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阻断剂FPS-ZM1对戊四氮致痫幼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硫氧还蛋白(TRX)表达的影响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作用。 方法 将13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幼崽,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癫痫对照组)、C组(mNGF癫痫干预组)、D组(FPS-ZM1癫痫干预组),幼鼠腹腔注射戊四氮40 mg/kg建立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4组均连续1周时间进行干预,A组及B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予mNGF 2 000 AU/kg、D组予FPS-ZM1 1 mg/kg腹腔注射,干预完成后各组分别于3、24、72 h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分离出海马。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HMGB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TRX的含量。 结果 A组大鼠未见惊厥发作,海马区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明显低于B组,TRX含量高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及C组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低于癫痫对照组,TRX含量均高于癫痫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HMGB1表达水平在3、24 h较C组是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PS-ZM1及mNGF可能通过降低癫痫幼鼠早期脑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阻断剂FPS-ZM1和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戊四氮致痫幼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硫氧还蛋白(TRX)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3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幼崽,随机分为4组,即A组(空白对照组)、B组(癫痫对照组)、C组(mNGF干预组)和D组(FPS-ZM1干预组)。幼鼠腹腔注射戊四氮40 mg/kg建立癫痫模型,建模成功后,4组均连续干预1周,其中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和D组分别腹腔注射mNGF 4 μg/kg、FPS-ZM1 1 mg/kg,干预结束后,各组分别于3、24、72 h时段麻醉后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HMGB1的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TRX的浓度。 结果 A组大鼠未见惊厥发作,海马区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明显低于B组、TRX浓度均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和C组的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低于B组、TRX浓度均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HMGB1表达水平在3、24 h时段较C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时段与C组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PS-ZM1和mNGF具有减轻癫痫幼鼠脑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大脑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100B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戊四氮(PTZ)诱导致痫幼鼠海马、额叶、中脑和血清中的动态改变,评鉴癫痫(EP)造成不同脑区的神经损伤。方法雄性SD幼鼠60只,随机分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IP)PTZ 50 mg/kg 1次,A组IP生理盐水。根据EP发作分级,0~1级9只视为B组,立即取脑;2级以上发作41只,于EP发作后0 h(C=10)、6 h(D=11)、24 h (E=10)、72 h(F=10)断头,分别取下海马、中脑和额叶皮质,断头前抽取躯干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各脑区S100B和MBP ,采用EIA法检测血清和各脑区 NSE值。结果 EP发作后,海马、额叶和血清S100B蛋白、MBP和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和额叶的NSE峰值出现在中脑NSE之前。各脑区和血清S100B蛋白皆于EP后24 h达高峰,而MBP于EP后72 h达高峰。结论 EP发作可以造成大脑不同脑区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髓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Fa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PTZ单纯致痫组(B组)、TPM40mg/kg干预组(C组)、TPM80mg/kg干预组(D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Fas蛋白的表达。结果TPM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放电,减少其痫性发作级别,C组、D组与B组比较重型发作率明显降低(P<0.01);此外,TPM干预组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明显减低(P<0.01)。结论在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TPM可降低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从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石菖蒲及其成分α-细辛醚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实验性癫痫幼鼠运动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W 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致痫模型组(A)、苯巴比妥钠组(B)、石菖蒲组(C)、α-细辛醚组(D),以ip PTZ 60 m g/kg建立癫痫模型,各组ig给药。