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29岁。因包皮、龟头起黑斑1年余于2014年3月18日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茎包皮及龟头处各有一黑色斑片,无特殊不适症状,皮损面积逐渐增大,因恐有恶变来诊。既往体健,工作及生活环境无特殊,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阴茎龟头偏左侧可见一约2cm×1cm、类椭圆形黑褐色斑片,其邻近包皮内板近冠状沟处可见一约花生米大类似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破  相似文献   

2.
浅表脂肪瘤样痣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不同部位、不同发病年龄的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6例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经病理学证实6例患者均为多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手术切除皮损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多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可发生在30岁之前,臀部、骨盆及其他部位,躯体的单侧或双侧;有时皮损可合并有皮下肿块。  相似文献   

3.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1999—2003年期间,我科诊治经病理证实的典型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2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改变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儿童结缔组织痣临床资料。结果:共分析7例患儿,男5例,女2例,平均就诊年龄6.7岁,平均发病年龄2.8岁;平均病程4年;皮损位于大腿4例,腰部1例,臀部1例,腰臀部1例。临床表现4例为色素沉着斑块,3例为色素减退斑块。除1例为伴结节性硬化症者,其余6例不伴其他器官病变;病理分型6例为胶原蛋白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家长拒绝活检。遗传学6例为获得性,1例为遗传性。结论:结缔组织痣患儿平均发病年龄较早,为2.8岁。部位常见于腰骶部和大腿,表现质韧的斑块,皮损未发展至明显的结节,可能与就诊年龄早、病程短有关。以获得性居多,较少具有家族史。病理上以胶原蛋白型为主。患儿伴随其他器官受累需进一步排除相关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Reed痣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26例Reed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男15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7.35岁,中位发病年龄13.85岁。发病部位:下肢12例,面部6例,上肢5例,躯干3例。皮疹颜色均呈黑色,7例为斑疹,19例为扁平丘疹,22例皮疹形态类圆形,4例皮疹形态不规则。皮疹直径2 ~ 10 mm,23例直径 ≤ 5 mm。组织病理:15例为交界痣,11例为混合痣,26例黑素细胞形态均呈梭形,细胞色素明显,4例痣细胞巢与周围表皮融合,22例与周围表皮形成明显的裂隙,均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有丝分裂象,6例可见Kamino小体。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结论 Reed痣皮疹形态可不规则,组织病理可出现呈Paget样分布的大小不一梭形细胞,需与黑素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体表痣和痣样病变10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刘汉绂,夏应魁,泰福泰,吴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03)皮肤表面病和病样病变有时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特别是孤立性病灶。我们对本病100例进行了切除病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阴茎包皮暗棕色斑疹3年余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茎包皮部位散在暗棕褐色斑疹,粟粒大小,部分斑疹融合成暗棕色斑片,界清(图1)。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轻度增生,基底色素细胞增多,黑素细胞和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增加(图2)。诊断为雀斑样痣。讨论雀斑样痣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表现为褐色或黑褐色斑点1。发生于阴茎部位的雀斑样痣,亦被称为阴茎黑变病(penile melanosis)。该病皮损特征与发生于其他部位的雀斑样痣相似,病理检查可表现为雀斑样痣改变,或仅表现为基底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蛋白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10例黏蛋白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0例黏蛋白痣均为儿童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6.5岁。7例皮损位于躯干,其中4例位于背部;2例位于四肢,1例躯干、四肢泛发。皮损在局部排列成线状、带状...  相似文献   

