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参黄降糖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筛选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片联合参黄降糖汤,对照组予单纯口服二甲双胍片。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黄降糖汤可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糖尿病足患者及对照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足患者均接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检测,记录各组检测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9.0软件后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糖尿病未发生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最低,重度组糖尿病足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检测值最高(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应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检测值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足诊断率及判断疾病程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PIH患者(PIH组),分为妊娠高血压亚组34例、子痫前期亚组31例和子痫亚组15例,选择同期38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监测尿mAlb,分析其与PIH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PIH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H患者各亚组尿mAlb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妊娠高血压亚组、子痫前期亚组、子痫亚组患者尿mAlb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呈递增趋势。尿mAlb水平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尿mAlb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反映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监测尿mAlb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评估PIH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PCI术后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功效,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学芳  武旭梅  李霞 《中医药研究》2012,(11):1287-128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组的胱抑素C及心脏射血分数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1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87例,并选取同期查体健康人9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常规生化指标及血清Hcy、胱抑素C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Hcy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以Hcy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年龄及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单纯高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和血清胱抑素C(r=0.709,P<0.05)、尿β2-微球蛋白(r=0.646,P<0.05)、年龄(r=0.69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血清胱抑素C(β=4.725,P<0.05)、尿β2-微球蛋白(β=4.637,P<0.05)、年龄(β=0.213,P<0.05)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早期肾损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中的变化,探讨Hcy和hs-CRP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患者为实验组,23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实验组血浆Hcy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hs-CRP、血浆Hcy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2级和3级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1级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患者hs-CRP、血浆Hcy水平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2级和3级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患者hs-CRP、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1级患者(P均<0.05)。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随着病情发展不断升高,密切监测其变化,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预防、诊疗及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天麻温胆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口服加味天麻温胆汤1剂。总疗程均为28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酸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CRP、CRP、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味天麻温胆汤可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延缓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HbA1c、血脂、血压、Cys C、hs-CRP及IMT明显升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MT与Cys C、hs-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1)。以IMT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LDL-c、CysC、hs-CRP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hs-CRP的升高可能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ICU收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45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对患者在入院后展开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水平检测,在肌酐值最大日进行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计算肌酐清除率与GFR。结果:肾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AKI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GFR呈显著相关性。结论:ICU中可将血清胱抑素C作为急性肾损伤患者GFR理想标志物,且灵敏度较肌酐更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治高血压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的结果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监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治高血压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IH患者血清CRP、Cys C,以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PIH患者血清CRP、Cys C异常检出率及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重、中度PI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轻度PI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Cys C水平可预测PIH发生、发展情况,为PIH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瘀血舌与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依据舌象分为瘀血舌组和非瘀血舌组,测定血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瘀血舌组血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大于非瘀血舌象组,有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瘀血舌与血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瘀血舌与血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瘀血舌可能预示血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1剂/d,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及血清Hcy、Cys C、U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及血清Hcy、Cys C、U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可明显降低血清Hcy、Cys C及U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18例患者作为糖尿病组,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另选取113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含量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很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在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诊断中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100例住院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104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1.38±0.47)mg/L和(1.10±0.2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应用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的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河南省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68例作为对象,根据原发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40例)、高血压组(28例),纳入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同时选择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测定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并采取统计学分析3组2种指标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组患者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尿病组患者前述指标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存在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升高现象,而且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时这些指标水平要高于原发病高血压患者,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化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3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胱抑素C与尿微量蛋白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的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与尿微量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明显,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绞痛首次发作患者监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对116例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6个月后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7例,于入组时检测2组患者CysC和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2组患者CysC和hs-CRP初查结果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均<0.01),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清CysC和hs-CRP水平与病情进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在心绞痛首次发作后对其检测可提示病情发展方向,以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7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量。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