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n=40)和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42)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运动、静息数字分级疼痛评分(NRS)及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运动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术后不同时间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高于FNB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高于F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肯定,不影响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且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明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31-133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应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于我院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是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NB组)。所有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喉罩下进行手术,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药量是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记录2、6、12、24 h静息下、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麻醉操作及药物副作用和其他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ACB组和FNB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之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股四头肌的肌力在2、6、12 h分别是3(3~4)和1(1~2)、4(3~4)和2(1~2)、4(4~4)和3(3~4)(P0.01),股四头肌肌力在24 h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也未使用其他镇痛药。结论无论是ACB还是FNB,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都非常理想,但是同FNB相比,ACB对运动功能影响非常小,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9年6月至 2021 年 3 月在本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和神经阻滞不良等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改良 Bromage 评分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足下垂外,如术后感染、呕吐、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舒芬太尼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近端入路组(A组,60例)和IPACK远端入路组(B组,52例)。全麻诱导成功后插入喉罩,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IPACK近端入路行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IPACK远端入路行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收肌管阻滞均给予0.4%盐酸罗哌卡因25 ml;IPACK阻滞均给予0.4%盐酸罗哌卡因25 ml,术中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维持。观察手术后12、24、48、72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2、24、48、72 h膝关节的最大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住院天数以及补救镇痛药物消耗量。结果:术后12、24、48 h两组静息状态VAS评分、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评分明显优于B组;术后72 h两组的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相似文献   

5.
朱玉玲  高东艳  孙洁 《西部医学》2019,31(8):1264-1268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和股神经阻滞(FNB)在半月板修复术后对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三组,每组20例。其中ACB组和FNB组在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行ACB和FNB,用药为0.3%罗哌卡因15mL。记录术后4、8、12、24h时三组的静息和主动运动的NRS评分,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术后镇痛药用量及用药副作用,ACB组和FNB组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SA组NRS评分均明显高于ACB组和FNB组(均P<0.05),而ACB组和FNB组NR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4、8、12h时,SA组和ACB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FNB组(P<0.05),但术后24h时,三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比ACB和FNB组明显增高(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与ACB组比较,FNB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且均无明显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 FNB和ACB均可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AC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患者能在无痛下及早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更有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03~2021-06在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为I组.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为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6年4-9月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CB组和FNB组。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运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s, NPRS)进行的镇痛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追加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每组各20例,男 ∶女=7 ∶33,年龄(63.8±10.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3.5)kg/m2。两组患者在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术前畸形程度、疼痛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后2 h的静息痛[ACB=0.0(0,6),FNB=3.0(0,5),P=0.004]和术后12 h的运动痛[ACB=3.0(3,0), FNB=5.5(0,10),P=0.004)外,其他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ACB组为(85.3±27.6) N和(82.0±30.1) N,FNB组为(69.0±29.4) N和(64.4±32.0) N,两组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尽管具体数值ACB组高于FN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3,P=0.108)。术后24 h内追加使用盐酸哌替啶(100 mg/次)者,ACB组有4例,FNB组有5例;术后24~48 h内追加者,ACB组3例,FNB组2例;所有追加均为1次。ACB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另有1例感到口干;FNB组恶心者4例,均同时伴有呕吐,另有口干者3例,下肢肌间血栓患者2例。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ACB的镇痛效果并不优于连续FNB,但ACB减小了对术后股四头肌力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收肌管阻滞联合消肿止痛方外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收肌管阻滞,观察组同时联合消肿止痛方外敷,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静息状态下8、16 h的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状态下24、32、40、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状态下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K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收肌管阻滞联合消肿止痛方外敷疗法,可显著减轻机体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C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观察组术后实施CACB,比较两组术后6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两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观察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CB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提高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效果优于CFNB。  相似文献   

11.
刘蕊  杨明玉  杨洋  王春光 《北京医学》2022,(1):81-83,86
目的 观察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  相似文献   

