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仑伐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06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100例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n=50), 对照组术后给予化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仑伐替尼,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以及生存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2.68±6.86、32.08±5.81、33.02±3.31、1.05±0.25, 治疗后分别是63.95±8.31、43.58±6.53、41.75±6.62、1.22±0.32, 对照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3.25±6.67、31.23±5.65、32.35±3.23、1.08±0.23, 治疗后分别是57.87±7.21、36.23±5.86、35.67±4.89、1.17±0.28,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网进行检索, 从2010年01月到2019年10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观察组为阿帕替尼基础上联合替吉奥, 对照组应用单药替吉奥。整理关于两组在晚期胃癌患者中进行的RCT, 运用RevMan5.3软件做Meta分析, 比较两组之间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方面的差异。结果共计12个RCT包括5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方面,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RD=0.16, 95%CI:0.08~0.23, P<0.0001;RD=0.21, 95%CI:0.14~0.29, P<0.00001)]。观察组在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乏力、腹泻、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黏膜炎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血压、蛋...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 往往预后较差。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消除、平衡、逃逸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近年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广泛进展和应用, 为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带来了明显转机。但同时, 药物治疗的耐药性随之而来。肿瘤细胞对药物反应性较差, 是严重影响临床预后的一大问题。本文对肝癌免疫治疗中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潜在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根治性方法。然而术后高复发率, 导致了较差的预后。新辅助治疗是指对于可切除的肝癌, 在手术前进行抗肿瘤治疗, 以达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术后复发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能为肝癌患者带来生存益处。但是新辅助治疗的指征、适用人群、治疗方式、治疗周期、安全性等还存在争议。在此, 本文就以上问题, 以及新辅助治疗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药代/药效动力学(PK/PD)特征,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对象为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45例胃癌患者, 其中80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阿帕替尼组), 65例采用替吉奥进行治疗(对照组), 治疗3个月。收集治疗期间的静脉血样测定阿帕替尼血药浓度, 并分别采用肿瘤生长抑制(TGI)模型和总存活数模型来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的量效关系。结果甲磺酸阿帕替尼首次口服的Tmax为(2.35±0.95) h, Cmax为(952.02±323.24) ng/ml, AUC0~24 h为(2 120.02±669.52) mg/(ml·h)。治疗3个月, 阿帕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8.47%比73.45%, χ2=4.422, P<0.05)。TGI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肿瘤直径、CEA、CA199、VEGF及VEGFR2的Kdrug分别为0.036、0.005、0.009、0.026及0.055。总存活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阿帕替尼血药浓度(β血药浓度=1.853)、肿瘤最大径之和(SLD, βSL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均行手术治疗, 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饮酒史、AFP≥200 ng/ml、肿瘤切除联合胆管切开癌栓取出、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病灶数目≥2是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 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肿瘤异质性, 从肝细胞癌异质性特点、异质性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性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疾病, 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而作为近年来晚期癌症治疗方案的重要研究方向, 免疫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截至当前, 学者们已经试验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 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癌症的方案取得了不小的进展。ICIs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 增强抗肿瘤免疫, 为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 免疫治疗仍无法彻底治愈肝癌, 且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当前肝癌大环境的背景下, 肿瘤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是了解预测免疫治疗临床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借此改善患者选择,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效益, 并避免不必要的毒性。相较肿瘤及周围组织生物标志物,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依靠其无创检测的优势, 在临床研究及使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对HCC患者免疫治疗临床反应及预后疗效起关键预测作用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也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起病急、病情凶险, 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期干预以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肿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繁多, 包括介入止血、消融术、肝切除术等,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急诊肝切除术、介入止血后的综合治疗、止血后的限期肝切除手术、外科手术联合消融治疗、肝移植术等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破裂的研究进展, 结合笔者单位的临床实践经验, 就其原因、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预测等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由血管内胆固醇结晶脱落后散落到全身血管引起, 以肾脏血管受累最常见。我们报告1例脑动脉支架术后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病例, 并复习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HCC患者57例,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14例, 年龄(51±1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术前预留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30%的患者行前入路ALPPS术患者作为研究组(n=20);术前预留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35%的行右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结果研究组中高-中分化HCC患者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步肝切除术。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644(535, 780)比352(269, 401)min]、术中出血量[1 650(1 338, 2 200)比650(500, 925)ml]和需要输血患者的比例(60.0%比29.7%)均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肝脏功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对肝脏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肝脏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 其中肝细胞承担着肝脏几乎所有的主要功能, 因此原代肝细胞被认为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金标准体外模型, 也是应用于临床肝细胞移植、构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理想细胞类型。发展至今, 人原代肝细胞已经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癌伴多向分化及多种成分临床罕见, 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发生转移, 预后差。我们收治的1例多向分化肾细胞癌患者, CT检查示右肾下极6.5 cm×6.0 cm软组织肿物影, 增强扫描后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 内部伴有液化坏死。胸CT检查示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 同时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切除术+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多向分化肾细胞癌, 局部肉瘤样变, 其中可见透明细胞癌、集合管样癌、髓样癌, 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术后1个月开始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 术后6个月出现肝及肺转移, 术后1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极为罕见。本院于2019年7月收治1例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作一总结, 以期对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透明细胞癌占肾癌的25%~30%, 具有多种不同的病理亚型。药物治疗是转移性非透明细胞癌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 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比较,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癌在药物治疗上需要更多的证据积累。本文总结了目前转移性非透明细胞癌的主流药物治疗方案, 以期为转移性非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国内高发的实体肿瘤之一, 尽管目前对HCC的综合治疗模式研究越发成熟, 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根本原因在于对HCC的进展和侵袭转移研究无法突破。近年的研究发现, 肿瘤酸性微环境可能会推动HCC的进展和复发转移。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 对肿瘤酸性环境下HCC发生发展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肾转移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癌伴肾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患者, 67岁。因腰背疼痛3个月, 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8年6月就诊, 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伴骨转移, Gleason评分4+4分, T2N0M1期。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 约3.0 cm×2.5 cm×2.5 cm, 动脉期明显强化, 考虑右肾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Ⅱ级, 肾癌组织内见多个小灶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浸润。术后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影像学随访18个月未见右肾肿瘤复发。患者的前列腺癌予药物去势和醋酸阿比特龙治疗, 治疗6个月后出现PSA进展, 先后予多西他赛化疗、锶89治疗, 效果欠佳, 随访至第30个月患者因恶液质死亡。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学类型, 针对晚期HCC的患者, 使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药物进行全身治疗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诱导细胞铁死亡是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方式, 主要过程为细胞内铁蓄积、自由基产生、脂质过氧化和多种细胞死亡效应器激活, 最终导致细胞质膜破裂。研究证明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铁死亡及其在HCC中的信号通路和相关分子机制, 以期为临床治疗HCC提供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和可能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 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且复发率极高。免疫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本文现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