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组(超声引导下锁骨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3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阻滞时(T1)、切皮时(T2)、术后30min(T3)、术毕(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寅  徐霞  徐静静  李中正  方镇洙  黄自生 《浙江医学》2019,41(19):2092-209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沙滩椅位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将68例拟行择期沙滩椅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阻滞组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进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20ml。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ES)体积、林格液体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及瑞芬太尼用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MAC值),及诱导前1min(T0)、沙滩椅位后5min(T1)、沙滩椅位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rSO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HES体积、林格液体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阻滞组(P<0.01),术中所需七氟醚最大MAC值显著高于阻滞组(P<0.01)。两组患者MAP、HR、PETCO2、BIS、SP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3、T4时阻滞组rS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并不能完全避免全身麻醉沙滩椅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rSO2降低,但可改善其降低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122-12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法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的效果及各时间段内的MAP、HR水平,并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更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麻醉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史艳燕  彭晓红 《西部医学》2009,21(5):730-73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0例行上肢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两组均用中/长链丙泊酚诱导后,A组0.20%罗哌卡因腋路臂丛阻滞,B组按需追加氯胺酮,两组术中均微量泵注中/长链丙泊酚。记录围手术期患儿HR、MAP、PET-CO3、SpO2,丙泊酚用量及其术后恶心呕吐等。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术后恶心呕吐等较B组少(P〈0.05);A组中/长链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与B组比,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较少(P〈0.05)。结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全,可减少不良反应及丙泊酚用量,使婴幼儿在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氟哌利多组(F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口述镇痛评分(VPS)、术中合作度评分.术中行血气分析测定PO2和PCO2.结果 术中R组HR、MAP、RR较F组明显降低(P〈0.05),VPS评分、术中合作度评分明显优于F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组进行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组患者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且七氟醚组患儿变化不明显,而氯胺酮组患儿MAP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嘧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全过程的影响.方法 75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36例)和右美托嘧啶组(B组,39例).所有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及维持,B组患者于麻醉前10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 (10 min)继以0.3 μg/ (kg.h)至手术结束前10 min.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及手术后5 min、30 min、1h及手术结束前、结束后及拔管前后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的用量;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测定患者入PACU 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9及血氧饱和度(SaO2%)并记录患者在PACU驻留时间.结果 (1)B组患者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前及拔管前MAP和HR均低于A组(P<0.05,0.01);(2)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高于A组(P<0.01);(3)与A组相比,B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aO2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改善呼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镇静情况,疼痛情况,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的镇静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老年患者,能提升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参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60例,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Ⅰ组、单纯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为Ⅱ组、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为Ⅲ组,监测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术中30 min(T2)和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患者术中MAP、HR均值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阻滞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Ⅰ组(83.33%)和Ⅱ组(80.00%)(P〈0.05)。结论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是对单纯肌间沟或单纯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弥补,其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早孕需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2.5mg/kg。B组:丙泊酚1.5mg/kg+芬太尼2μg/kg。C组: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2μg/kg。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的MAP、HR、sPO2、麻醉效果、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丙泊酚的用量、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A组明显高于B、C两组,C组用量最少、苏醒时间最短。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好,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而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的影响。方法 50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予同样的方法进行诱导及气管插管。A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予0.2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取10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B组不做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30min(T3)、术中1h(T4)、手术结束缝皮时(T5)、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6)、拔管后30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点HR、MAP的比较及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降低麻醉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前臂及手部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选用0.25%罗哌卡因30 mL行臂丛神经腋路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和神经阻滞前,神经阻滞后15、30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维持时间;观察用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0 min皮质醇、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HR和皮质醇、丙二醛、IL-6显著下降(P<0.05),运动阻滞和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抑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患者止血带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原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1、T2、T3、T4HR及MAP较T0时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2、T3、T4HR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毕之SBP、DBP、HR、RR、SpO,;氯胺酮的用量;清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患儿睁眼、能应答之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哭闹等发生情况。结果B组切皮时SBP、DB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也明显高于A组同时点(P〈O.05)。氯胺酮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毕清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B组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不仅可减少术中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加快患儿苏醒,而且可降低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为芬太尼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5例。B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当患者VAS评分〉3或出现体动反应时,A组追加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B组增加瑞芬太尼泵入剂量0.01μg/(kg.min)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麻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2例,臂丛阻滞组28例,均观察其围麻醉期氯胺酮的用量、术毕睁眼时间、离室时间及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在注药前、注药后1min、10min的变化等。结果臂丛阻滞组氯胺酮的用量(40.2±18.0)mg/kg,氯胺酮组(90.5±42.4)mg/kg,而臂丛阻滞组术毕睁眼时间、离室时间完全早于氯胺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氯胺酮组心率较注药前显著减慢(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血氧饱和度注药后有下降(P〈0.05),臂丛阻滞组注药前后,呼吸循环基本稳定。结论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择期全麻下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D组(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围术期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苏醒状况(睁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注射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结果:D组与P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和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丙泊酚,地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查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更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中牟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_2)。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麻醉前、术中、术后MAP、HR、Sp O_2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MAP、HR、Sp O_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开始后10min、术后10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手术结束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患者睁眼的时间,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中需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的总次数。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开始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SpO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SpO2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多于芬太尼,两组丙泊酚的用量R组明显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需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的总次数R组明显多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妇科宫腔镜电切术,苏醒迅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