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男女各1例,鼻塞、鼻出血1个月。大体均为灰红色肿物。镜下2例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肿瘤表面被覆较完整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瘤细胞呈片状、短束状排列。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较丰富,嗜酸性,部分区域胞质透亮,细胞边界清楚。瘤组织内血管丰富,部分区域可见"鹿角"样血管。瘤细胞呈vimentin、actin弥漫阳性表达。2例均诊断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结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鼻腔鼻窦部位罕见的血管周细胞肿瘤。临床上主要采用根治切除术。本瘤的生物学行为大多属于良性。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结合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应用HE、嗜银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6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5例进行了随访。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6—71岁,平均60.5岁;肿瘤均位于右鼻腔,分别为鼻中隔1例、中鼻道1例、右总道1例、鼻腔+筛窦2例、右眼球+筛窦+左右额窦1例,临床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及眼球胀痛、视力减退、流泪、头痛等症状。巨检:病变呈息肉样2例、呈棕色光滑肿块3例、呈灰白碎组织1例。镜下观察呈弥漫分布的短梭形细胞,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胞质透明或嗜酸性,血管丰富,薄壁,并可见管壁玻璃样变,鹿角状血管少见,瘤细胞多以单相排列,也可呈束状、席纹状、环状及编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波形蛋白6/6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5/6阳性和CD34 3/6阳性,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胞质内有肌动蛋白丝,细胞间有未发育完全的连接结构。随访5例,2例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真正起源自血管外皮细胞,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少见的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肿瘤,需结合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上皮样血管肉瘤四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是否扩增。结果2例发生在胃,1例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汇处,1例位于回肠。4例均为中老年人,女1例,男3例。年龄51~62岁。镜下,肿瘤在黏膜层与肌层浸润性生长;见大片血湖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假裂隙样或腺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1、ERG、Fli-1;3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3例不同程度的表达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3例FISH检测C-MYC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肉瘤,活检标本极易被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4.
肾素瘤1例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述肾素瘤的病因,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肾素瘤进行大体、光交易、免疫组化镜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肾素瘤包膜完整光下酪似血管外皮瘤;免疫线化,部分细胞Vimentin呈阳性反应,瘤组织的腺样及乳头样结构区瘤细胞cytokeratin呈阳性反应。电下瘤细胞胞浆内可见多量圆形分泌颗粒及棱莆和梯形结晶样物。结论:肾素瘤是发生于变更的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罕见衣性肿瘤,明  相似文献   

5.
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皮温升高,病程较长(发病1年余就诊),影像学示局限性骨密度减低或蜂窝状骨质破坏。临床未见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Kabasach-Merritt syndrome,卡梅综合征)。光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见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瘤细胞梭形,呈束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肾小球样结构区瘤细胞多为上皮样,见空泡形成及胞质内脂褐素沉积,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和Fli-1强阳性表达、SMA灶性阳性,GLUT1、CKpan和FⅧRAg均为阴性,Ki-67有少量散在阳性表达。结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卡波西肉瘤、丛状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 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SNHPLT均因鼻腔出血入院。肿瘤均无包膜,但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细胞质弱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富于血管,可见圆形的薄壁血管和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及间质可见玻璃样变。瘤细胞中vimentin、Cyclin D1和β-catenin均弥漫阳性。结论 SNHPLT是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少见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进行鉴别,生物学行为大多数表现惰性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7.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组织来源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16例AMF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F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16例AMF,大体境界清楚,无包膜,可见一层假纤维膜包绕;组织学上呈疏松水肿样,丰富薄壁海绵样血管,肿瘤细胞多样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多见,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desmin及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表达,actin、CD34、ER和PR染色稍弱、呈灶状分布,而S-100蛋白、NF和CK均阴性。结论AMF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发病部位以女性外阴及盆腔最多见,但全身多处部位也可见;其生物学行为及组织来源尚无定论;术前很难确定诊断AMF,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15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网织纤维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了研究,其诊断要点为:(1)血管极为丰富,遍布整个肿瘤组织,而呈非灶性区域性的血管外皮瘤样区,血管腔隙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从大的扩张薄壁血窦、鹿角状血管,到中等大小直至小的毛细血管均可见到;(2)网织纤维极为丰富,遍布全瘤,且分布规律,总在血管基底膜外围绕单个或2~3个瘤细胞呈细网状,瘤细胞巢内均有网织纤维;(3)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仅对Vimentin呈阳性反应。本文还讨论了与滑膜肉瘤等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上皮样血管肿瘤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皮样血管肿瘤的病理诊断米粲血管肿瘤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有部分血管肿瘤可表现为上皮样(或组织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可呈上皮标记阳性。在外检常规诊断工作中,要掌握这些肿瘤的特点,注意与其它肿瘤鉴别,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无明显核分裂象,组织结构多种,呈单个细胞条索、实性巢状及管腔样结构排列,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见胞质内空泡,并见红细胞,此特征为细胞原始管腔结构。玻璃样间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腔隙结构。肿瘤细胞表达Vim、CD31、FⅧRAg,少数细胞表达CD34。结论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极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性肿瘤,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肉瘤及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RF易位富于细胞性血管周肌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2例SRF易位富于细胞性血管周肌样肿瘤病例, 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二代测序,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患儿男, 3个月, 头皮皮下无痛性肿块, 直径约2 cm。