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生攻击性的现状,探讨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和简易大五人格问卷,对某医学院校随机选取的339名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25.1%的医学生表现出中度以上的攻击倾向;医学生的攻击行为以敌意(36.6%)和言语攻击(33.6%)为主。男医学生的身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均高于女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P<0.001;t=2.729,P<0.01)。层次回归结果显示,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对攻击总分有显著地预测作用(P<0.001)。大五人格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和攻击总分的解释变异量分别增加了22.7%,15.6%,45.8%,40.8%和50.2%。结论 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受人格因素影响,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能有效预测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疑病心理状况及其与人格和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3-10月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中的疑病人格量表(H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健康行为量表对重庆市两所医科大学按专业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的医学生进行测量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医学生疑病量表总体平均得分为(66.35±13.55)分。男生的疑病得分高于女生(P<0.01);大四学生的疑病得分显著大于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P<0.05),而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越差疑病情况越强,学习成绩上者的疑病得分小于学习成绩下者,学习成绩中者的疑病得分小于学习成绩下者(均P<0.000 1),学习成绩上者的得分与中者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中的精神质(P<0.000 1)、神经质(P<0.005)得分越高,疑病得分也越高;健康行为(P<0.005)的得分越高,疑病得分越低。疑病情况和人格中的精神质(r=0.252 24,P<0.000 1)和神经质(r=0.176 38,P<0.000 1)呈正相关,和人格中的外倾性(r=-0.113 09,P<0.05)呈负相关;疑病情况和健康行为的总分(r=-0.237 44,P<0.000 1)、健康实践行为(r=-0.199 30,P<0.000 1)、认知/情感行为(r=-0.219 87,P<0.000 1)均呈负相关。结论 2014年重庆市医学生疑病倾向是因为开始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临床经验和实践积累不够,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对号入座而导致的。内向、敏感、多虑、胆小、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质容易导致疑病倾向。健康行为越少的个体疑病倾向越强。医学院校应该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减少疑病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抑郁在有童年不良经历(ACEs)的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与执行功能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该群体的执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7—10月,运用心理相关评定量表对324名ACEs青少年的执行功能、抑郁、睡眠质量及神经质人格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变量间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睡眠质量和抑郁在神经质与执行功能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1)ACEs青少年的神经质人格、睡眠质量、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和执行功能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3~0.91,P<0.05)。2)神经质人格显著预测ACEs青少年执行功能(β=0.31,t=5.24,P<0.001);睡眠质量和抑郁分别在神经质与ACEs青少年执行功能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20.3%、21.9%;同时,睡眠质量和抑郁在神经质与执行功能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9.4%。结论 神经质人格可直接预测ACEs青少年执行功能,还可通过睡眠质量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ACEs青少年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我同情在社区老年人人格特质与成功老龄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自悯量表、成功老龄化量表,于2022年6—8月抽取承德市40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得分为(47.45±12.08)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r=0.626,P<0.001)、尽责性(r=0.331,P<0.001)、开放性(r=0.173,P<0.001)、宜人性(r=0.112,P=0.024)、外倾性(r=0.152,P=0.002)与成功老龄化之间呈正相关,神经质与成功老龄化呈负相关(r=-0.336,P<0.001)。自我同情在人格特质与成功老龄化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70%。结论 社区老年人人格特质、自我同情直接影响成功老龄化。其中,人格特质可通过自我同情间接影响成功老龄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自尊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EMAC)、自尊量表(SES)与亲社会行为量表(PTM),在东北地区3所医学院校随机抽取1 03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分别为(118.56±16.69)分、(29.21±4.75)分、(90.00±14.13)分,均高于理论均分;医学生自尊、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和2.65,P<0.05),自尊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5),情绪表达能力、亲社会行为的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和2.82,P<0.05);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64,P<0.05);情绪管理能力(β=0.50,t=23.09,P<0.01)、自尊(β=0.52,t=7.21,P<0.01)均能正向预测亲社会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团队认同在教师人格与亚健康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15个市共22所学校的2 100名中小学教师,使用大五人格量表、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问卷和团队认同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教师总体亚健康症状平均分为(49.81±9.83)分,不同性别教师间的亚健康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不同年龄教师亚健康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4,P0.01),年龄正向预测亚健康症状(β=0.205,P0.001);教师的责任心平均分为(3.57±0.54)分,负向预测亚健康症状(β=-3.572,P0.001),外向性平均分为(3.31±0.57)分,负向预测亚健康症状(β=-2.557,P0.001),神经质平均分为(2.66±0.61)分,正向预测亚健康症状(β=6.867,P0.001);教师的团队认同平均分为(10.71±2.79)分,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团队认同与神经质的交互作用负向预测亚健康症状(β=-1.344,P0.05)。