9.
皮脂腺痣1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脂腺痣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肿瘤发生率。方法收集126例皮脂腺痣患者,按年龄分成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儿童期(<10岁)10例,皮损单发,好发于头皮和面部,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无毛发,病理为表皮轻度肥厚,真皮皮脂腺发育不全,并有少量幼稚毛囊;青春发育期(10~20岁)80例,76例单发,4例多发,皮损明显隆起,疣状,黄色,病理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幼稚毛囊和/或异位大汗腺;成人期(>20岁)36例,有3例多发,临床与病理表现同青春发育期。在总共126例患者中有幼稚毛囊者65例(51.59%),异位大汗腺36例(28.57%),有7例(5.56%)并发肿瘤,其中2例(1.59%)为基底细胞上皮瘤。结论①婴儿儿童期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与青春发育期及成人期不同。②皮脂腺痣并发肿瘤的概率为5.56%,远低于传统10%~40%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12):12-14
亲吻痣是一种奇怪的痣,第1次描述发生在上眼皮,很少在阴茎。我们报告2例阴茎亲吻痣并复习已经报告的病例。阴茎痣的亲吻病变特征性表现为相对于冠状沟的镜像对称。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显示复合痣。  相似文献   

11.
足跖和阴茎Spitz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例发生在跖部和阴茎的Spitz痣。1例患者皮损位于阴茎,另1例位于跖部,其中位于跖部的Spitz痣需要和黑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19岁女性患者,右乳下缘红棕色斑块10余年,逐渐增大。皮肤镜检查:中央均质暗红色区域,可见白色晶状体结构,周边对称分布网状色素沉着和色素条纹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和真皮可见大量梭形细胞和上皮样黑素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具有典型收缩间隙,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诊断:Spitz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以真皮内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瘤,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9岁,左膝皮色结节逐渐长大5年余,无明显症状。皮肤镜检查示:类黄白色均质无结构区,边缘灶性分布的浅褐色指纹状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胶原纤维束间可见成熟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无异型性。诊断:单发型浅表性脂肪瘤样痣。  相似文献   

15.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0):583-588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治疗的皮肤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9例患儿中男49例,女50例,发病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3.1±2.8)岁,发病部位以面部为主(69.7%)。光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影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所有患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25例肿瘤间质内可见钙化灶,30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55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6例可见多核巨细胞。CT示25.0%(8/32)瘤体可见斑点状稍高密度影。所有患儿予手术切除肿物,术后均无复发或恶变。结论:儿童皮肤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较为典型,熟练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组织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粟丘疹样汗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37例粟丘疹样汗管瘤患者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及皮肤镜特征,并比较粟丘疹样汗管瘤与汗管瘤、粟丘疹皮肤镜特征的差异.结果 粟丘疹样汗管瘤37例患者(男9例,女28例),平均发病年龄(40.12±9.10)岁.典型皮损表现为直径0.5~5 mm...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8岁,发现头顶部两处蓝黑色丘疹8年余.皮肤科情况:头顶左右两侧各见大小约1 cm×0.8 cm、1 cm×0.5 cm大小蓝黑色丘疹,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红肿及破溃.皮肤镜示:皮损处界限清楚,可见蓝黑色丘疹,大致呈均质模式.两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上部可见呈梭形或分支状的黑素细胞...  相似文献   

18.
疣状表皮痣6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表皮痣(verrucous epidermal nevi,VEN)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VEN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从出生至29岁,62例患者中局限型29例(46.77%),系统型19例(30.65%),炎症性线状型(ILVEN)14例(22.58%)。局限型和系统型皮损表现为疣状丘疹或斑块,炎症性线状型表现为线状红色瘙痒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皮突延长,多数病例伴颗粒层增厚,有的病例伴角化不全、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增加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轻度至中度浸润。结论 VEN多发生于出生时和婴儿期,但婴儿期后发病并不少见,且以局限型最为多见。本病皮损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回顾14例浅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证实14例患者均为浅表脂肪瘤样痣,其中多发10例,单发4例.浅表脂肪瘤样痣多发生于20岁前后,腰部、臀部是其好发部位,也可累及四肢,面部,其组织病理改变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无色素性痣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了106例儿童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点,对其中10例做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年龄早,79.2%白斑于1岁内发现: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齿状或泼溅状。组织病理学显示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无明显减少。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改变与其它局限性白斑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