例2, 患儿女, 3岁, 膝关节处无痛性肿物, 直径约1.5 cm。镜下观察, 肿瘤边界清楚, 呈多结节状生长;主要由长条束状或交叉束状排列梭形细胞组成, 间质中可见裂隙状或分支状扩张的薄壁血管, 局部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丰富, 但无明显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3~4个/10 HPF)。2例均表达h-caldesmo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例1结蛋白弥漫强阳性, 局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20%和30%。FISH检测显示例1存在NCOA2基因易位, 例2存在RELA基因易位。二代测序检测显示例1存在SRF-NCOA2基因融合, 例2存在SRF-RELA基因融合。2例均行局部肿块切除, 随访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肠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小肠转移性EA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右大腿皮肤EA术后1年,小肠镜示肠腔内黏膜呈息肉状突起,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条索状分布,部分形成血管样裂隙,细胞呈乳头状生长,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空泡状胞质,内含红细胞,其组织形态呈典型的EA。免疫组化标记CD31、ERG、Fli-1、CK均阳性。FISH检测CAMTA1基因断裂阴性。结论小肠原发性或转移性EA临床罕见,预后差,需与低分化癌或转移癌、胃肠道间质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ur of infancy, 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MNTI临床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以及电镜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MNTI患儿平均发病年龄3个月,发生部位:头面部骨4例,附睾3例。临床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6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位于中心的是原始小神经元细胞,部分病例细胞间可见神经纤维丝连接;腺泡周边为富含黑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边界不清;1例穿刺组织显示巢、片状排列的原始小细胞,未见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原始小神经元细胞表达Syn(7/7)、NSE(4/7)、CD99(4/7)、FLI-1(4/7)、CgA(3/7)和CD56(2/7),富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表达CK(AE1/AE3)(7/7)、HMB-45(7/7)、Melan-A(2/7)和EMA(1/7)。FISH检测:7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电镜:2例可见细胞连接及黑色素颗粒。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组化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年龄26-66岁,平均38岁,部位;头颈部4例,上肢、会阴各1例,形态学特征;瘤细胞似上皮细胞样,呈巢状索状管腔样排列,瘤细胞内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少见,个别病例见细胞有异型性及小灶性坏死,间质多少不一黏液样变或透明变,AB/PAS(pH1.0)染色5例,瘤细胞阴性,AB黏液样基质呈淡蓝色,网染显示大量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6例均阳性,FⅧRAg、CK4例阳性,CEA、EMA、MAC3876例均阴性,电镜观察1例见胞质内含有W-P小体。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属于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病因不明,提高对本瘤认识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是否扩增。结果 2例发生在胃, 1例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汇处, 1例位于回肠。4例均为中老年人, 女1例, 男3例。年龄51~62岁。镜下, 肿瘤在黏膜层与肌层浸润性生长;见大片血湖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形成假裂隙样或腺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1、ERG、Fli-1;3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3例不同程度的表达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3例FISH检测C-MYC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肉瘤, 活检标本极易被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6.
脑膜与软组织血管外皮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瘤(MHP)的组织发生、性质及软组织血管外皮瘤(STHP)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7例MHP与7例STHP进行比较观察。结果:MHP和STHP光镜下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反应均相同。主要特征为光镜下薄壁血管十分丰富,遍及全瘤,可找到典型鹿角样分支血管;瘤细胞密集分布于血管周围间隙,有不同程度异形及核分裂象。网状纤维极多,围绕血管并包绕单个或小群瘤细胞呈网络状构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于腮腺MAML2重排阴性的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WT-M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原发于腮腺的WT-ME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肿瘤呈实性,多小叶状,边界大部分清楚,切面灰白、灰黄色,局部呈蜂窝状伴点灶性出血。镜检:大量呈多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部分透明细胞样上皮,丰富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间质,可见淋巴滤泡。嗜酸性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泡状核和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楚,上皮内可见异型黏液细胞,还可见灶性分布的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35βH11阳性、CD117部分阳性,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CK5/6、p63局灶阳性,S-100阴性,AB染色黏液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5%。FISH检测:MAML2重排阴性。结论 MAML2基因易位是诊断WT-MEC的金标准,当MAML2重排阴性不能除外时,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脏内多发,1例为单发.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伴多量胶原化的纤维间质,肿瘤细胞形成网眼状结构,并可见印戒样细胞,胞质内可包含单个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延肝窦及肝内小血管生长.免疫表型:vimentin(+++)、FⅧRAg(+++)、CD34(++)、CD31(++)、D2-40(++).而CK、CK7、CK8/18、Hep-1、AFP均(-).结论 肝脏EHE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并且预后有差别,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D2-40在肿瘤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脑原发性多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排列呈巢状、索状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胞浆丰富、嗜酸性;内含明显空泡呈“印戒”状,有的空泡内可见红血球,间质含粘液样基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Ⅷ、CD34、CD31、UEA-1和vimentin阳性;而CK、CEA、EMA、GFAP、S-100蛋白及Ma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腺瘤样瘤与生殖系统的腺瘤样瘤组织学形态相似,部分病例可见包膜,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分界不清,可呈腺管样、管囊状、血管瘤样、小梁状及实性排列,常见印戒细胞样细胞;个别病例出现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波形蛋白、CK5/6、calretinin、WT1和D2-40均呈阳性,CD34、癌胚抗原和ERG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5%。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表现。经FISH检测均不存在p16基因缺失。结论肾上腺腺瘤样瘤发病罕见,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可帮助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