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江怡  邵绍丰  程斌  谢辉 《浙江医学》2015,37(2):124-126,130
目的 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 床疗效。方法 将63 例BPS/IC 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 两组,A 组32 例,B 组31 例。A 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 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 万U 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 次,4周后改为每周1 次,共16 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 周ICPI、ICSI 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ICPI、ICSI 及QOL 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 周后A 组的ICPI、ICSI 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 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膀胱水扩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例数以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0%、89.5%,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膀胱水扩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 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索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石兵  赵凡  胡青  张杰  吕伯东 《浙江医学》2018,40(4):371-373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女性IC/PB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三联药物混合溶液(2%利多卡因20ml+肝素钠10万U+5%碳酸氢钠10ml+0.9%氯化钠溶液20ml)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1h后自行排出,1次/周,疗程2个月;同时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第1个月强化治疗(5次/周),第2个月间断治疗(3次/周),疗程2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时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标准(ICPI)、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24h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过程。治疗1、2个月时ICSI、ICPI、PUF、SAS、24h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首次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体温升高,未予特殊处理,后续灌注无明显不适;2例患者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疼痛加重,可耐受,继续接受第2次膀胱灌注后上述感觉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联药物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IC/PBS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膀胱水扩张术联合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症状(pelvic pain,urgency and frequency,PUF)评分及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UF评分和ICSI显著降低(P0.01)。结论膀胱水扩张术、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结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对间质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难治性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透明质酸40 mg、肝素4万U混合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60 min.每周1次,连续8周,之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4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评分(PUF)变化及钾离子试验和膀胱镜检.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3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次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PUF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月时,各项指标维持,与随访3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试验阳性患者由治疗前的16例降为2例.19例患者黏膜下出血点消失或减轻.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UF评分等症状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可保证治疗效果,作用时间较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20例女性IC/PBS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B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8周后同时口服索利那新,每天5 mg,连续4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膀胱灌注第8周、第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 <0.05.两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膀胱灌注8周相比较,均P<0.05.A组内膀胱灌注12周与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相比较,均P <0.05,B组内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4周)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均P >0.05.A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与B组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及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除疼痛程度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P<0.05.结论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女性IC/PBS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膀胱灌注8周后联合使用索利那新比单独膀胱灌注能更好地缓解除膀胱区疼痛症状以外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孙尧荣  陈辉  颜辉辉  林丽 《浙江医学》2020,42(24):2665-2667
目的探讨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IC的女性患者45例为IC组,同期本院就诊、年龄匹配且无IC的正常女性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O''Leary-Sant问卷IC症状指数(ICSI)、IC问题指数(ICP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膀胱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并分析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IC组ICSI、ICPI及VAS评分及膀胱组织中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SI、ICPI及VAS评分与膀胱组织中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均呈正相关(r=0.55、0.64、0.62和0.79、0.76、0.76,均P<0.05)。结论女性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膀胱组织血管生成可能是IC的一个潜在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索利那新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利那新口服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症状(夜间排尿次数、白天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水平(首次排尿感觉容量、最大膀胱压容量、单次最大排尿量)、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以及抑郁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夜间排尿次数、白天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症状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首次排尿感觉容量、最大膀胱压容量、单次最大排尿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时测量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与排尿间隔时间,并依据O' Leary-Sant IC问卷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问题评分、症状评分及Pearson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6个月时患者排尿时间间隔、问题评分、症状积分、膀胱容量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膀胱容量与排尿间隔时间呈正相关性(r =0.802,P<0.05),与O' Leary-Sant IC问卷调查量表呈负相关性(r=0.818、-0.730,P<0.05),与患者残余尿量无显著相关性(r=0.042,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及评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方法。方法将36例IC患者随机分为膀胱水囊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组(A组)和膀胱水囊扩张加口服丙咪嗪组(B组)各18例规范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在开始治疗后3、6个月时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开始治疗后3个月时,A、B两组ICSI、IC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时,A、B两组ICSI、ICPI评分及膀胱容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A、B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治疗IC的有效方法,但水囊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的疗效程度和持续时间更佳。  相似文献   

14.
何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5):2677-2679
目的:探讨与分析琥珀酸索利那新配合手法康复治疗对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患者16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法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次数及尿急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最大容积高于治疗前(P<0.05),逼尿肌最大压力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膀胱最大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逼尿肌最大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液NGF与BND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配合手法康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患者能抑制NGF与BDNF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接受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ICSI/ICPI)、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尿动力学检查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VAS、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潴尿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A组25例,予单纯口服阿米替林药物治疗;B组26例,予口服阿米替林和膀胱灌注肝素钠治疗;C组16例,予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的疗效、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盆腔疼痛和尿频评分(PUF)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症状显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100%,B组76.9%,A组44.0%;C组排尿次数/24 h、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ICSI、PUF评分均优于A、B组 (P均<0.05);生活质量评分由低到高(即生活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C组(1.3±0.6)分,B组(2.4±1.1) 分,A组 (3.2±1.8)分 (P均<0.05)。结论 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临床上比较新的治疗方案,联合膀胱液压扩张术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女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中药组13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我科自拟的通淋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每日的排尿次数、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以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的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总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5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安全有效,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疗程12周,给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痉挛、排尿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时间、膀胱痉挛次数、尿急次数、尿频次数、夜尿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坦索罗辛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临床病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肝素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 ml+2%利多卡因10 ml+5%碳酸氢钠10 ml联合膀胱灌注,3次/周,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和问题指数(ICPI)评分,综合评估疗效.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疗效显著6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治疗前ICSI评分(13.8±3.1)分,ICPI评分(10.0±3.2)分;治疗12周后ICSI评分(8.6±2.6)分,ICPI评分(4.5±2.5)分;治疗6个月后ICSI评分(9.2±2.1)分,ICPI评分(5.8±2.5)分,治疗12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ICSI和IC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索利那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尿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其中剔除2例),给予口服索利那新片,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12周为随访终点,观察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夜尿尿频次数及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差异,检测治疗前后尿液中NGF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每个检测样本尿液中NGF含量值除以该样本尿肌酐值(Cr)进行标准化。结果 索利那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OAB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9%。患者经治疗后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比较索利那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夜尿尿频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明显降低OABSS评分,提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NGF含量为(19.82±4.27)pg/ml,与治疗前其含量(39.22±16.58)pg/ml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NGF/Cr分别为(1.75±0.62)和(0.86±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们研究结果提示尿液NGF可作为判断OAB治疗疗效的生物学标记物,索利那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尿液NGF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