动态观察各组幼鼠在斜板试验、悬吊试验、自主活动试验中行为运动的变化以及在M orris水迷宫试验中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A组动物的转体能力、悬吊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惊厥发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B组次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C组、D组各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PTZ诱发的幼鼠多次惊厥发作损害其行为运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苯巴比妥钠相比,α-细辛醚和石菖蒲能够有效地逆转PTZ所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致小鼠肝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察有机磷农药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及有机磷农药和四氯化碳合用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健康小鼠40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0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0ml/kg;B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_4)10ml/kg;C组腹腔注射有机磷农药(DDV)5ml/kg;D组腹腔注射CCl_410ml/kg,DDV 5ml/kg。24h后抽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剖检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B组。C组、D组ALT升高,D组较B组、C组显著升高(P<0.05,P<0.01)。病理学变化:B组、C组和D组肝脏均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尤以 D组更明显。结论:有机磷农药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DDV和CCl_4 联合应用,促进CCl_4分解,增加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戊四氮(PTZ)致幼鼠癫痫(EP)后在不同脑区的变化,探讨EP发作后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40只21日龄幼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组,8只)及实验组(32只)。实验组按体质量40 mg/kg腹腔注射PTZ ,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EP发作后的时间,随机于其发作后1 h(B组)、6 h(C组)、24 h(D组)、72 h(E组)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HMGB-1的改变;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额叶、海马、中脑中 HMGB-1的变化。结果EP发作后,幼鼠额叶、海马、中脑HMGB-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升高,其中额叶、海马HMGB-1蛋白于发作6 h后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其中额叶、海马在发作后6、24、72 h高于对照组,中脑升高值仅于72 h高于对照组。结论 EP发作可造成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干预对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戊四氮(PTZ)模型组24只、PDTC干预组24只,PTZ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PTZ 3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DTC干预组腹腔注射PTZ(35mg/kg)和PDTC(100mg/kg)。分别于14d、21d、28d、35d采血,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6、TGF-β1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Z模型组IL-6含量14d、21d、28d、35d明显升高,TGF-β1含量相应时段均明显升高(P<0.01);与PTZ模型组相比,在各个时间段,PDTC干预组IL-6显著降低,而TGF-β1显著升高(P<0.01)。结论 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IL-6、TGF-β1的过度表达是参与慢性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过程进而影响IL-6、TGF-β1的表达,以达到减轻慢性癫痫大鼠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组织E.selectin和氧化应激相关酶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6)、SAP组(n=6)、左旋精氨酸注射前1 h注射l mg/kg PDTC干预组(A组,n=6)、左旋精氨酸注射后3 h注射l ms/kgPDTC十预组(B组,n=6)、左旋精氨酸注射前1 h注射100 ms/kg PDTC干预组(C组,n=6)、左旋精氨酸注射后3 h注射100 mg/kg PDTC干预组(D组,n=6).采用腹腔内注射20%左旋精氨酸制作大鼠SAP模型.正常埘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左旋精氨酸注射24 h后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脂质过氧化物酶(1ipid peroxide,LP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测定胰腺组织E-selectin,凝胶电泳迁移阻滞试验检测核转录因子NF-KB DNA结合活性.结果 在SAP组及SAP+PDTC组中,NF-KB、MPO、LPO、诱生型NOS(inducible NOS,iNOS)活性及E-selecti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l mg/kg PDTC干预组(特别是模型诱导前1 h干预组)下调上述指标(P<0.05);结构型NOS(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1 mg/kg PDTC干预组恢复cNOS活性(P<0.05).100 ms/kg PDTC对上述指标无影响.结论 1 mg/kg PDTC通过抑制NF-KB减轻SAP炎症程度,而100 ms/kgPDTC则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石菖蒲及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实验性癫痫幼鼠惊厥行为和额叶皮层放电的影响。方法: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致痫对照组(A组)、苯巴比妥钠组(B 组)、石菖蒲组(C组)和α-细辛醚组(D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幼鼠腹腔注射PTZ 60 mg·kg-1建立癫痫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致痫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0.5 mL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苯巴比妥钠18 mg·kg-1、石菖蒲2.35g·kg-1、α-细辛醚29 mg·kg-1灌胃。给药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幼鼠再次腹腔注射PTZ 60 mg·kg-1,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变,同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记录各组癫痫幼鼠脑部单侧额叶皮质的脑电变化。 