12.
张琰  蔡怿超  曹娜  杨惠茹  边兴花  李侃 《中国医刊》2023,(10):1150-1153
目的 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观察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呼吸频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徒手肌力分级、疼痛程度及下地时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使用情况(麻醉阻滞时间、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8、12、24、48h的HR、MAP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8、12、24、48h的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22-1626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首次、单侧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I组为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 ml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为术前利罗合剂20 ml(1%盐酸利多卡因+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单次收肌管阻滞联合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组,CA组为0.3%罗哌卡因100ml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前(T_0)、术后2 h(T_1)、4 h(T_2)、24 h(T_3)、48 h(T_4)、72 h(T_5)患者静息及屈膝VAS评分、术侧肢体肌力、药物副作用、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等,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与I组比较,I+A组在T_1、T_2、T_3的静息VAS评分和T_1、T_2屈膝VAS评分降低(P<0.05),CA组在T_1、T_2、T_3、T_4的静息及屈膝VAS评分降低(P<0.05);I+A组和CA组在T_1、T_2股四头肌肌力下降(P<0.05);I组在术后24 h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较大(P<0.05)。三组之间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ACB联合持续静脉镇痛或连续ACB可安全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镇痛;与单纯静脉镇痛相比,在手术后早期(4 h内)无论静息还是运动状态下,ACB均可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尽管ACB短期内可能会使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但不影响关节运动,且减少了术后静脉或口服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丽衡  陈俊衡  马楚洲  郑良杰 《重庆医学》2023,(16):2434-2438+2443
目的 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A、B、C 3组(各36例)。A组行ACB联合iPACK,B组行ACB,C组行A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对比3组术后静息时4、8、12、24、48、72 h和运动时12、24、48、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统计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膝关节活动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24、48 h静息时VAS评分和术后12、24、48 h运动时VA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和C组术后48 h内的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更大、TUG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术后24 h内膝关节活动度更大(P<0.05),术后48 h TUG用时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且术后72 h内静息和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SNB)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单侧TKA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组和SNB组,每组各25例。FNB组患者于术后行超声引导下FNB,SNB组患者于术后行超声引导下SNB。比较两组患者阻滞后4h、8h、12h、24h、3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吗啡使用率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24h、36h、48h,SNB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显著大于FNB组(P<0.05);阻滞后8h、12h、24h、36h、48h,SNB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显著优于FBN组(P<0.05)。两组患者的吗啡使用率、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TKA术后多模式镇痛中,与FNB相比,SNB对膝关节屈曲度和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对比2组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48 h内,观察组有效按压、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尿潴留、恶心呕吐、下肢肌力降低、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是TKA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钱玉莹  潘蓓  凌祥伟  王雪飞  戴礼鸣  朱霁 《重庆医学》2022,(22):3903-3906+390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近端入路收肌管神经阻滞(PACB)和远端入路收肌管神经阻滞(D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TKA患者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50~75岁,BMI<28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PACB组和DACB组,每组32例。PACB组行超声引导下DACB;DACB组行超声引导PACB。2组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收肌管神经阻滞(ACB)时间、手术时间及一般资料。记录术后4、6、8、12、24、48 h的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股四头股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的总消耗量、补救镇痛次数和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损伤、头晕、跌倒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ACB时间、手术时间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CB组术后4、8、12 h静息和运动VAS明显低于PACB组(P<0.05),术后24、48 h 2组静息和运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CAC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LIA)对小儿膝关节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单侧膝关节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镇痛。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记录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在术后6h、12h、24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发生率在术后4h、6h、12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4h、6h、12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用于小儿膝关节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缩短预后时间,促进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置阻滞镇痛在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僵直的患者36例,年龄45~75岁,体质指数18~25 kg/m2,AS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由同一外科医生行手法松解术,而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置管持续阻滞镇痛,置管成功后连接电子自控性输注泵行术后镇痛。根据神经阻滞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组(A组)及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组),每组18例。记录两组术后72 h内不同的观察点持续主动及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术后12、24、36、48、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观察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导管阻塞、渗液、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2 h镇痛期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总次数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四头肌力测试评分高于F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F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F组(P<0.05),阻塞、渗液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可有效保持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同时,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理想镇痛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近端联合远端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早期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B组为近端联合远端收肌管阻滞组,于超声引导下分别行收肌管近端和远端阻滞;C组为右美托咪定联合收肌管阻滞组,于超声引导下将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混合液分别注射至收肌管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时静息VAS评分,术后T3和T4时运动VAS评分,48 h内羟考酮和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以及术后24 h(T3)、48 h(T4)和72 h(T5)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股四头肌肌力;记录3组患者术后首次直腿抬高≥10 cm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