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主运化新解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于万贵,姜齐龙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刘玉环脾为五脏之一,具有主运化、统血、主四肢、主肌肉等诸功能。后世医家或著作,都解释为脾主运化,即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或者说它实际上包括了消化、吸收和输布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所以由某些...  相似文献   

2.
脾主运化与脾主肌肉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各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其运输作用不断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3.
王启航  陈萌 《环球中医药》2020,13(4):685-687
“脾主运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一部分,其最初含义是指,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脾发挥辅助胃消化吸收饮食物的作用。至汉末,张仲景将这种作用具象化,称其为“脾主消磨”,深刻影响后学。至宋代,严用和提出了脾主运化理论,认为脾主管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将整个胃肠道的功能统归于脾,这种理论虽未在当时成为主流认识,却也在学术界生根发芽。明朝张景岳系统论述了“脾主运化,脾运胃纳”,至此“脾主运化”终于成为了主流认识并取代了原有的学术思想。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脾功能的扩大,脾解剖学基础的模糊,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整个藏象理论的迁延,也深刻影响了临床治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中医藏象理论关于脾主运化功能提出一些看法,认为中医藏象理论关于脾主运化功能,实质上就是现代生物化学所指的酶。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06-111
目的: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运脾消积法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以病因模拟法制备大鼠厌食症模型,观察记录大鼠摄食量和体重的变化;分别以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胃消食片0.45g/kg)、小儿开胃增食5.7 g/kg、11.4 g/kg组干预模型大鼠,连续42 d,另设正常组。收集粪便,以Illumina Mi Seq为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的肠道菌群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alpha与beta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差异菌门与菌属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并对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中明显失调的OUT数量、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菌落多样性、属水平的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Odoribacter属、YRC22属、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Jeotgalicoccus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rc4-4属以及具有外源化合物降解和代谢功能的菌群以及能量代谢的相关菌群、多糖生物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的菌群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干预后均向正常或保护方向恢复。结论: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明显加强保护性菌属的有益改变,减弱有害性菌属的损伤改变,调整菌群的多样性,使小儿厌食症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26-1628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试图用西医学的理论更好的诠释脾主运化。文章选取了清代几位代表医家,论述了其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肠道共生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大脑及行为活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脾藏意主思与肠道菌群调控宿主行为有着最为直接的相关性。通过健脾益气养血,调理气机升降,兼调他脏,多法并用,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8.
梳理近5年来"脾主运化"的研究思路,并基于文献研究与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的贯通结合,提出新的研究假说,即"脾主运化"是以物质转运及转化关键蛋白为核心的动态复杂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9.
维持血糖稳态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调节机制减弱,出现波动性高血糖的重要机理.胰岛β细胞内膜系统是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执行的关键环节,肠道菌群-胰岛β细胞远程串扰能够调控胰岛β细胞内膜系统以维持血糖稳态,其与中医学的脾主运化功能有相似性,可归为同一种象.对二者...  相似文献   

10.
脾主运化与细胞线粒体相关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线粒体有“ATP的生产基地”、“细胞的动力站”之称,这与中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脾主运化不仅仅是指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指食物在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阐明脾主运化的细胞生物学实质,从更深层次揭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脾主运化的机理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重要生理功能,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其机理和意义作一分析,以期学者深刻理解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脾主运化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祖国医学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和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探析在小儿脾失健运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其证治。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纳呆、慢性腹泻、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均可使用健脾助运方法,辨证施治,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同时阐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对小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发疾病,近来的研究证实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降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中医脾不仅是指西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均有密切联系。项目一方面拟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将中医脾主运化理论引入到缺血性脑病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靶标,探讨仙鹤草调控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脾为已土,是阴中之至阴,主运化水谷、水湿、统血,与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属阴,主静,又是赖何以完成这些“运”、“统”等动的功能,原动力在哪里?脏腑怎样协调使脾运正常实现?这些问题弄清楚后有利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分析对脾主运化功能的误识,认为脾主运化应定义为:脾转运气化水谷精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及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其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乃血瘀、痰饮、水湿。"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肝、脾、肾之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其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析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与脾主运化水湿的关系。在发病因素方面,从五大病因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认为外邪侵袭,久客经络,脾虚损阳,痰饮内生,发为心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不运湿,心脉不畅,发为心衰;情志失调,损伤脾胃,化血无力,心失所养,发为心衰;劳倦内伤,耗伤脾胃,脾虚湿停,心脉痹阻,发为心衰;失治误治,耗伤脾阳,痰湿积聚,上凌于心,发为心衰。在致病机理环节,从"气""水""血"三个方面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从"气",认为脾气虚弱,气血匮乏,心失所养,气阳两虚,发为心衰;从"水",认为脾失健运,化生痰饮,困遏心阳,水饮上犯,发为心衰;从"血",认为脾气不足,化湿无力,血行不畅,血瘀于脉,发为心衰。为临床从脾从痰湿论治慢性心衰提供重要的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脾主运化"与机体消化系统及物质代谢的关系极为密切。痛风的发病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嗜食高粱厚味、醇酒海鲜,重伤脾胃,化生痰湿,加之外感风、寒、湿邪,最终导致湿浊痰瘀流注关节肌肉筋脉。故脾主运及主化功能失职,招致内外湿相合,湿浊内阻是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的基本病机,湿、浊、痰、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而脾虚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所以临床以健脾化湿法为主要治法,从"脾主运化"角度论治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将对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提高疗效、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现代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大法为健脾补肾。而脾居中焦,具有运化抗邪之功能,这种运化抗邪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极其相似,后者可能是脾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从现代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论治慢性肾脏病(CKD)的现代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脾胃的联系:中医“脾”生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有关;2.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其肠道微生态也发生紊乱,从而产生蛋白结合毒素,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愈后,基于此对CKD进行防治是现在研究的热点;3.慢性肾脏病从脾胃论治的源流和现状: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损耗人体正气,属于慢性疾病中虚劳性疾病的一种,脾虚是其核心病机之一,因此健脾法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脾主运化"论治消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历代医家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 ,从而也形成了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瘀论治等不同的观点及流派 ,本文试图从“脾主运化”的角度论述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治法等 ,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4-1338
目的:通过对近20年脾主运化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了解脾主运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概况及热点,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对脾主运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方法:选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资料来源,分别对1990—2009年脾主运化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单位,主要作者,疾病分布和副主题词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描述。结果:年代分布呈逐年递增的势态,从2006年开始论文增长幅度较快;文献集中发表在中医类期刊,其对于脾主运化研究的关注度最高,辽宁在脾主运化的研究领域重视程度高于其他省市;作者单位以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南京中医药大学20年内发表40篇,领先于其他单位;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汪受传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孙远岭;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研究的热点疾病,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结论:脾主运化已成为当今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中医界研究为主,研究热点逐渐从消化转到内分泌系统疾病,理论和临床研究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