结论教师的年龄与责任心、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维度对亚健康症状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团队层面的认同可以减缓个体高神经质对亚健康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以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方法:以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的650个小学生为对象,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t=-7.760,P<0.001)、神经质(t=11.662,P<0.001)和精神质(t=13.647,P<0.001)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维度内-外向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人格维度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通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强.结论:留守儿童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需要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为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1)师范院校贫困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043,P<0.05).(2)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的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其中与外向性(r=0.322,0.444,-0.322,P<0.01)、神经质(r=-0.396,-0.339,0.559,P<0.01)相关性最好.(4)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是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主要的预测因素(β=0.513,P<0.001;β=-0.344,P<0.001),外向性是正性情感主要的预测因素(β=0.277,P<0.001).结论 人格是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以方便抽样并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与手机依赖问卷对3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39.7%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相较无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其神经质得分更高但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更低;(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神经质(r=0.07,P0.01)及手机依赖(r=-0.20,P0.01)呈负相关,而与宜人性(r=0.16,P0.01)及严谨性(r=0.24,P0.01)呈正相关;手机依赖与神经质(r=-0.019,P0.01)呈正相关,但与严谨性(r=-0.13,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0.2,P0.01)及宜人性(r=-0.28,P0.01)呈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神经质和手机依赖、宜人性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相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7和-0.08,而对严谨性和手机依赖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相应中介效应值为-0.16。结论对手机依赖的防治,应关注个体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也应重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任晋文    李红政  陈海燕  王骞  马娟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2781-2784
目的 探讨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南方某部2000名男性新兵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检验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 (1)支持利用度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13,P<0.001),客观支持对消极应对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5,P<0.01)。(2)神经质在支持利用度对积极应对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β=0.060,P<0.01),精神质在客观支持对消极应对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β=0.068,P<0.01)。结论 人格在新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患者父母人格特征、认知调节情绪策略对青少年NSSI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就诊的青少年NSSI患者为病例组(60人),在学校、社区及医院选取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60人),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评价青少年NSSI的影响因素。  结果  对照组父母开放性、严谨性人格得分[(40.90±6.19)(48.18±6.12)]高于病例组父母[(36.88±5.02)(44.12±6.58)](t值分别为3.90,3.50,P值均<0.05)。对照组父母面对负性事件时在接受、积极再评价、再关注计划、积极再关注、合理分析的策略得分高于病例组父母(t值分别为3.43,3.58,2.36,5.44,3.53,P值均<0.05)。病例组父母的神经质与合理分析(r=0.31)、灾难性(r=0.37)呈正相关;开放性与积极再关注(r=0.30)、积极再评价(r=0.27)呈正相关;接受与外向性、开放性、严谨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40,-0.26);责备他人与外向性(r=-0.35)、宜人性呈负相关(r=-0.36);外向性与积极再关注呈负相关(r=-0.32)(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父母的经济水平、受教育年限、接受、积极再评价、合理分析、神经质、开放性、严谨性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9,0.60,0.59,0.45,0.53,0.81,0.76,0.74),自我责难、再关注计划与青少年NSSI行为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5,2.09)(P值均<0.05)。  结论  青少年NSSI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面对负性事件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影响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人格、自我控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6所高校的696名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做描述统计、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而且2个专业学生的身体攻击纬度和冲动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5.26,P0.05)。②在身体攻击、冲动、易怒性、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t≤11.48,P0.05);在易怒性和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32,P0.05);在冲动纬度上,体育专业的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③人格、自我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6,-0.58,P0.05);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神经质是身体攻击的有效预测变量(R~2=0.79),情绪控制、内外向以及神经质是冲动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8),认知控制、情绪控制以及神经质是易怒性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3),认知控制和神经质是敌意的有效预测变量(R~2=0.31)。