠道癌前病变(腺瘤)及腺癌组织细胞核表达减少和缺失,可能是导致结肠腺癌发病的机制之一,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下一个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3岁,B超发现右肾上腺包块3个月;无高血压;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正常.体检:双肾区扣击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彩超示左肾盏内结石;右肾上腺体积增大,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稀疏.CT示右肾上腺区呈椭圆形块影,2.5 cm×3.0 cm×3.7 cm,边界清,有轻度不均匀强化.2007年5月在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行右肾上腺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腺增大,直径约4 cm,表面不平.切除标本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会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leiomyoadenomatoid tumour of uterine,LATU)的命名、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ATU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9~52岁,平均45岁。眼观:LATU类似子宫平滑肌瘤,肿瘤直径1.2~6 cm,平均2.5 cm。6例肿瘤界限清楚,2例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质均,1例切面可见微囊。镜下见肿瘤性增生的平滑肌组织中混杂有大小形态不一的腺样腔隙,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大多内衬上皮不明显。免疫表型:腺瘤样瘤细胞表达Calretinin、HBME-1、D2-40,不表达CD31和CD34。平滑肌细胞表达SMA。上皮样细胞和平滑肌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1%。术后随访无复发或恶变。结论 LATU是由肿瘤性平滑肌和间皮组织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5 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 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 4 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 例PEAC患者年龄 38~65岁,1 例临床表现为咳嗽,4 例于体检中发现.肿瘤细胞呈筛状或者腺样排列,可见坏死.5 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其中 1 例术后行化疗.免疫表型:5 例 PEAC 表达 Villin、CK7,4 例表达CDX-2,3 例表达CK20,1 例表达TTF-1;5 例均不表达Napsin A.RT-PCR检测 4 例均未发生基因突变.术后随访8~55 个月,1 例失访,其余4 例均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均存活.结论 PEAC是肺浸润性腺癌中的罕见亚型,应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PEAC需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59岁(47~76岁).10例伴血清AFP升高.镜下均由多角形嗜酸性肝细胞样肿瘤细胞组成,至少表达一项肝样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S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平均年龄59.5岁,肿瘤最大径平均2.1 cm,4例肿瘤CT检测均显示为孤立性囊实性结节,边界清楚,位于右肺上、中、下叶各1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镜下见CA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一种为杯状细胞,一种为低柱状上皮细胞,富含黏液。免疫表型:4例CK7、CK20、CDX-2、Villin和MUC2均阳性;1例Napasin A局灶阳性;TTF-1均阴性。结论CA特征性病理形态是富含黏液且黏液破坏肺泡壁,肿瘤肺叶切除+肺门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肺CA临床罕见,需与肺浸润性黏液腺癌以及胃肠道、卵巢、胰腺及乳腺转移性黏液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肾上腺A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性,26岁,例2男性,32岁,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肾上腺占位,无临床症状。例1,CT示右肾上腺内外侧肢交界处有一直径约1.3 cm的低密度结节,境界清楚,轻度强化。镜下见瘤组织由大量不规则的腺样、微囊或囊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含黏液;瘤细胞多为单层扁平或柱状细胞,极少区域为印戒样细胞,核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例2,CT示左侧肾上腺见一最大径为4.8 cm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瘤体灶区轻~中度强化。镜下见瘤组织呈大小不等、相互吻合的腺样、微囊及灶性实性结构排列,并浸润至周围正常肾上腺组织和外周脂肪组织;瘤细胞多为扁平或印戒样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2例瘤组织中CK、MC、D2-40、WT-1、Calretinin及vimentin均(+),Syn、CgA、NSE、CD34、CD31及p53均(-),Ki-67增殖指数≤1%。术后2例分别随访2个月及4年9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肾上腺A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皮源性肿瘤,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不同部位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PCR法进行蛋白标记和BRAF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9岁,男女之比为3∶1,发病部位为腭部2例、鼻腔2例、食管2例、肺部2例。镜检:肿瘤边界清楚,具有双相分化特征,包括被覆鳞状上皮的外生乳头状结构和黏膜下的内生腺样结构。管腔衬覆双层或多层上皮,内层细胞呈柱状、立方或扁平,局灶增生呈乳头状突起,细胞质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底部;外层基底层细胞呈梭形、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质嗜酸性、稀少,两层细胞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免疫表型:腔内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CK7、CK8和BRAF V600E,基底层细胞表达CK14、CK5/6、p63、S-100、SMA,Ki-67增殖指数低(均<10%)。分子检测显示BRAF V600E突变阳性。患者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属于唾液腺型肿瘤,常见于口腔的小唾液腺,也可发生在鼻咽、食管及肺等其他部位,熟悉该特殊类型肿瘤可避免误诊、漏...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瘤样瘤4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9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14例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9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3%,肿瘤多位于子宫肌壁间,其次为近子宫角和宫体或宫底浆膜下,内膜下少见。肿瘤直径0.5~5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瘤细胞组成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腔隙内衬以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大多数表现为脉管样形态。全部病例均伴平滑肌增生。14例腔隙内黏液物Alician B1ue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免疫表型:不同类型CK、vimentin、SMA及calretinin阳性,FⅧRAg、CEA、EMA、ER及PR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临床和病理上均易误诊和漏诊。瘤细胞表达CK和calretinin,不表达FⅧRAg、CEA和EMA,上述指标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结果也支持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来源。  相似文献   

11.
