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1(PG Ⅰ)和胃蛋白酶原2(PG 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摩罗丹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以及治疗5个月后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结果疗效、病理检查结果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胃镜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96.7%(29/30),病理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86.7%(26/30),主要症状改善结果总有效率为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73.3%(22/30)、63.3(19/30)%、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并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常规抗Hp感染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治疗,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后Hp转阴率和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检测两组血清PG I、PG II、GAS水平和评估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高两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反酸”“上腹不适”和“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 I、GA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 I、G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  相似文献   

3.
庞石凯 《新中医》2021,53(14):22-2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评分及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病,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PGⅠ(胃蛋白酶原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Ⅱ)和G-17(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35例)予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胃部烧灼、上腹胀痛、食少纳呆、食后胀满加重4项症状积分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 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4项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 05),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症状和血清PGⅠ、PGⅡ、G-17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 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可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减轻临床症状,促进PGⅠ、PGⅡ、G-17分泌。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24-2326
目的:观察萎胃康颗粒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生长激素调素(GH)、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給予常规四联疗法根除Hp(奥硝唑片0.5 g,克拉霉素0.5 g,雷贝拉唑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0.6 g,2次/d,早晚各1次)连服用14 d后停用,对照组服用摩罗丹,试验组应用萎胃康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胃镜、病理组织学改变,及GH、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刺痛或隐痛、纳差食少、食后胃痛、神疲懒言、肢体倦怠、呃逆嗳气、烧心反酸、面色萎黄等症状(P0.05);在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GH的含量(23.31±7.26)μg/L较对照组(19.89±6.72)μg/L增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PGI/PGII在试验组为12.92±1.31、对照组8.03±0.98,试验组明显提高了PGI/PGII比值(P0.05)。结论:萎胃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PGI/PGII及GH水平,增强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局部微循环,保护胃黏膜腺体,修复受损的黏膜。  相似文献   

7.
鄢雪辉  郭婷婷  邓志燕  王杰 《新中医》2018,50(12):97-10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观察组采用针灸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变化,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Ⅰ)Ⅰ、PGⅠ/PGⅡ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4%、8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肝郁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脾虚肝郁证”辨证标准,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连服4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胶囊连服2周,观察组加服中药柴芍六君子汤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G-17、PG、CA724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93.4%(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22/45)(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PGⅡ、CA72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胃脘痞痛、纳呆食少、大便溏薄、性急易怒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胃脘痞痛、大便溏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纳呆食少、性急易怒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8周为1个疗程,随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及食管黏膜修复作用,及其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影响,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2%;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1%,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对改善嘈杂易饥、神疲乏力、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肝胃郁热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能更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作用,达到良好效果。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可以降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结论: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药查干乌日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空腹血清PG、G-17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消化一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蒙药查干乌日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蒙医症状评分及空腹血清PG、G-17检测,观察蒙药查干乌日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对空腹血清PG、G-17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评分以及血清PG、G-17水平检验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两组症状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5%(29/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进行症状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胀气、恶心、嗳气、口苦等症状改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餐后饱胀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胃动素(MO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胃泌素17 (G17)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前,2组MOT、CRH、G17及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T、G-17、PGⅠ及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OT、G-17、PGⅠ及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CR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R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温和灸配合隔盐灸改善乳腺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胃蛋白酶原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使用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3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温和灸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及隔盐灸神阙,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第7天监测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与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水平。分别于治疗前与化疗第3、5、7天,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症状评分)。结果:化疗第7天,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总体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温和灸配合隔盐灸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中和胃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于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0.5g/次,2次/d; Hp阳性者给予抗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1.0 g/次,2次/d,连续口服15d。观察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调中和胃舒痞汤治疗。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促胃液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黏膜色泽、血管透见度、黏膜隆起和黏膜质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反酸嗳气和大便稀溏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和PGⅠ/PGⅡ含量高于对照组,PG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黏膜色泽、血管透见度、黏膜隆起和黏膜质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敏灸足三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证型进行中药汤剂治疗,日1剂,疗程15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热敏灸双侧足三里,日1次,连续15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I)及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 II,PGII)水平,并计算PGI/PGII比值。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GA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热敏灸足三里可有效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清GAS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四逆散合四磨汤治疗慢性胃炎(CG)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CG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其中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四逆散合四磨汤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PG、...  相似文献   

16.
曹健萍  李书清  陈燕 《四川中医》2023,(11):121-124
目的:探究胃痞消方辨证加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免疫功能、胃蛋白酶水平和血CD4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CAG患者,随机等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西药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口服治疗,结合组加用胃痞消方辨证加味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和PG II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7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80.00%(P<0.05)。治疗后,结合组CD3+、CD4+、CD4+/CD8+、PG I、PG II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血CD47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T细胞亚群水平(CD4+T、CD8+T)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G-17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PGⅡ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8+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胃蛋白酶原水平、CD4+T水平,降低CD8+T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铋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自拟中药汤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G-17、PGⅠ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17、PGⅠ水平分别为(375.28±2.15)ng/L、(123.45±1.9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53±1.89)ng/L、(100.34±1.62)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G-17、PG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万军鸽 《国医论坛》2022,37(1):40-42
目的:观察扶正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及PGR(PG Ⅰ/PG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扶正活血汤中药颗粒剂,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瑞巴派特,两组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经治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