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98-101
目的分析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FI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UE评分。结果两组训练前FI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FMA-U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康复治疗部的78例脑卒中恢复期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和水平内收活动度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FMA-U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增加其肩关节的活动度,而且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功能训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组(任务导向训练组)、B组(上肢功能训练器组)、和C组(上肢功能训练器联合任务导向训练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三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并且,C组训练后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训练后(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训练、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但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71-174+17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给予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4周、训练第8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runnstrom分期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两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和训练第8周时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和对照组训练第8周Brun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时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其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0 min,观察组20min常规治疗结合20 min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周期均为4周,5 d/周,1次/d,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29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14例,1组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状况的疗效更显著。结论:因对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分析,从而表明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具有针对性,而且疗效更为显著,并有广大的推广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1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以PNF绳带训练,研究组(7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r TMS。观察两组干预效果、上肢功能、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评估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臂、手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M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R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VR组额外增加VR技术训练;机器人组额外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VR技术训练,各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UE、C-ARA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UE[(36.18±6.34)分]、C-ARAT[(30.19±5.17)分]和MBI[(68.93±9.45)分]评分显著优于VR组和机器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动作观察疗法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试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U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头皮针留针同时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FMA、MBI及MAS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训练联合银杏叶片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1例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口服.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和MoCA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艳  傅登群  严小览 《重庆医学》2022,51(11):1886-1889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周5 d,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全身振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外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由专人进行双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康复效果,疗效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THUE-HK、Fug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及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为3期以上者、FMA评分、ST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对健侧大脑皮质M1区进行1 Hz的rTMS,对照组予假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Hong Kong edition of 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 FTHUE-HK)、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THUE-HK、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M1区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另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2组均干预3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手功能Brotez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手功能Brotez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8.73±4.88、84.32±15.27、27.28±4.83、81.47±12.81)高于对照组(24.62±4.35、76.15±13.44、23.54±4.19、73.58±12.25)(P<0.05)。结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与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辉  陆晶晶  劳方金  傅建明  李岩  胡安龙 《浙江医学》2023,45(12):1307-131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6 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技术及作业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做上述康复治疗时应用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进行精准的角度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 6 周后分别采用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UE)评定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评定患者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 结果 治疗 6 周后,两组患者上肢 FMA-UE 评分、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上肢 FMA-UE 评分、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 、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临床上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活动度评估与精准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