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予天丹通络胶囊口服,对照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静滴,治疗14 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晕复静片每次2粒,每日3次,其他基础药物治疗均相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起效多在3日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予天丹通络胶囊口服,对照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静滴,治疗14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胶囊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上用药各异,疗效各异。我们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治疗的基础上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50例,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眩晕分为轻、中、重度。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问题”[1]的标准,且排除颅内出血或梗死性病变及耳源性周围性眩晕。100例患者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杞菊地黄丸方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韩桂华 《四川中医》2005,23(8):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96例,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袁建平  王秀丽  李强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30-1230,124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尼莫地理及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均优于财照组.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夫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和对照组(35),治疗组采用口服帕夫林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帕夫林能够明显增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性眩晕比较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陈欣 《河南中医》2013,33(2):252-253
目的:观察定眩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定眩汤口服,治疗14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TCD推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眩汤配合西药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顾晓龙 《中医药研究》2011,(11):1335-1336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方祛风化痰通络煎剂,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子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0例予拜阿司匹林;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时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异常,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缓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与用川芎嗪治疗4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7.285,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36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强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00-700,706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22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予金纳多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林沛 《中医研究》2011,24(5):46-4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83%,对照组有效率占71.8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云  王新志 《光明中医》2011,26(2):274-27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逐瘀通脉胶囊口服,2 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40 mg/次,3次/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