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IL 33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33水平。在出院90 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9)和预后不良组(n=73),分别对两组患者基线期一般资料和血清学资料进行比较。对NIHSS评分与血清IL 33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血清IL 33水平的ROC曲线。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IL 33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IL 33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 P<0.01)。入院时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清IL 33水平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72.5%。结论: 血清IL 33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56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iR-126在取栓术前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26改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取栓术前血清miR-126水平在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9.31±2.14) vs. (1.36±0.28),P<0.01],且miR-12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37,P<0.01),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r=0.645,P<0.01),创建miR-126预测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截断值敏感度78.9%、特异性86.0%。结论 血清miR-126水平在脑梗死取栓术前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iR-182-5p、miR-372-3p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36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59)和重度组(n=35)。根据患者90 d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3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miR-182-5p、miR-372-3p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受试者miR-182-5p、miR-372-3p表达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2-5p、miR-372-3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82-5p、miR-372-3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miR-182-5p、miR-372-3p表达水平分别为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2020年住院的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完整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ROC曲线的结果评估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NLR单个指标以及三者联合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8例病人,其中预后不良组90例,预后良好组148例。2组年龄、性别、合并肺部感染率、基线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和NLR均为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三项指标及联合预测对NVA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将13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选为病例组,同期选取7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清25-(OH)D3;并记录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后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及健康体检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重症组到健康体检组依次降低;预后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FPG)、CRP、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血清25-(OH)D3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25-(OH)D3严重缺乏组患者中入院NIHSS评分≥7分的患者、以及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高于高于25-(OH)D3缺乏组、不足及充足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NIHSS评分及CR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25-(OH)D3水平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明显降低,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逐渐降低,并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54-57
目的分析血清P选择素(CD62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36例,根据脑梗死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与预后不良组64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各组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例数及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三组间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在三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因变量,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为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呈明显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62P、HMGB1、IM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呈明显高水平,三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脑横死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与NIHSS评分、血管闭塞的关系。方法比较无血管闭塞组和血管闭塞组,及不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无血管闭塞组与血管闭塞组相比较,得出两组间有差异的有:房颤史(P=0.013)、基础NIHSS评分(P<0.01)、住院时间(P=0.01)及行MRA时间(P<0.01)。且无血管闭塞组预后好转率(57.3%)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25.0%)(χ2=16.959,P<0.01)。基础NIHSS评分≤7分组的预后好转率(69.0%)明显优于>7分组(14.3%)(χ2=49.194,P<0.01)。结论可运用NIHSS评分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简单、实用且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超敏肌钙蛋白I (hs-Tn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在90 d随访时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hs-TnI水平与90 d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hs-Tn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曾患有卒中比例、收缩压、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病史及吸烟史比例、舒张压、心率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白细胞计数水平、hs-TnI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女性、年龄、既往卒中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hs-TnI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为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hs-TnI的AUC值为0.818。 结论 hs-TnI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HbA1c水平,根据结果分为HbA1c>8.2%组(n=54)和HbA1c≤8.2%组(n=62),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HbA1c与NIHSS评分相关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脑梗死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A1c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HbA1c≤8.2%组相比,HbA1c>8.2%组NIHSS评分、HbA1c及空腹血糖明显增高(P均<0.01);NIHSS评分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HbA1c、空腹血糖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8-41+封三
目的为了更好的判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相关要求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预后良好组)68例和观察组52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各项生化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数据间差异。结果既往房颤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大面积脑梗死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既往房颤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面积脑梗死是导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监测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正确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预后评估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接诊的60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以m RS评分为依据,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41)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19),比较两组血清Lp-PLA2、IL-6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Lp-PLA2、IL-6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血清Lp-PLA2、IL-6水平对其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Lp-PLA2+IL-6对脑梗死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Lp-PLA2、IL-6单一预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黑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AIM2水平,比较AIM2水平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IM2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AIM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IM2水平在NIHSS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17,P<0.05),AIM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05,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AIM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87,P<0.05),AIM2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4,P<0.05),ROC曲线显示AIM2在协助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5月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静滴,治疗前、治疗后第7 d、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预后,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第7 d、第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5),试验组3个月后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与否进行分组,预后良好患者(mRS评分0~1分)为A组,预后不良患者(mRS评分2~6分)为B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方面均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建立侧枝循环的比例(72.73%)明显高于B组(51.7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结论 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及侧枝循环都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NIHSS评分与CT改变情况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影响,表现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Ⅰ组和非干预Ⅰ组,每组40例;将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Ⅱ组和非干预Ⅱ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FMD及血清NO、e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低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IMT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高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Ⅱ组治疗2周后、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Ⅱ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Ⅱ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和-0.79,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和预后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以发病48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脑梗死组和30例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急性期的血清OP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NIHSS≥7分和NIHSS<7分患者的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分析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和mRS得分的关系及其单独和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均升高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NIHSS<7分患者比较,NIHSS≥7分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均升高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降低(P<0.05).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亦均高于其mRS>2分患者,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均低于mRS≤2分(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与其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OPN:r=0.785,0.772;MDA:r=0.768,0.793,P<0.05),其急性期血清SOD、GSH-Px水平与其NIHSS和mRS得分则呈负相关(SOD:r=-0.812,-0.795;GSH-Px:r=-0.822,-0.81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四者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和氧化应激水平与其神经损伤和预后均相关且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和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作为其神经损伤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收集12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用qPCR检测2组血清中miR-23a的表达,并分析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与miR-23a的表达的相关性.出院后3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 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 42例,非END组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基线期血清IL-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相关性的评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后发生EN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尿病比例、颈动脉狭窄>50%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END组(P < 0.05)。END组血清 IL-9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 < 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35,P < 0.01)。 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IL-9水平、颈动脉狭窄 > 50%、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血清 IL-9 水平预测 END 发生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5。血清 IL-9 水平与血清 CRP 水平(r=0.648,P < 0.01)和 IL-6 水平 (r=0.765,P < 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EN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EN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