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杰  阮红梅  李志芹 《吉林医学》2022,(8):2071-2074
目的:对老年重度抑郁障碍(MDD)、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并与抑郁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MDD、BD抑郁发作患者共118例,其中老年MDD 67例,BD抑郁发作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成套测试(CANTAB)进行图形识别记忆(PRM)、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内外维度转化测验(IED)、空间工作记忆(SWM)等认知功能测试,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DD组患者的HAMD-17评分低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D组患者重度抑郁占比高于M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患者的PRM正确潜伏期短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P信息侦测灵敏度以及IED完成阶段数高于双相障碍组(P<0.05),SWM策略应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抑郁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BD抑郁发作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缓解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认知功能.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复诊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临床定式访谈的目前处于缓解期的MDD患者及BD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50例单相抑郁、48例双相抑郁患者以及50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的评分,并采用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的A、B连线、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认、数字广度测验及数字符号等方法评估认知功能,比较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具有首发年龄小、家族史较明显等特点,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均差于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患者在理解记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差于单相抑郁(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损害存在差异,双相抑郁患者理解记忆及执行功能损害较重,可能为特征性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5.
戚洪莉  胡少华  魏宁  胡婵婵  陈京凯  许毅 《浙江医学》2016,38(9):633-635,63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符合DSM-IV-R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病例组)和45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彩色连线测验(TMT)、STROOP卡片测验(CWT)以及持续操作测验(CP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WCST分类测验方面,两组间正确反应数、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在CPT测验中,病例组在错误次数1和第2次按键数中较对照组差(P<0.01),其他指标第1次按键、错误次数2、第3次按键、错误次数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MT和CWT测验方面,病例组TMTA分测验较对照组差(P<0.05),CWT卡片B和卡片C分测验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结论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损害,主要表现为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及信息的处理速度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 BPD)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致残率极高的终生性精神疾病,常发生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早期。其患病率1.2%~2.4%,占心境障碍人群的20%~50%,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1]。认知功能损害是BPD 的重要特征之一。笔者就近年来BPD认知功能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14):2283-2284
目的:探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应用心境稳定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单一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30例),而联合应用帕罗西汀与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评估两组疗效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6.67%>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不良反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应用心境稳定剂,对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4-67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躁狂发作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开始先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600)m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再加以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WAIS-RC量表各项评分及WMS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用于BAD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较肯定,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35例和双相抑郁3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高,自杀行为及焦虑激越突出,治疗6周总有效率为74.3%。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53.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BD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拉莫三嗪对35例BDD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项)评定临床症状;应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数字广度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62.86%.研究组治疗前WCST、数字广度得分均较正常组差(P<0.01);治疗后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数字广度-顺背仍较正常组差(P<0.05).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无相关性.结论 拉莫三嗪能改善BD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BDD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40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成套测验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检验,并对比两组HAMD24评分.结果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中词语学习(46.2...  相似文献   

14.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35例和双相抑郁3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高,自杀行为及焦虑激越突出,治疗6周总有效率为74.3%.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53.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50-15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9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7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NGASR评分及疾病知识掌握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NGASR评分出院时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率(97.14%)高于对照组(8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16.
韦亮亮 《当代医学》2022,28(6):171-173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盐酸齐拉西酮联合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盐酸齐拉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缓解期患者与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缓解期患者31例(缓解期组),抑郁发作期患者34例(发作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的汉密顿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总体认知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作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6.53±4.48)分,明显高于缓解期组患者的(4.21±1.92)分和对照组的(1.75±0.33)分,而缓解期组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的GAF评分为(58.41±15.73)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的(74.27±14.62)分和对照组的(91.54±4.64)分,缓解期组的GA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缓解期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Ⅰ型障碍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显著降低,其中抑郁发作期神经认知功能低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FA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FAD评分,以及改善SCS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认知功能又称神经认知功能,指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也就是由大量分工不同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神经元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分辨、整合信息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包含视觉追踪、工作记忆、逻辑推理与计划能力等几个方面.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运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执行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