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明显,其外向不稳定的人格、低自我控制会加剧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当代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作出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对某医科大学的2014—2018级的本科生,进行SCL-90和16PF的心理调查分析,并用16PF的各因子对强迫症状呈阳性结果(≥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7774名医学生在SCL-90量表上总平均分为(144.11±44.53)分,总分呈阳性者为2324人,阳性检测率为29.89%,且在强迫症状因子阳性率上为最高达50.24%,将10个因子得分与常模团体进行单样本t检验后发现,除敌对和寝食状态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群体(P均0.05);通过将强迫症状因子呈阳性者的16PF量表各个因子得分与SCL-90量表中的强迫症状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16PF人格因素中的敢为性(t=2.632,P0.01)、聪慧性(t=-2.923,P 0.01)、怯懦与果断型(t=-5.953,P0.001)、创造力个性因素(t=7.501,P0.001)、适应与焦虑型(t=25.340,P0.001)这5个因子对强迫症状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立回归方程为强迫症状=1.509+0.108×适应与焦虑性+0.008×创造力个性因素-0.032×怯懦与果断型-0.014×聪慧性+0.010×敢为性。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咨询中可以从人格方面调节医学生的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状况得分分别为(2.64±0.46)分,(86.51±12.10)分,均处于大学生群体的中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r=0.174,P<0.01),与自责、退避呈显著负相关(r=-0.170,P<0.01;r=-0.127,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r=0.379,P<0.01;r=0.282,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388,P<0.01;r=-0.247,P<0.01)。结论医学生的应付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和谐密切相关,要引导医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医学院校应注重提升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自我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恐惧疾病进展在肺癌患者配偶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65例肺癌患者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QLQ-C30)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希望水平、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程序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共有162例肺癌患者配偶完成研究,HHI总分为(26.28±2.90)分,FoP-Q-SF总分为(43.74±4.68)分,QLQ-C30总分为(55.29±14.26)分。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配偶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r=0.541,P<0.001)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r=-0.469,P<0.001);希望水平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r=-0.574,P<0.001)。希望水平对生活质量有显著正向效应(β=0.428,P<0.001),并通过恐惧疾病进展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12%。结论希望水平对肺癌患者配偶生活质量有直接预测作用,恐惧疾病进展在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革命老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62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革命老区医学生SCL-90各因子与国内常模相比,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CL-90总分与人格维度当中的内外向、掩饰程度均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关系最为密切(r=0.58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SCL-90总分影响最大的是神经质维度.[结论]革命老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维度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程建伟  吴晨阳 《现代预防医学》2024,(7):1272-1276+1301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与手机成瘾的相互预测关系,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预防和教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所高职院校1 000名大学生,分别采用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于2021年9月(T1)和2021年12月(T2)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 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与手机成瘾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P<0.05)。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T1能够正向预测手机成瘾T2 (β=0.25,P<0.001),而手机成瘾T1不能预测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T2(β=-0.01,P=0.76)。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的三个维度均能够同时性预测手机成瘾(P<0.05),其中行为表现T1能够继时性预测手机成瘾T2(P<0.05);手机成瘾的二个维度,失控性和逃避性能够同时性预测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P<0.05),其中逃避性T1能够继时性预测移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T2(P<0.05)。结论 错失恐惧高的高职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手机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并非是导致高职大学生错失恐惧的原因,而是由错失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某高校2015级本科生960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试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960名大学生中,SDS评分(42.47±9.85)分,抑郁症状检出率15.83%(152/960);抑郁组学生内外向人格特征、掩饰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组(8.75±1.24vs10.52±1.36, 7.45±1.24vs9.68±1.54, 20.65±3.25vs23.45±4. 12; t值分别为14. 920、16. 852和7.927, P0.01),神经质人格特征、精神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组(9.65±1.34 vs 6.78±1. 12, 8.86±1. 15 vs 7.65±1. 12,12. 36±2. 12 vs 8. 96±1.24; t值分别为20. 046、12. 168和27. 168, P 0.01);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和0.68,均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4%。结论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与抑郁症状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