结果:①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与致痫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幼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延长(P<0.05),2 h强直-阵挛发作的次数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α-细辛醚、石菖蒲的上述作用较苯巴比妥钠弱(P<0.05)。②脑电图结果显示,与致痫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幼鼠额叶皮质痫性波发生潜伏期延长(P<0.05),2 h内异常放电频率下降,脑电波波幅下降(P<0.05)。α-细辛醚与石菖蒲对动物脑电的影响较苯巴比妥钠显著(P<0.05)。结论:石菖蒲及α-细辛醚均能有效抑制戊四氮诱发的幼鼠癫痫发作和额叶皮层的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卵巢癌模型在顺铂化疗前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评估顺铂腹腔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裸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8)、肿瘤细胞接种后不化疗组(B组,n=12)、肿瘤细胞接种后静脉化疗组(C组,n=8)、肿瘤细胞接种后腹腔化疗组(D组,n=8)。所有裸鼠均行一侧附件切除术,除A组外,术中向其余3组鼠腹腔内注射卵巢癌细胞悬液。于术后第9天对A组和B组裸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裸鼠尾静脉注射顺铂(20μg/g)+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D组裸鼠腹腔内注射顺铂(20μg/g)。第1次化疗后第0、10、20天分别取鼠尾静脉血测量雌激素水平。化疗22d后重复第1次化疗方法1次。于第2次化疗后第10、20及30天分别取鼠尾静脉血测量雌激素水平。结果腹腔内接种肿瘤细胞后B、C及D组裸鼠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A与B组的雌激素水平相对稳定,C和D组雌激素水平在化疗后显著降低,但C组高于D组(P<0.05),随着化疗后时间延长,C与D组裸鼠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至A组水平(P>0.05)。结论 顺铂化疗会损伤卵巢功能,腹腔化疗对卵巢皮质的损伤可能大于静脉化疗,随着化疗间隙期的延长卵巢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戊四氮(PTZ)诱导的癫痫模型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影响而发挥抗癫痫作用。方法脑外伤患者切除的皮质为对照组(control;n=14),颞叶癫痫(TLE)患者行癫痫灶切除的皮质为颞叶癫痫组(n=23)。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ontrol)、PTZ单纯致痫组(B组,PTZ-induced epilepsy)、生理盐水2 mL/kg干预组(C组,PTZ+2 mL/kg saline)、维格列汀2.5 mg/kg干预组(D组,PTZ+2.5 mg/kg vildagliptin)、维格列汀5 mg/kg干预组(E组,PTZ+5 mg/kg vildagliptin)、维格列汀10 mg/kg干预组(F组,PTZ+10 mg/kg vildagliptin)。连续腹腔注射PTZ(35 mg/kg)3周建立慢性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运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GLP-1R的表达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血清中GLP-1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对GLP-1R进行定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LP-1R主要表达于人体脑组织以及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LP-1R在癫痫患者以及癫痫模型中表达降低(P<0.05);在大鼠中,维格列汀可以有效的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降低癫痫发作次数;维格列汀干预后,GLP-1R的表达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GLP-1与GLP-1R的表达变化一致(P<0.05)。结论维格列汀通过上调GLP-1和GLP-1R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1 生理盐水对照组, 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2 戊四氮(PTZ) 组, PTZ 60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 每个时间点、每项检测各8 只。①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 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 显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含量的变化; ③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后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 表达的变化; ④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IL -1β、TNF -α含量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在注射PTZ 1~2 min后出现癫痫发作, 而对照组无癫痫发作; 注射PTZ 4 h后GFAP含量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GFAP表达明显增强(P<0 .05); 注射PTZ 2 h后cyclin D1 表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IL- 1β、TNF- α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在注射PTZ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大鼠癫痫发作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 胶质细胞增殖并合成和分泌IL -1β、TNF -α等细胞因子, 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匹罗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制备成功的48只SD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丙戊酸钠组(C)、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D)和高剂量组(E)4组,每组各12只,另有空白对照组(A)12只。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用量为200mg/kg,D、E组用药浓度依次为1.09mg/kg、2.18mg/kg,A、B、C组灌胃给药,D、E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观察给药4周、8周后痫性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及发作级别的变化。