乳头汗腺瘤样腺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汗腺瘤样腺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乳头汗腺瘤样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发生于乳头,由上皮细胞形成的不规则巢、小条索或小管在致密的纤维间质及平滑肌之间呈浸润性生长,其中可见“蝌蚪状”细胞巢及角化囊肿,病变边界不清。免疫表型:CK阳性,p63、SMA部分阳性,ER、PR及GCDFP-15均阴性。结论 乳头汗腺瘤样腺瘤是一种呈局部浸润性生长的非常罕见的乳头部良性肿瘤,局部切除后可复发,但不转移。组织学上主要应与乳头管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鳞化及管状癌鉴别。适当的治疗应该包括肿瘤及其周边充分的正常组织完整切除,且标本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12.
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4例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24例患者中腺瘤样瘤发生于子宫者21例,卵巢者2例,子宫与卵巢同时发生者1例,分别占本院同期子宫及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0.34%和0.0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及细胞蛋白(AE1/AE3)均为阳性,呈双相表达;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均为阴性;S-100蛋白20例阳性(83.3%),上皮膜抗原(EMA)4例阳性(16.7%);其中10例行calretinin蛋白染色,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 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肉瘤样尿路上皮癌(sarcoma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SUC)的临床特点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U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中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o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患者尿脱落细胞,分析其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20例SUC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8岁。肿瘤部位:13例位于膀胱、5例位于肾盂、2例位于输尿管。肿瘤侵犯全层12例,浸润深肌层6例,浅肌层2例。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其中15例死亡,3例存活。6例患者行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4例发现3或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结论SUC属于高度侵袭且预后差的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主要发生于膀胱,确诊需依据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FISH技术检测患者尿路脱落细胞,是诊断SUC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肺肝样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是一种发生于肝外的具有腺样及肝细胞样两种分化的特殊类型腺癌,此型腺癌发生在胃内的屡见报道,但原发于肺的HAC极为罕见。经检索英文和国内文献,截止2002年仅见10例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鼻咽部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28~45岁,肿瘤均位于鼻咽顶后壁,呈息肉样或乳头状生长,均行手术切除。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未见坏死及神经、脉管侵犯。乳头纤维间质血管玻璃样变性,局灶砂砾体形成。例2肿瘤细胞部分呈梭形,与乳头状结构相延续,局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免疫表型:TTF-1、CK7、CK19和vimentin均弥漫阳性,CEA局灶阳性,TG、Napsin A、S-100、GFAP和CD117均阴性。例2梭形区域TTF-1、CK7、CK19阳性,鳞化区域CK5/6、p63和p53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2%。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例2阳性,突变类型为Exon15 V600E,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肺胎儿型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lung, FA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2例FLA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76、71岁,肿块最大径分别为1.7、1.5 cm。2例镜下表现相似,肿瘤由典型的类似胎儿肺小管的复杂腺样结构组成。例1瘤细胞胞核较一致,呈卵圆形或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胞质丰富,淡染,可见空泡,类似于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的核上/核下空泡。例2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增高,染色质增粗,可见核仁及核分裂象;胞质淡染或呈红染细颗粒状,空泡不明显;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可见多灶性坏死。免疫表型:TTF-1、Napsin A、β-catenin、CK7均阳性,Syn部分阳性。基因检测:2例均无EGFR基因突变,例2检出TP53基因突变。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例1随访1年无复发;例2随访6个月发现转移。结论 FALC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基因改变不同于普通肺腺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低级别预后较好,高级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现于肝脏A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6岁,间断性腹痛不适2年,加重20天。增强CT示肝左叶及右侧腹腔内多发异常强化的软组织肿块。镜下见瘤组织由大量不规则的腺样、巢状、索状结构组成,可见丰富薄壁血管;瘤细胞多为立方或柱状细胞,胞质淡然、透亮,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组织中CK7、CK19、MC、D2-40、WT-1、Calretinin及vimentin均阳性,AFP、Hep、Glypican-3、CD34、CD31及CDX-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术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肝脏AT目前国内未见报道,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8例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4岁。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结肠镜下偶然发现的表面黏膜光滑的小息肉,息肉直径2~12 mm,平均4.5 mm。镜下见肿瘤均起源于黏膜肌层,境界清楚,由形态学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胞核细长,呈雪茄状,常可见核旁空泡,其胞质呈明显的嗜酸性,部分病例可见玻璃样变。细胞密度较低,呈交叉束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SMA、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desmin阳性率86%(24/28);EMA、S-100、SOX10、CD34、CD117、DOG1、AL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远低于1%。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与结直肠的其它梭形细胞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