结果痫性发作方面,A组无痫性发作,B组大鼠痫性发作明显(P>0.05),C、D、E组大鼠痫性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E组大鼠痫性发作减轻最明显。结论柴胡皂苷a能减轻难治性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茅台酒对大鼠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了解其对大鼠的毒性。方法 60只正常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茅台酒高剂量组(A组,n=10)、茅台酒中剂量组(B组,n=10)、茅台酒低剂量组(C组,n=10)、空白对照组(D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E组,n=10)、乙醇对照组(F组,n=10)。A、B、C三组分别给予茅台酒(53度)10ml/kg、5ml/kg、2ml/kg灌胃,D组只喂饲料和水,E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灌胃,F组给予乙醇(5ml/kg)灌胃,每周灌胃6次,一周称一次体重,按体重调整灌胃剂量,持续喂养3个月,观察大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结果 A、B、C、D、E组体重升高,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与A组比较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D、E组比较,F组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E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饮用茅台酒对大鼠体重增长无影响,并且不会增加死亡率,茅台酒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1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TZ组(腹腔注射PTZ点燃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HuEPO组(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LY294002组(SE发作后10min脑室注射5μlLY294002,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二甲基亚砜(DMSO)组(SE发作后10min脑室注射5μlDMSO,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并给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caspase-9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9mRNA的表达;Westernblo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癫痫发作中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戊四氮(PTZ)组和褪黑素(MT)组;PTZ组和MT组腹腔注射PTZ(60 mg/kg),诱导癫痫发作。MT组按体重10 mg/kg于注射PTZ之前20min、注射0,1,2 h分别经腹腔注射MT并观察1 h。然后处死大鼠取脑,应用SP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Bax的表达:MT组明显低于PTZ组,但高于NC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MT组明显高于PTZ组,也高于NC组。结论:MT可以通过增强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而对抗癫痫中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Done)对戊四氮(PTZ)点燃慢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n=18)和癫痫模型组(n=42),模型组以PTZ腹腔注射(35mg·kg-1·d-1)21 d造成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PTZ组和Done组,2组继续给予PTZ注射的同时,Done组给予Done(1 mg/kg)灌胃21 d,停药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跳台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方法观察PTZ点燃癫痫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脑电生理的变化以及Done的影响作用.结果 PTZ组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F=29.8,P=0.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减少(t=5.32,P=0.008),穿越平台次数减少(t=17.5,P=0.03);跳台试验中反应时间延长(t=2.49,P=0.04),步下潜伏期缩短(t=3.86,P=0.02),错误次数增加(t=24.1,P=0.04);P300峰潜伏期延长(t=3.11,P=0.03).在水迷宫和跳台试验的测试初期,Done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测试后期无明显区别,P300峰潜伏期无差异.结论 PTZ点燃的慢性癫痫大鼠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Done可改善慢性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和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Done)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点燃慢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盐水对照组(n=18)和癫痫模型组(n=72),模型组以PTZ腹腔注射(35 mg*kg-1*d-1)21 d造成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PTZ组,Done 0.3 mg/kg组,Done 1 mg/kg组,Done 3 mg/kg组,4组均继续每日给予PTZ腹腔注射,Done各剂量组给予Done灌胃21d,停药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的方法观察PTZ点燃癫痫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Done的影响作用.结果 PTZ组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减少(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跳台实验中反应时间延长(P<0.05),步下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加(P<0.05);Done 0.3 mg/kg组与PTZ组在各项观察中无明显差异,Done 1、3 mg/kg组与PTZ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但Done 1 mg/kg和3 mg/kg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PTZ点燃的慢性癫痫大鼠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Done可部分改善慢性癫痫大鼠在水迷宫和跳台实验中的空间学习能力,明显改善空间记忆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